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别错解“天下观”——“平天下”三原则简论 
作者:[新法家] 来源:[作者惠赐] 2018-11-01

    编者按:2018年8月20日,翟玉忠先生参加河北承德“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学术研讨会,本文是他在会上做的即席讲演;关于平天下策的具体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平天下——<管子>五篇中的古典外事理论》一文,网站:http://www.xinfajia.net/15641.html

 

近年来,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再度引起世人关注。一些学者用“王者无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等观念来说明天下观的实质。

 在中国文化中,“平天下”不是指消灭所有对手,“平”是均平之义,指不同政治、社会实体的均衡共处、共生。但“王者无外”的天下观不是如一些学者所说的,天下大同,不区分“内”和“外”。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夷夏之辨,主要就是分别内、外。

中国文化的核心理论不是某个哲学家突然想出来的,而是中华文明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探索出来的,是经过无数血泪、失败教训总结出来的,不能凭知识分子的幼稚想象,随便解释天下观。

“平天下”思想不仅来自儒家,黄老道家经典《管子》也有类似的阐述。比如《管子》说:“始于为身,中于为国,成于为天下”,就是《大学》“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意思。中国文化中,修齐治平是诸子百家共通的价值取向——纵横家也有“平天下”的精神。

中国外事理论有三个基本点,其核心是《尚书·洪范》中的“建中立极”。这个原则在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时代就有明确阐述,传承顺序是:夏(大禹)——商(箕子)——周(武王),夏商周三代,此原则一以贯之,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初基,从夏商周三代到毛泽东,大体一直遵循这个原则。

我认为,再过两年千年,这个原则也不会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中)气以为和”。无论做企业,还是做学术,都要靠“中气”持续发展。所以,中国外事理论第一点就是“先内而后外”。《管子·大匡》提出“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这个道理,在多次用兵失败的情况下,齐桓公才醒悟过来。

考古学家韩建业对早期文化研究十分细致,他指出,文化上的早期中国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前后的庙底沟时代。“庙底沟时代的这个三层次的文化共同体,与商代政治地理的三层次结构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该共同体无论在地理还是文化上,都为夏商乃至于秦汉以后的中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可称为最早的‘早期中国文化圈’,标志着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或‘早期中国’的正式形成。”从最早的“文化中国”,到今天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统一的中国,6000多年来,“建中立极”的政治原则成为中国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使中国如滚雪球般不断发展壮大。它指导着中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原则一定要坚持!

好大喜功将是灾难性的。张文木教授有句话:“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其实就是《老子》强调的“大国者,下流也”、“知其雄,守其雌”的外事思想。

第二个原则是“先近而后远”。秦国打天下的时候,实行“远交近攻”战略,实际是结交远处的国家,先吞并近处的国家,逻辑上也是“先近而后远”。

今天,周边国际环境相当复杂严峻,需要我们警惕。葛剑雄教授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指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是中国建立的,“丝绸之路”的原动力来自中亚——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要积极吸收历史经验。(葛剑雄:《被误读的一带一路》,网址:http://cul.qq.com/a/20150419/012113.htm,访问时间:20181030日。)

第三个原则是“先文而后武”。这一原则对现代而言非常重要。20世纪,随着大众媒体的崛起,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的斗争更为激烈。在“文德”方面的努力,是我们知识分子的重要使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时间差不多了,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

作者简介: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主编。)



相关文章: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翟玉忠:为中华续慧命——六经书院2023-2024年度工作报告
·翟玉忠:礼——二十一世纪人类精神革命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