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贤能共治是中国古典政治的基本特征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23-05-10

经过无数先烈的浴血奋战,中华大地上地理、军事意义上的殖民地永远地消失了;在西方文明的大举入侵下,心理、学术意义上的殖民却阴魂不散。

如果西方学界的某位大师说中国是专制政府,那么不管历史和现实如何,中国学者一定要在书房里“搞”出一个中国专制政府--这里,人文道德和学术良心被殖民化的奴才心态掩盖了!

事实是:从周朝开始,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专”(专制)就具有贬义,专制不可能是中国传统政府的基本特征。如果我们读《左传》,就很容易理解这一点。公元前684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进见庄公问他凭什么来作战?鲁庄公首先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另据《礼记》所载,天子在太庙举行封爵授禄仪式、在决策前进行卜筮,其目的都是为表示君主不能专权。《礼记·祭统第二十五》载:“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大庙,示不敢专也。” 《礼记·祭义第二十四》载:“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

我们不排除中国历史上存在独裁淫逸的君主,但从整体上说,中国皇权是有限的,选贤任能,贤能共治才是中国古典政治的基本特征。这种贤能共治与西方现代民主制政治权力分赃不同的是,前者建立在社会功勋制(包括军功和事功两个方面)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受特殊利益集团操纵的多数决基础之上;前者是以德、才作为标准,后者主要是以政治忠诚作为评判标准。秦博士伏生《尚书大传·卷一》谈到西周选举制度就明确指出:“诸侯贡士,所以示尊贤共治。示不独尊,重民之至也。”

历史上贤能共治不仅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也有太多事实证据。然而诸多中国学者对其视而不见,除了上面提到的学术意义上的殖民地心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已经习惯于用西方学术范式研究历史。

历史学家李开元教授崇拜司马迁,也像司马迁一样热衷田野考察。他的思想历程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理解中国本土政治需要数年的参究领悟才行。

李开元教授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一书于2000年3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第四章第三节一小标题为 “‘共天下’与有限皇权”。李开元发现,汉初刘邦集团贤能共治天下的理念是一贯的——汉的皇权有限,不是绝对的。

高祖五年十月,刘邦约诸侯共击项羽。诸侯为了自身利益都不参加会战,刘邦陷入困境。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信奉黄老思想的张良告诉刘邦,当与韩信、彭越约以分地,共治天下。《汉书·高帝纪第一》记此事说:“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良对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结果与诸侯军大败项羽于垓下,项羽自杀。

平定天下后,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与大臣总结胜利的原因,高起、王陵以为刘邦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他能“与天下同利”,这代表了汉初精英集团的普遍看法。《汉书·高帝纪第一》载:“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嫚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当时刘邦说高起、王陵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能用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雄杰也是重要原因。但并不是说刘邦否定高起、王陵的看法。在刘邦生命的最后一年(公元前195年),他还在一份诏书中说:“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长安,受小第室。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可见,贤能共治理念在汉初政治精英集团心中根深蒂固。

共治思想源于何处呢?它源于西汉治世的指导思想黄老哲学。李开元教授数年之后才在《六韬》(即《太公兵法》)中看到这一点。在七年后出版的《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一书中,他详细描述了自己“顿悟”时的喜悦——那是一个真理探寻者最大的幸福。我们引述如下:

“我读《六韬》之《文韬·文师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武韬·发启篇》:‘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共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大有豁然开朗之感。多年以前,我在考察刘邦集团的时候,曾经提出‘共天下’的理念,即共同所有、公平分配天下权益的意识,是刘邦集团的原则和共识……信哉《太公兵法》,大哉共天下理念,其存在和影响,绵绵不绝于二千年后的今天。”(李开元:《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中华书局,2007年,第49~50页。)

据《史记·留侯世家》载,从黄石公处得到《太公兵法》的张良本来要投奔景驹,路上遇到刘邦。他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因此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而当张良对别人讲这些时,没有人能领悟他的话。由是张良慨叹:“沛公殆天授!” 

在秦朝末年风云际会之际,是一种伟大的政治理念将一群草莽英雄聚在了一起,这种政治理念就是黄老之学,贤能共治是其精义——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伟大的思想起决定性作用!

(节选自翟玉忠《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出版)


相关文章:
·翟玉忠:拒绝学术“软埋”,贯通经子
·翟玉忠:儒家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翟玉忠:找回中国本土政治经济理论
·翟玉忠:贤能政治是政治忠诚与业务能力统一的选举制度
·翟玉忠:中国科举制弥补了西方民主制之不足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