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三千年前,紧紧相拥在一起的男女尸骨,不朽的爱情还是野蛮的殉葬?4月25日作者摄于利沃夫宗教与人类学博物馆。
4月25号上午,我们参观了利沃夫宗教与人类学博物馆。馆长梅考拉(Mukola)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梅考拉身材中等,笑容可掬,身穿黑色长大衣,带着黑色皮包,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名副其实。这个博物馆藏品很多,从石器时代一直到十九世纪,其中多与宗教文化有关。我和易华教授都对宗教感兴趣,我们参观得十分仔细。
当看到一个玻璃柜里紧紧相拥在一起的男女尸骨时,我们惊呆了。因为以前只有中国的齐家文化中发现过类似的墓葬形式——那是一种令人感动的情爱造型。在这里,仿佛死亡只是不朽爱情、千古风流的开始。
世界上,各式各样的男女合葬墓是很多的,但男人仰身直肢,女人侧身曲肢的形式,中国学者只在近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分布和影响地区发现过,如甘肃、陕北和内蒙古等地——问题是,这类墓葬怎会出现在万里之遥的乌克兰?
当然,这类墓葬究竟是不朽的爱情还是野蛮的殉葬,“情感考古学”似乎还没有定论。
梅考拉先生对易华教授关于中国同类墓葬的介绍亦十分惊讶。他说,这个墓葬的年代是公元前九世纪,由他亲自发掘。当时,为了保证文物的完整,他将其整体发掘了出来,在乌克兰地区,只发掘出这一个,所以他十分想得到中国的相关资料,以便日后作对比研究。
当时易华教授正好带着他去年出版的《齐家华夏说》一书(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里面就有这类墓葬图片。当时易教授说,回到宾馆,就将书拿给他,并会找来相关考古文献供他研究。
梅考拉先生听了很高兴,他一再嘱咐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同时,他还拿出一本书,将两个人尸骨相拥的复原图给我们看。
临走前,我们将带去的茶叶送去给他,他坚持不要,说送资料比送礼物重要——其求知若渴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整个学术考察的过程中,我同样为易华教授认真的学术精神所感动。他为了学术研究,自己花钱,利用休假时间出来考察,这比那些搞项目弄钱的学者要高尚多少倍啊!那种学术会随着项目资金的结束而结束,而真正的学术是与人俱老,超越时空的。
参观博物馆时,易教授看得那么仔细,有时我们都出来了,他还在认真拍照。他识别出诸多欧亚大陆共通的文化因素,从权杖头到双耳罐,他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在中国哪些地区出土发现过。
对于我写作中不严谨的地方,他都一一指出。包括这些学术随笔,他都在晚上帮我认真审校。
如同东西方文化,东西方学者对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的学术精神是相通的。乌克兰之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看来,“两人行,亦有我师”!
——易华教授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