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体系是一种先进的文明、而不是一个原始的学说。因此在他的经济理论中,不是特别注重节俭。相反,他提出要防止过度节俭。在《诗经》中,《魏风》第一首诗就是谴责某些上层人士的过度吝啬。【1】 还有,在《诗经·唐风》中孔子用前两首诗谴责过度的吝啬。第一首诗有三节,每节以递进的形式实际表达了同一件事。第一节如下:蟋蟀在堂,风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2】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3】所有这些诗强调了同一原则,孔子将它们置于最突出的位置作为两地民风的代表。那首魏诗清楚地反对狭隘的思想,两首唐地的诗鼓励享乐。这两首诗中的第一首言及时间的消逝,但它只着眼于当前;而后面一首设想物品不再属于自己,它表达了对于未来的伤感。第一首想到了责任,第二首只想到享乐。然而孔子将它们一并收录,用以表明自己反对吝啬的经济原则。事实上,消费是经济的目的,生产只是它的手段。如果我们不以适度的方式消费产品,我们将破坏了生产的目的,就不会有经济的进步。而且,如果极端节俭成了普遍的民风,除了这些经济的弊端还会有许多伦理的和社会的弊端。人们如果小气,他们就思想狭隘,性情暴戾,性格猥琐,胸无大志,生活就不快乐,社会交往不大方,社会境况就令人生厌。孔子特别强调道德责任,然而他没有完全漠视物质享受。他有审美感,提出了消费的美学原则。不幸的是,从宋代开始儒者过于关注内在品格,几乎完全忽视外在福利。他们只关注心,而不关注身;只关注善,而不关注美。他们将孔教变成了像清教一样的偏狭教派,因此中国的物质进步停滞不前。我们必须回归孔子,看看他是如何关注事物之美的。为此我们区分了三类消费,即食、衣和住。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孔子消费的食物。《论语》告诉我们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4】从这一描述中,我们能想象孔子对自己吃的食物何等细心。《礼记》中有一章题为《内则》,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家居科学或居家经济。上面有许多关于食物和烹调的细节,我们不妨引用几段为例: “饭:黍,稷,稻,粱,白黍,黄粱,稰,穛。膳:膷,臐,膮,醢,牛炙。醢、牛胾;醢,牛脍。羊炙,羊胾;醢,豕炙。醢,豕胾,芥酱,鱼脍。雉,兔,鹑,鷃。饮:重醴,稻醴清糟,黍醴清糟,梁醴清糟,或以酏为醴,黍酏,浆,水,醷,滥。酒:清、白。羞:糗,饵,粉,酏。食:蜗醢而苽食,雉羹,麦食,脯羹,鸡羹;折(礻余),犬羹,兔羹。和糁不蓼。濡豚,包苦实蓼;濡鸡,醢酱实蓼;濡鱼,卵酱实蓼;濡鳖,醢酱实蓼。腶修,蚳醢,脯羹,兔醢,麋肤,鱼醢,鱼脍,芥酱,麋腥,醢,酱,桃诸,梅诸,卵盐。”【5】 庶人不必拥有所有这些食物,只是说,如果他们有这些东西,他们应按照上述规定制作。要办好宗教祭祀、社交款待和赡养父母,这些是家庭主妇需要学习的技术。其中有许多规则,我们再引用一条:“炮:取豚若牂,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乾,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皽,为稻粉糔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钜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以醯醢。”【6】从这些段落中我们能看到,早在孔子时代,中国的烹饪已经是多么的精美。难怪中国菜肴在世界上是属于第一流的。“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服而朝。齐,必有明衣,布。”【7】这里我们得到一些有关孔子衣饰的概念:适时,颜色、风格和搭配非常得当。孔子的服饰理论是在于使服装成为人格的标志,因此它们用颜色加以区分,而颜色必须按社会等级分类。《尚书》上说:“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8】按照孔子的理论,所有的官员必须是有道德的,应按照他们德性的高下赏以不同的装饰标志。因此天子的装饰是黄色的禽、白色的虎、红色的火和青色的龙,其背景是黑色的;公侯的装饰和天子的相同,只是没有黄色的禽;子男的只有白色的虎、红色的火和青色的龙;大夫的装饰仅由火和青色的龙组成;而士只有青色的龙。按照《尚书》,天子的服饰大致如此:他的上下衣都是用精美刺绣的布料制成,刺绣包括线条图案、米粒图案、黑白相间图案、黑青相间图案。下衣只有这四种图案,而上衣还有另外五种,即上面提到的青色的龙、黄色的禽、白色的虎、红色的火以及衣服的黑色。《尚书》上说:“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9】可见,孔子体系中的服饰绝不单纯,相反,它十分精细、美观,有社会价值。它是个人身份的标志,它鼓励人们去做好事,告诫他们不要因为做坏事而丧失体面。它是作为社会奖惩的手段。除了丧期、坏的年景和接受惩罚,人们不穿素服。例如,以白色的绢作成、以白绫为冠缘,帽带下垂五寸的帽子是游惰之士的标志;黑色的冠配以白色的冠圈(用以套在发髻上)标志着被排除于社会之外。【10】在文明社会,人的欲求超过最低的生存需求,因此衣服不仅是为保暖,也是为了展现自我和美观。孔子不像佛陀那样,服饰有如丧服。孔子也不似耶稣,其教堂中修士和修女的服饰十分单调。孔子的宗教是现世的,不自我隔离,这可以解释一切的不同之处。在孔子的体制中,即使对不满二十岁的小孩的服饰也有规定。《礼记》告诉我们说:“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皆朱锦也。”【11】这是为装饰。但他不能穿裘衣,也不能穿丝帛的上下衣,因为对儿童来说它们太热了。【12】为了作事方便,小孩不穿下裙。因为他们还没有成年,所以鞋上没有装饰。【13】《礼记》中有许多关于服饰的细节,我们不再详述,惟一值得关注的是深衣(这是类似长袍一种古代衣服),在孔子的制度中它是最简单、最普通的服饰。在所有场合、无论男女、从皇帝到庶民各阶层都能穿它。它仅次于朝服和祭服,很耐用且不贵,但有装饰性的镶边。《礼记·深衣第三十九》描述了这种衣服的细节。事实上,从头到脚到全身,孔子规定了关于服饰的全套制度。就穿著而言,中国人都说他们的衣服最优雅、最舒适。第三,让我们考察住房。不幸的是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孔子住所的描述,只知道今天的孔庙曾经是他的故居,他的弟子们也居住过。因为这所房子同时也是校舍,他的弟子又十分众多,所以它一定曾经是很大的。这一居所兼校舍被称为杏林,所以花开时景色一定很美。就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当时它的境况不会差。尽管没有关于孔子本人住处的记载,我们仍能从他的著作中略知他关于建筑的看法。《诗经》中有一首诗称赞宣王(276~231 B.K.或827~782 B.C.)按照节俭的原则建造了一所新宫殿。高度凝炼是该诗的最大特色,但它仍给人以美感。我们引述几行描写这座宫殿的诗句:“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14】这首关于宫殿的诗在第一节中说明其殿堂是多么雄伟,令人瞩目;在第二节中说明其内屋是多么敞亮,令人喜爱。通篇《仪礼》中断断续续地描述的那所房屋与祖庙相似。那是孔子所开启的古老风俗。今天中国的房子看起来仍差不多那个样子。从皇帝到士的所有阶层,他们的屋子都是一个类型,只是大小和细节不同。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士的房屋。想象一个由四面砖墙围起来的长方形空间,在正面墙,即南墙(房屋总是朝南),中间有一大门,称为外门;稍后是第二道墙,其正中是寝门。两个门的上方都有顶盖,两边各有东西向的长方形建筑,每座建筑分为门内、门外两厅。正屋大致是正方形,位于四围空间的后部,由一个正堂及其后面的三套内室组成。正堂占据整座屋宇的前部,前面是敞开的;堂内偏东、偏西各有一根柱子,而没有分隔墙;堂的东西两端各有一道台阶,连通堂内外。北墙东部有一扇门通内屋,西部有一扇窗;门窗之间,即靠北墙的中部,是接待宾客之处(中堂——译者注)。正堂的东西两边还分隔出窄长的“辅室”。正堂后边是办正事的“主房”,东西各一室,东室的北半部称为“北堂”,它向北敞开,是女眷们演礼之处。西室存放贵重物品。整座正屋有瓦覆尖顶,屋顶由中间向前后两边倾斜。正屋的后面是用于吃睡的私室,和几所给子女、或给儿子成家用的小屋。在一个高级官员的府上,这最后的第三部分可以无限制地扩展开去。普通百姓的房屋和士的相似,最大的不同是只有一道门,两边没有门厅,庭院和正堂一样长。没有私室,主房用于吃睡等。除此之外,正屋没有大的不同。事实上,按孔子的经济原则,不存在贫民,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们也必须有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住屋。孔子体制中最漂亮的建筑是明堂。《春秋繁露》上说:“明堂员,其屋高严侈员。”【15】按《大戴礼记》的说法,明堂有九室,每户有四个门,八扇窗。整座明堂有三十六门、七十二窗。以茅草盖顶以象征清洁。上圆下方,四周环水。【16】明堂是天子举行大典的最重要的建筑,用以祭祀天帝和王朝的开创者,以及举行其他许多重要礼仪。【2】《诗经·唐风·蟋蟀》,意为: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今我不寻乐,时光去不返。不可太享福,本职得承担。好乐事不误,贤士当防范。【3】《诗经·唐风·山有枢》,意为:山上长着刺榆树,榆树长在洼地中。你又有衣又有裳,为何不穿在身上?你又有车又有马,为何不乘又不坐?到你死去那一天,别人占有尽享乐。【4】《论语·乡党篇第十》,意为: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6】《礼记·内则第十二》,意为:炮的制作过程是,先取来小猪或母羊,宰杀后淘净内脏,把枣子塞进腹腔,用芦苇编成的箔把它裹起来,外面再涂上一层掺有草秸的泥巴,然后放在火上烤,等到把泥巴烤干,将泥巴剥掉,然后把手洗干净,把皮肉表面上的一层膜搓掉。然后再取来稻米粉,加水拌成稀粥,敷在小猪身上,放在小鼎中用油来煎,小鼎中的油一定要淹掉小猪。然后搞来大锅,烧开其中的水,将盛有小猪或羊脯的小鼎置于锅内,注意不要让水面超过小鼎的高度,以免进水。这样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不停火,将肉取出时就非常之烂,吃的时候再用醋和肉酱来调味。【7】《论语·乡党篇第十》,意为: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8】《尚书·皋陶谟》,意为:上天任命有德的人,要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礼服表彰这五者啊!【9】陈焕章的英文原文令人费解,我们还是按照原文译出,《尚书·皋陶谟》关于天子服饰的内容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意思是说:用日、月、星辰、山、龙、雉六种图形绘在上衣上;用虎、水草、火、白米、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黑青相间的“己”字花纹绣在下裳上。用五种颜料明显地做成五种色彩不同的衣服【11】《礼记·玉藻第十三》,意为:童子穿的是缁布深衣,用锦镶边,绅带和带纽也用锦镶边,束发也用锦。以上用的锦,都是朱红色的锦。【14】《诗经·小雅·斯干》,意为;宫室如跂甚端正,檐角如箭有方棱,又像大鸟展双翼,又像锦鸡正飞腾,君子踏阶可上登。庭院宽广平又平,高大笔直有柱楹。正殿大厅宽又亮,殿后幽室也光明,君子住处确安宁。(节选自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翟玉忠译,陆寿筠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