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四句,阐明了大学之道内圣外王的主旨。
明代憨山大师《大学纲目决疑》释云:“大学者,谓此为没量(没量,无边无量之意——笔者注)大人之学也。道字,犹方法也。以天下人见的小,都是小人,不得称为大人者,以所学的都是小方法,即如诸子百家、奇谋异数,不过一曲之见,纵学得成,只成得个小人。若肯反求自己本有心性,一旦了悟,当下便是大人。以所学者大,故曰大学。大学方法不多些子,不用多知多见,只是三件事便了:第一要悟得自己心体,故曰在明明德。其次要使天下人个个都悟得与我一般,大家都不是旧时知见,斩(通“崭”——笔者注)新作一番事业,无人无我,共享太平,故曰在亲民。其次为己为民不可草草半途而止,大家都要做到彻底处,方才罢手,故曰在止于至善。果能学得这三件事,便是大人。”
一切惟心造。内圣外王,皆在“同民心而出治道”,故治之本在治心。
本图辑自丁韪良《汉学菁华》(沈弘等译,香港中华书局,2007年9月),第163页。为了阅读方便,笔者对该图重新绘制,并作以解读。
解读:
本图大致分以下几个层次:
一、第一层一是“内圣”,一是“外王”,中间是太极图以及“大学之道:继天立极”几个字。太极图标志着内圣外王二者间的阴阳辩证关系,内圣外王足以概括大学之道,而大学之道足以继天立极,秉承天意,为人类树立最高准则。“穷则独善其身”是指退隐不仕则要修行——作内圣之功;“达则兼善天下”是指出仕则以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尽外王之业。
二、第二层有三个要目。 1.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间) 2. 明德(右边) 3. 亲民(左边)
三、第三层有两大类八个要目。 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右边)——此属于明“明德” 2. 齐家、治国、平天下(左边)——此属于“亲民”。
四、第四层有两大类分四十四个条目。 1. 博经史、鉴古今、谛人情、察物理、辨性命、别义利、明正学、辟异端、毋自欺、崇敬畏、审几微、敬存心、执其中、养正气、戒逸欲、察偏滞、谨言行、正威仪、尚温恭、主忠信——右边此20个细目属于上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2. 孝父母、友兄弟、敦夫妇、择交与、严内外、振纲常、训子孙、戒偏私、睦亲族、务勤俭、严治体、合仪宜、敬天祖、辨人材、爱百姓、崇教化、慎刑宪、善用兵、公赏罚、广言路、谨国用、美制度——左边此22个细目属于上位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第五层为《大学》“三纲之一”,即“在止于至善”——此置于最后一层次,是对于上面所列内容的总括。
六、两侧说明文字。1. 圣学真传,传此而已。人得闻道,生顺死安。特辑此图,揭(有高举之意——笔者注)人之座右,以当书绅盘铭之助。2. 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