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陈焕章:人口的历史研究 
作者:[陈焕章] 来源:[作者惠赐] 2025-04-04

在汉语中人口一词用两个词表示,即“户”(door)和“口”(mouth)。“户”意为家(family),“口”意为人(person)。但我们不想将“door”一词翻译为家,因为中国有户税(按户征税),这使人们隐瞒他们的家庭,“户”这个词不能代表家。基于同样的理由,为逃避口税(人头税)人们隐瞒他们的人数,所以“口”这个词不能代表人。我们用原来的“户”和“口”代表历史上的中国人口,用这些词来表述我们的人口统计。尽管它可能离真实数据太远,但这是我们对中国人口变迁史有所了解的唯一途径。因此,我们将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最重要历史时期的最重要的数据,无论是最大的数据还是最小的数据。从这一表中我们不仅能对实际的的人口情况,也能对相应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作出某种判断。

上表显示了中国所有时代的人口规模,它主要是基于“三通”。【1】这些资料来自历史,而历史资料来自官员的上报。除了孔子纪元219年和352年的数据是估算,表中所有数据引自“三通”。关于元末的人口,约孔子纪元1918年,尽管这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但我们不能估算,因为没有任何依据。表中的所有日期也引自“三通”,但有些日期不很确定,我们注明“大约”以表示可能不确切。表中的所有数字和日期都是建立在十分仔细的研究基础上的。

(一)此表的不精确之处

该表远远不是精确的。

1)在夏禹、周成王和周庄王时代,没有关于人口的实际记录,只有一位大学问家皇甫谧(766833 A.K.215282 A.D.)的估算。

2)最可信的数据是汉代的数据。

3)三国时代,约孔子纪元814年,魏国和蜀国共只有943423户和5372891口。在晋武帝代魏后(这时已经吞并了蜀国),他于孔子纪元831年征服了吴国,新增530000户,2300000口。两组数字相加,当时应共计1,473,423户和7,672,891口。但在表中,同一年的数据是:晋武帝有2,459,804户和16,163,863口。这是为什么?虽然从孔子纪元814年到831年,前者的数字可能有增加,但在短短十七年中也很难翻倍。看来历史学家的错误在于:他们将晋武帝末年(约孔子纪元840年)的人口数作为了他刚刚统一全国那一年(孔子纪元831年)的人口数。

4)唐朝始于孔子纪元1169年,至1305年,持续了137年。那时人们享受着长时期的黄金时代,人口一定是增加了。杜佑说至少有一千三、四百万户。但按照此表,在孔子纪元1305年仅有9,619,254户。

5)在西汉,每十户的平均人口数超过48口,在后汉这一数字是52口,唐朝是58口。但在宋代,只有21口。不知什么原因一家只有两人。例如,在孔子纪元1774年,宋朝的12,670,801户只有28,320,085口,但在1758年,金代的7,684,438户有45,816,079口。不知什么原因,宋朝的户数是金朝的近两倍,但只有后者口数的约一半。按照该表,金每户超过6口。如果我们按一户五口的最低比例,宋应有63354005口。在这一合理的估算之上加上金的口数,中国在孔子纪元1758年应至少有109170084口。

6)明朝的人口调查更糟。我们只选取了它初年和末年的数字。孔子纪元1932年革命战争刚结束不久,1954年,内战刚刚结束。如果那两个时期人口增长到如该表所示,那么为什么在后来的和平时期反而会减少了呢?事实上,在孔子纪元2300年以前,中国从来没有能得到即使大致准确的人口统计。

(二)不准确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过去没有准确的人口统计?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君主政府,与人民关系疏远,人民不能直接地享受到很多政治利益,他们尽量逃税。因为“户税”和“口税”完全依赖于人口数,为了逃避税收他们必须隐瞒人数。所以没有人知道真实的人口数。在汉代,两税较轻,所以这时期的人口数较为可靠。那以后,两税加重了,但人口数少了。那么,为什么政府不运用强力去征得全部税收呢?那是因为政府在儒家的影响之下,对于如“爱民”、“轻税”、“仁政”这样的儒家理念统治者十分熟悉,所以中国政府对人民通常不敢直接运用专制力量。如果人民想隐瞒什么,政府就无法得知,因为它并不控制人民的实际生活。而且,有的官员会有一些较深刻的思想,例如马人望【2】不到二十天就完成了人口统计。有人很吃惊,有疑问。他回答说:“民产若括之无遗,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不过我们不要误以为儒家不在乎准确的人口统计。事实上,儒家视人口为最重要的事,高度看重准确的人口普查。轻税是一回事,准确的人口统计是另一回事。但由于户税和口税的关系,中国的人口普查无法得到理想的结果。

(三)此表的意义

尽管该表有不精确之处,它仍有价值。如果谁能完全读懂这些数据,他就能把握整个中国历史。真正的世袭君主制帝国是夏禹建立的,当时的人口是1300多万。周初是个黄金时代。既然孔子纪元前564年前后中国人口超过1300万,那么两百年之后她应有更多的人口,因为这一和平时期持续了约三百年。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时期孕育了春秋(171 B.K.71 A.K.)和战国(149331 A.K.)时代最令人惊叹的文明。

战争是毁灭人口的最坏因素。按照该表,汉初人口失去了六分之五;后汉初年,失去约三分之二;三国时约七分之六;南北朝后期约四分之三;唐朝初年,约三分之二;唐肃宗时期,仅五年时间内人口减少三分之二以上;宋初,约五分之二;南宋初年,超过一半;元初,按户计算失去超过三分之一;在本朝(指清朝——译者注)初年,失去约五分之三。由此看来,革命战争是最大的灾难,它不仅毁灭人口,还阻碍文明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当她的文明发展至一个较高的程度,就被战争拖垮。经过一个长的时期,她再度崛起,然后再度垮掉。难怪中国人进步如此缓慢。但由于铁路、电报、电话等等的现代发明,使中国有可能从绝对君主制转变为真正的立宪君主制,她也许可以避免曾经折腾过她的那些内战,使其文明得以持续不断地进步。而且,由于中国从来不能为任何外来力量所征服,她将有可能从立宪君主制过渡到真正的共和国,还可能与其他主要民族一起形成一个世界国家,实现孔子的大同。到那时世上所有的人将享受到没有战争的太平世!

应当注意的是表中数字的大小不一定反映执政者的水平。一般来说,王朝初期的统治者是贤能的,它衰落时则是腐败无能的。但初期的人口会较少,而衰落时的人口会较多。这是因为前者刚遭受过前一时期的苦难,后者则享受着刚刚过去的好运。该表只表明史实,不完全说明当时的政府如何。然而一般来说,好的政府会催生大量的人口,当然这一结果要经过相当一个时期才能显现。

最惊人的人口增长是在隋朝。隋文帝元年(1132 A.K.)仅有9009604口,隋文帝九年(1140 A.K.)从南陈得到2000000口,总计110009604口。但在孔子纪元1157年,仅过了25年,他的儿子治下已经有46,019,956口。在25年中人口增加到四倍以上。看来人口数字增加不仅是由于出生率,还主要是由于税制。隋朝伟大的政治家高颎建立了有利于自由民的轻税制度后,人民不想为逃税而依附于富贵阶层,所以付税的国民数量快速增加。的确,隋朝是中国财政史上最富有的时代。

按照该表,在孔子纪元2300年以前人口从没有超过一亿,为什么本朝的人口数字比过去所有朝代都大得多呢?那是因为本朝既无“户税”,也无“口税”。孔子纪元2212年的人口是21,068,6092262年是24,621,334口。经过五十年的和平时期,人口仅增长l3552725人。但到了2300年,人口数字达到177,495,039,在38年间增至七倍多。为什么一下子增长如此之快呢?那是因为清圣祖(康熙——译者注)在孔子纪元2263年废除了两税。他的诏书如下:

“今海宇承平日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3】 ……今国帑充裕,屡岁蠲免,辄至千万,而国用所需,并无遗误不足之虞,故将直隶各省见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丁,永为定数,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

于是立法机构制订法律规定:人头税按2262年钱粮册内的数量征收;新增的人口,即所谓“圣世滋丁”,将永不征税。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在孔子纪元2300年人口开始显示其近似的数目。经过34年,到孔子纪元2334年,人口增长超过一半。经过59年,至孔子纪元2293年又增长了不到一半。太平天国叛乱(24012417 A.K.)时期可能丧失了一亿五千万人口。尽管本朝的人口统计仍不十分准确,但已经接近事实。过些年,当中国有了正常的议会,就可以得到准确的人口统计数字了。

注释:

1它们是《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和《清朝续文献通考》。

2他于孔子纪元1664年(公元1113 A.D.)拜辽参知政事,判三司事。

3】这让人想起马尔萨斯的理论。

(节选自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翟玉忠译,陆寿筠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



相关文章:
·陈焕章:人口的历史研究
·陈焕章:中国人口众多的社会因素
·陈焕章:人口迁徙
·陈焕章:人口的规律
·陈焕章:人口的重要性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