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大儒风范——朱熹论五经 
作者:[聚敛之臣] 来源:[作者新浪博客2010-08-04] 2015-01-23


    近日读钱穆《朱子学提纲》“朱子之经学”篇,觉朱子对五经的态度颇值得玩味,故作此札记。

一、《易》是卜筮书

    朱熹论《易》,主张正本清源,恢复《易》的卜筮书本貌。对于前儒牵强附会说“道理”的现象,颇不以为然。朱熹认为,说理便直接说理,不必到《易》中去附会。朱熹还区分了《易》的三个阶段,即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孔子之易,指出各不相同,而程颐的《易传》更是南辕北辙,不如直接说自家的道理好。朱熹不提倡读易,因为易最难读,认为初学者读易是事倍功半,不如读四书的好。

二、《诗》是文学书

    朱熹反对对《诗经》的过度解读,抨击诸儒“解杀”了诗经,并提出“尽涤旧说,诗意方活”。诗经和《易》一样,其中的道理,“似鸡肋焉”。

三、《书》多不可信

    朱熹已经发现尚书多不可信,古文尚书尤不可信。但是由于怕“倒了六经”,终于不敢深加探讨,只说“尚书有不必解者,有须着意解者,有略须解者,有不可解者”。

四、《春秋》难看

    朱熹说:“春秋难看,此生不敢问。”对春秋是彻底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于春秋三传各自的得失也有独到见解,指出左传记事详说理差,谷梁公羊说理有功记事多误。对于诸家解,朱熹一概不信,“除非是孔子还魂亲说得。”这里额外说一句,王安石也是认为《春秋》难看,学者不易懂,但是并未说过《春秋》是“断烂朝报”,这纯属造谣。

五、《礼》须详考

    朱熹在五经中特重《礼》,对《礼》的评价最积极。朱子论《礼》,有两个要点,一是贵适时,不贵泥古,二是贵能通其大本。朱熹认为孔子到了宋朝,也会“随今风俗”,“古礼恐难行”。礼必须符合时代的需要,应时而变。因此对于《礼》要领会精神,不能亦步亦趋。

    由此可见,朱熹对五经大抵有还其本来面目之心,态度冷静而理性,一反前人的盲目崇拜,体现了一代大儒的风范。可以说宋代四书地位的上升,与六经地位的下降是朱熹促成的。


相关文章:
·付金才:《大学》三纲“止于至善”为初始,“明明德”为终极,朱熹倒置本末
·翟玉忠:朱熹误读“大学之道”,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国文化“为善最乐”的 传统
·付金才:朱熹未懂《大学》,妄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章
·付金才:朱熹以禅误读《大学》“明明德”,遗害千年
·翟玉忠:“孔门四科”的绝响——最后的大儒荀子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