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太极图的史前文明之根(下)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8-04-26

在史前时代,很少有一种文化如东欧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遗址一样,具有如此众多的“太极图”纹饰——正是在这个文化中,太极图演化成形!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是东欧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十九世纪末分别被发现于乌克兰境内的特里波利耶遗址和罗马尼亚境内的库库泰尼遗址,并因此得名。该遗址主要分布于罗马尼亚东喀尔巴阡山至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一带,跨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三国。(图1-16   

图1-16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的分布;图片来源:Mysteries of Ancient Ukraine:The Remarkable Trypilian Culture 5400~2700 BC,published by RoyalOntario Museum,Canada,2008,p12。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的年代划分学界有较大分歧,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即:

 

早期:4800 4000BC (前库库泰尼I-III至库库泰尼A-B;特里波利耶A至特里波利耶BI-II

 

中期:4000 3500BC (库库泰尼B;特里波利耶BII 至特里波利耶CI-II

 

晚期:3500 3000BC (特里波利耶CII)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十分发达,居住区建在河流附近,房屋布局通常呈同心圆形。面积常在5公顷以下,中、晚期屡见10公顷以至数百公顷的大遗址。有的地区流行23层楼房,房内常设灶、碾谷草泥台和贮藏窖。

 

该文化与喀尔巴阡山-多瑙河地区及巴尔干地区有较密切的联系。这里的彩陶及铜器制作技术即来自多瑙河下游地区。

 

乌克兰科学院考古协会(Institute of Archaeology,Ukrain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N.B.Burdo女士是唯一对该地区太极图演化作了细致考察的学者,十分遗憾的是,笔者在201645月间访问乌克兰时,由于时间关系竟然没有能够亲自拜访她。

 

乌克兰“兰华”文化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尤里•考迪克(Yuriy Kotyk)先生赠我两大卷本的《特里波利耶文化百科全书》(Encyclopediaof the Trypillian Civilization)光盘,该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乌克兰文化部支持出版(基辅,2004年)。《特里波利耶文化百科全书》上卷收录了Burdo女士的《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的神秘世界》一文,作者搜集了大量灵蛇太极图纹饰,(图1-17),并对这些纹饰的演变过程作了细致地分析。

 

图1-17    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陶器上的灵蛇太极图纹饰;图片来源:《特里波利耶文化百科全书》(上卷),第400页。

 

对于灵蛇太极图的最初形态,Burdo女士写道:“在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早期阶段,容器上常可见蛇形图案,装饰品的质地纹理很深。这些图案的主要特征是:蛇头风格多样,有时又与真实原形毫无关联。出土的陶罐上有蛇形图案,这些原始图案上蛇的眼睛硕大……”【17 

   

图1-18    “眼睛硕大”的盘蛇纹饰,年代:5000~4500 BC,出土地点:乌克兰Odessa省;图片来源:Mysteries of Ancient Ukraine:The RemarkableTrypilian Culture 5400~2700 BC,published by Royal Ontario Museum,Canada,2008,p224。 

 

约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灵蛇太极图脱离盘蛇形态。Burdo女士接着写道:“在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的B1阶段,此时陶罐上绘制的蛇的构图与此前阶段蛇的构图相比已经大相径庭。这一时期陶罐上蛇基本都是S形,就像螺旋带旋转一样,同时绘画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结构方面,陶罐上绘制的蛇都是成双成对的,特别是头部中间有小涡儿,看起来很像中国阴阳的形状。”【18

 

笔者在乌克兰考察特里波利耶文化的过程中,深深为太极图纹饰的丰富多彩而震撼。也看到了诸多“头部中间有小涡儿,看起来很像中国阴阳的形状”的太极图。2016422日,笔者在乌克兰国家历史博物馆(the National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Ukraine)看到多个这样的纹饰。(图1-19

图1-19    乌克兰刻有“灵蛇太极图”纹饰的陶罐,年代约距今6000年。图片来源:2016年4月22易华教授摄于乌克兰国家历史博物馆。

 

笔者注意到,灵蛇太极图中间的“小涡儿”常常被古特里波利耶人艺术化,使太极图本身显得更加灵动,更具有生命力。(图1-20)金芭塔丝教授曾以散文般的笔调写道:“对生命的礼赞是古欧洲思想和艺术的主导母题。这里没有任何死气沉沉的景象,生命力以蛇、螺旋或旋涡的形态变动不居。”【19】真是这样啊!    


图1-20    太极图中间的“小涡儿”艺术化为柳叶形。图片来源:2016年4月22日笔者摄于基辅亚历山大波依丘克(Oleksanoler Polishchuk)私人博物馆。

 

另外,特里波利耶先民还流行一种更能表达“太极生两仪”,“一生二”观念的太极图纹饰,它阴阳两部分共绕一圆旋转,此圆有大有小,圆内有时亦填充漂亮的几何纹饰,整个画面极具阴阳相生的动感。(图1-21

图1-21    阴阳两部分共绕一圆旋转的太极图,中间的圆高度艺术化了,极富表现力。图片来源:2016年4月22日易华教授摄于基辅亚历山大波依丘克(Oleksanoler Polishchuk)私人博物馆。

 

上面这类图与明代易学家来知德(1525~1604年)所画的太极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图1-22),来氏称此图为“圆图”,他认为“易以道阴阳,其理尽此矣”,并作“弄圆歌”一首云:“我有一丸,黑白相和。虽是两分,还是一个。大之莫载,小之莫破。无始无终,无右无左。八卦九畴,纵横交错。今古参前,乾坤在座。尧舜周孔,约为一堂。我弄其中,琴瑟铿锵。孔曰太极,惟阴惟阳。是定吉凶,大业斯张。形即五行,神即五常。惟其能圆,是以能方。孟曰如此,有事勿忘。名为浩然,至大至刚,充塞天地,长揖羲皇。”【20

image014.jpg

图1-22    来知德所作太极图,此图未能流行。图片来源:张其成,《易图探秘》,中国书店,1999年1月,第201页。

 

——来氏能悟大道不二之至理,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先民亦悟此乎?

 

这是完全可能的。

 

因为在新石器时代,蛇已经成为智慧的象征,古欧洲人很可能也用盘绕的蛇——灵蛇太极图表达天道。金芭塔丝教授评论道:“自从公元前7千纪以来,王冠是蛇女神像中最持久的特征。这种特征在欧洲民俗中延续了下来,人们认为有些蛇戴着王冠出现,这些王冠是智慧和财富的象征。如果有人与某条巨大的白蛇搏斗,他会获得能使人知晓一切的王冠,看见隐藏的珍宝,还会理解动物的语言。”【21

 

考古学同样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修习智慧的瑜伽已经在欧洲萌芽。欧洲出土了多尊呈瑜伽式的戴王冠蛇女神雕像。(图1-23

图1-23    希腊克里特岛出土的呈瑜伽坐姿的蛇女神雕像。年代: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5500年;图片来源:Marija Gimbutas:The Language of the Goddess,Harper SanFrancisco,1989,p126。

 

1-24是罗马尼亚库库泰尼文化遗址出土的坐在凳子上的蛇女神雕塑。她长着一双类蛇的头,手臂如蛇一样盘在肩部。对此,我请教瑜伽师祖亦(陆翊)女士:“瑜伽中有手臂如蛇一样绕肩部的动作吗?”她肯定地回答:“瑜伽中有这样的练习!”

图1-24   库库泰尼文化遗址出土的练习瑜伽的蛇女神雕塑不同侧面。年代:公元前4800~公元前4600年;图片来源:MarijaGimbutas:The Language of the Goddess,Harper San Francisco,1989,p126。

 

如果我们细致观察,就会发现不带中间“小涡儿”的灵蛇太极图实际是由一条蛇盘绕产生的,阴阳相生,另一条蛇是第一条蛇的“影子”。在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某些陶器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1-25)

 

 

图1-25   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注意右边的灵蛇太极图。年代:4500~4000 BC;图片来源:2016年4月21日作者摄于乌克兰科学院考古博物馆。

 

《易传·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

 

换言之,二而一,一而道——有志于修习大道智慧者,当于此处细参!

 

与后来的“阴阳鱼”太极图比较,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灵蛇太极图的重要特点是边缘开放,残存更多灵动蛇形的痕迹,没有圆圈作为边界——这或许更能体现天道生生不息的特点。

 

公元前4300~2800年,随着库尔干人(当为原始印欧人)的不断入侵,包括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在内的古欧洲文化及其符号象征体系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表达人类阴阳观念的灵蛇太极图却逐渐散布到世界各地,并在东西方演化成为外缘闭合的“阴阳鱼”太极图。

 

注(略)

 

    (节选自翟玉忠先生《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二元观念与世界文化的分野》(图文版),该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0月出版,读者可以通过当当、京东等网站购买。)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中国科举制弥补了西方民主制之不足
·翟玉忠:民主发源地希腊给了民主持续的坏名声
·翟玉忠: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尚书》
·翟玉忠:跳出历史周期率,让人民监督政府制度化
·翟玉忠:真正理解 “中国”不能离开经学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