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 付金才:《黄帝四经·道法第一篇·论第六》会讲讲义(第一至第三段) 
作者:[翟玉忠 付金才] 来源:[作者惠赐] 2018-02-02


阐微:

本篇集中论天、人之道,以及天道与人道,内圣与外王的转换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化内圣外王一以贯之一特点十分重要。

整体上,本篇前半部分论天道,包括“八政”与“七法”两个部分;后半部分论人道,包括“六柄”与“三名”。中间的“轴”讲平心平天下,“治人”、“正己”的方法。“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静则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前四点言治人,后五点言治己。对于君主来说,天下静与心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治人”,“正己”一也,所以文中紧接着说:“至神之极,见知不惑。帝王者,执此道也”

帝王修心、正己之法与《礼记•大学》论修行次第相通,《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不过,本篇的“止”不是止于一般的社会伦理,而是止于帝王的职分,平天下——二者都是讲由定静生智慧的道理。

本篇由外王而及内圣,实际内外本不二,无所谓先后、本末——学人当于此处细参!。

圣贤莫不以名法治国。名分正,法令备,人人各守其职,各尽其力,则天下平矣。文中提到的“三名”,实际是说三种名实关系,包括正名、倚(欹,不正)名和无名,作者认为,名实相副,法度就能得以建立国家得以安定;名实不副,法度荒废并且国家混乱;无视形名,名实扫地,则国家虽强也会灭亡。这与《管子•枢言》所论相同,上面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还说:“名正则治,名倚则乱,无名则死,故先王贵名。”本文则作:“一曰正名立而偃,二曰倚名废而乱,三曰无名而强主灭,三名察则事有应矣。”还说:“名实相应则定,名实不相应则争。”

名分的确立要符合万物的自然类别、属性,大道法于万事万物之自然。所以文中说:“名自命也,物自正也,事自定也。”这里命名、正物、定事存在着前后一贯的联系。

名家是中国文化、社会伦理,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其学长期不传,至今依然——古学大宝,沉沦如此,实在令人痛心!

原文:

人主者,天地之【稽】也,号令之所出也,【为民】之命也【1】。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不处外内之位,不应动静之化,则事窘于内而举窘于【外】。【八】正【2】皆失,【与天地离】。【天天则得其神,重地】则得其根【3】。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处】外【内之位,应动静之化,则事】得于内而举得于外。八正不失,则与天地总矣。 

语译:

君主取法天地,制定各项政策律令,使人民安身立命。如果不取法天道就会失去神的保佑,不尊重地道就会失去根本,违逆四时月令民众就会有产生怨恨。不能正确区分中央与地方、内朝与外朝的职责并处理好其相互关系,不能顺应百姓生产生活与国家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需要,便与天地之道相背离了。倘若取法天地就会得到神的保佑,尊崇地道就有了立国的保证,遵循四时月令人民就不会有怨恨。辨明了中央与地方、内朝与外朝的职分,顺应百姓当下生产生活需要与国家安全和基建需要的辩证关系,那么政令就可以在中央顺利制定并在四外有效实施了。八政没有失误,这才是与天地之道相合。

心得:

万民生于天地之间,须得国家来治理。若无国家,万民就会沉入永恒的混战中。正因为此,国家的产生是必须的。所以商鞅说:“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道,则有乱。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商君书•开塞》)荀子完全赞同商鞅的观点,他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黑格尔则云“神自身在地上行进,这就是国家”。(《法哲学原理》)国家的使命是维护万民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万民的生存和发展,道法文明认为国家只有敬畏天地,只有根据历法安排好农业生产,只有管理国家组织自身,只有处理好万民现实生活和国家公共安全、基建的辩证关系,才能进到国家对万民的责任和使命。果能如此,国家便是秩序、和谐的维护者,是文明进步的引领者,是万民幸福的实现者,而不是“必要的恶与魔鬼”。

注释:

【1】为民之命也:犹言使民安身立命。

【2】八正:即八政,是指人事而言,不含天地。即上文所说的春、夏、秋、冬四时,再加上外、内与动、静。

【3】则与天地总矣:《淮南子•本经》注:总,合也,

原文:

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1】,然后【施于四极,而四极】之中无不【听命】矣。蚑行喙息,扇飞蠕动【2】,无【不宁其心,而安其性,故而】不失其常者,天之一也。天执一以明三,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度之稽也。月信生信】死,进退有常,数之稽也。列星有数,而不失其行,信之稽也。天明三以定二,则壹晦壹明,【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天定二以建八正,则四时有度,动静有立(位),而外内有处。 

语译:

天运行遵循大道,生成了日月星辰,使阴阳定位,建立八政,颁行七法,然后施行于天下,使天下万物无不听命。同时,各种动物也都能安其性命,不违背各自存在的法则,这些都是天道所决定的。上天循道,生出日月星辰,所以太阳总是按照确定的时间东升西落,南行北折皆有规则,这是由它的运行度数所决定的客观规律。月亮十五时饱满而初一时却消失不见,其盈亏满损皆有常规,这是由它的生死气数所决定的客观规律。众星运行也各有度数,而从不离失它们的运行轨道,这也是它们各自的客观法则。天生成日月星辰并使阴阳定位,这样便有了昼夜、阴阳、生杀的交替更迭。上天使阴阳各得其位,又使八政得以建立,这样四时节候皆有定则,动静进退各得其序,适度与非适度都有定位。

心得:

道是中国文化的最高范畴,道是高度抽象高度人文化的范畴,中国文化用道这个范畴超越了至上神和唯一神的境界。道的含义是人文理性的,并非不可知。道的功能是生,生生之谓道。《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亦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化万物之功能又需要空、虚或公的前提。佛学中真空妙有的含义与道极为相似,可以彼此会通。

注释:

【1】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尔雅•训诂》:“明,成也。”“一”指道;“二”指阴阳;“三”指日、月、星辰;“八正”即上文的八政,“七法”指下文的明以正、适、信、极而反、必、顺正、有常——后二者据陈鼓应先生所补。

【2】蚑行喙息,扇飞蠕动:蚑行,音qí xíng,虫行貌;喙息、扇飞、蠕动,代指各种小动物。

原文:

天建八正以行七法:明以正者,天之道也;适者【1】,天度也;信者,天之期也;极而【反】者,天之性也;必者,天之命也;【顺正者,天之稽也;有常】者,天之所以为物命也,此之谓七法。七法各当其名,谓之物【2】。物各【合于道者】,谓之理。理之所在,谓之【顺】。物有不合于道者,谓之失理。失理之所在,谓之逆。逆顺各有命也,则存亡兴坏可知【也】。

语译:

天确立八政、运行七法。万事万物的明确的特性,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万物万事所具有的恰当适度,是由天道本身的度数决定的。事物都具有信实的特性,这是因为天道运行本身就有确切的周期性。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必然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事物都具有必然性,这是由天道本身的命数决定的。事物都具有顺正的特性,这是由天道本身的守则决定的。事物各自守其常规,这是因为天道能使万物各安其性。以上就是“七法”。七法的内容与各自的名称相副,就叫事物得到验证。如果事物合乎七法,就是合理的,合理就是顺;如果事物不合乎七法,就是失理的。失理就是逆。逆和顺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是由它们各自的性质决定的,懂得了这一点,国家存亡兴坏的道理就可以把握了。

心得:

道生化万物,生成一系类规则,这些规则有度、有数,是数术之学的重要内容。数术中最简单的是太极、阴阳、五行这类概念——今天数术之学多已失传,或流为迷信——但在西部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学问仍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注释:

【1】适者:此处适为适度之意。

【2】七法各当其名,谓之物:这里的物,指名实相副,相参验。《礼记•缁衣》有:“言之有物而行有格。”郑玄注:“物,谓事验也。”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东西方学术范式的不同
·翟玉忠:钱穆在台北素书楼上孤独的呐喊
·翟玉忠:东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
·翟玉忠:拒绝学术“软埋”,贯通经子
·翟玉忠:儒家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