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席卷全国、震惊世界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三年前,路瘦竹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被分配在同一城市的一个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他所在的教研室专门负责理科各系的公共(非专业)英语课。 路瘦竹对这样的工作分配是不满意的。在他的复旦同学中,与他一样成绩比较优秀的几位都被留校,而偏偏是他被踢到师大。而那年师大刚好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所以没有如往常那样从自己的毕业生中选择留校。 这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毕业生留校习俗被称为是“近亲繁殖”。在学校各个系的领导眼里,这种习俗有利于他们选择比较听话的学生作为自己的下属,使用起来当然更加得心应手。但客观上,这助长了党政领导和教师队伍中的拉帮结派裙带山头。其恶劣影响在后来人事关系几经翻转的文革中暴露无遗。 在这种大环境中,像路瘦竹这样没有裙带背景的教师就必然被随意踢来踢去,对此他当然不满意。而且他还自视甚高,他不但英语水平在相同资历的教师中属于上乘,而且具有突出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还有较广的知识面。他不但是系里人尽皆知的“三支笔”之一,而且是他们中最有思想的,这也在即将到来的文革中得到了证实。现在把他塞在那么一个角落里确是大材小用。 不过,他这种情绪也并不太强烈,并没有妨碍他做好本分工作,反而激励他更加努力,使他决心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绩赢得领导和人们对他的赏识。这时他耳边就响起养母的十字箴言: “要争气,不要让人看不起。” 因此,他每天清晨早锻炼以后,总是轮流去到不同班级学生早自修的教室里,等候学生提问,进行辅导。 与学生接触多了,有时候也会聊起家常来。数学系有几个女学生尤其喜欢跟路瘦竹聊天,其中一个名叫潘雯镜的还曾经带着她自己写的文章,来到他所在的单身青年教师集体宿舍,征求他的意见。潘常常有意识地询问路的经历,当听到他幼年时的不幸遭遇和青少年时代的独特求学经历时,为之深深吸引和打动。只是少女的矜持阻挡着她内心对于路瘦竹仰慕感情的流露。日子久了,在潘的脑海里居然形成了关于我们这个大故事的主人公早年生世的一幅详细画面……
(选自美籍学者陆寿筠先生的自传体写实小说《我的路》,该书对于理解起伏跌宕的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陆先生代表作《道法社会主义:二十一世纪人类意识形态革命》,购买可加微信zhai2005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