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钟兆云:上将刘亚楼的最后岁月(三) 
作者:[钟兆云] 来源:[历史树2016-01-23] 2016-01-27

周恩来:空军司令人选难挑啊
    刘亚楼来上海住院后,许多中央首长和领导同志不时前来探望或捎来问候,他备感不安。为此,他向身边秘书规定:今后如再有人询问病情,只能以三句话回答。第一,刘亚楼同志1940年在苏联曾患急性肝炎,两个星期就好了,当时肝受了些损害;第二,这两年来有些劳累,肝功能有点波动;第三,近来有好转,请不要惦念。
    事实上,刘亚楼已知道自己的病无法抢救。此前,吴法宪曾如实告诉了他病情。刘亚楼坦然地说:还是你对我坦率和真诚,谢谢你直接告诉了我。这样,我心里就有了底,思想上也好有个准备。他曾个别地对护士说过,过几天,你们也就不忙了,马克思的请柬我收到了。
    但他总是忍着痛苦,嘱咐医护人员不要将实情告诉他人,免得首长和同志们挂念,在场的医护人员听后莫不感动得泪流满面。
    罗荣桓的妻子林月琴不时过问刘亚楼的病情。4月9日,张克里在日记中记述:“林月琴同志8:55来电话:给中央的病情报告我已看到……我拟去沪一下,早去了也不好,会影响他的情绪。”4月18日,林月琴偕朱瑞的夫人史瑞初到刘亚楼家看望孩子和老人,送去关切之情。罗、刘战友情深,两家交谊甚笃。两年前,在首都各界公祭罗荣桓会后,刘亚楼含泪对秘书张克里说:“党和人民给罗帅的评价很高,有这样的评价,我死了也值了!”罗荣桓高尚而光辉的一生,无疑是照亮刘亚楼人生道路的一盏灯。正因为刘亚楼从心里把他奉为楷模,才会说出这样当时叫秘书吃惊的话来。此话仿佛是谶语,仅仅两年后,刘亚楼也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韩光几次来医院看望,刘亚楼问得最多的是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委工作上的联系。看到肝癌已到晚期的老战友虽然痛苦异常,却还在关心着工作,韩光忍不住落泪。
    病重时刻,刘亚楼还注意军人仪表,留下了一段佳话。4月25日,当周恩来代表中央和毛泽东专程到上海探望时,刘亚楼还执意要洗脸、整衣服起床相迎。谈话中,他宽慰周恩来说:总理在长征时,患那么重的病,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都治好了,现在有这样好的条件,我的病一定可以治好!
    周恩来告别时,刘亚楼再次强撑病体坚持送至门口。归途中,周恩来难过地说:我再也不去医院看刘亚楼了,他病成这样,还坚持送我,我不忍心啊!
    刘亚楼追悼会后,周恩来邀请翟云英一家去中南海西花厅做客。他沉痛地说:亚楼同志走得太早了……
    周恩来离开医院的当天下午,刘亚楼一度出现神志不清,医院紧张了,准备输血,或采取其他措施,禁止外人探望。于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杜平被挡在门外,刘震和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也未看成。
    刘亚楼患病期间,前往探望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薄一波、谭震林、叶剑英等。特别需要提及的,还有罗瑞卿和林彪。
罗瑞卿、林彪看望刘亚楼
    刘亚楼自从迈进红军的大门后,便与罗瑞卿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在漫长而坎坷的革命征途上,他们相互帮助、扶持。随着革命从山间小路走上了平坦宽阔的长安街,他们共同走向了人生的高峰,友情也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更深厚了。
    对刘亚楼患病,罗瑞卿表示了极大的关心,除了经常打电话问候,还专门从北京给刘亚楼写了一封信,叮嘱刘亚楼:“你要好好休息,工作要放开,多想身体的事,安心养病……”
    罗瑞卿不止一次由京赴沪,走进刘亚楼的病房。5月3日,罗瑞卿接到刘亚楼病危的报告后,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专程去上海看望刘亚楼。到了刘亚楼的病房,护士给了他们每人一个口罩。可他们却摇了摇头,自己不能戴着口罩给自己的老战友送行。
    是回光返照,还是心有灵犀?陷入昏迷的刘亚楼突然清醒过来,眼里闪出异样的光彩,望着来到身边的罗瑞卿和杨成武,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了许多披肝沥胆的话。
    当时,林彪正在苏州养病。刘亚楼入院不久,他打破从来不探视病人的常例,带着叶群赶到上海看望刘亚楼。随后,经常打电话询问刘亚楼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写信要他好好养病,还经常送来报刊和革命歌曲的唱片等,以调剂病人的生活。吴法宪晚年回忆说,林彪“亲自坐镇,照料刘亚楼的治疗工作。他不光天天派秘书或叶群去看望刘亚楼,自己也去过几次。其关心的程度,确实是少有的”。
    刘亚楼逝世后,刚到《空军报》工作的林彪之女林豆豆(林立衡),在5月12日的《解放军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刘亚楼叔叔永远活在我们心里》,还配发了一幅刘亚楼抱着童年时的她的照片。文中提到:从您病重的时候起,爸爸日夜焦虑,到处设法请医生为您诊断,并多次让妈妈去看望您。一次妈妈和我去看您时,爸爸要我们转告您,按毛主席给王观澜同志信上说的进行休养,“既来之,则安之……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并让我们劝您好好休养,说养病是“一本万利”,“一通百通”,“一冲百空”(意思是养病要耐心,要舍得花工夫,养好病后,就可以为党做更多工作。养病也要政治挂帅,思想通了,才能把病养好。如果一时冲动,长期养病的效果就会废于一旦)。您听了很感动,说要把毛主席和爸爸的几句话贴在床头,作为最好的座右铭。
    您的病情突然恶化了,爸爸妈妈特地从外地赶到上海去看您,一下飞机,就立即赶到您的住处。那时您已昏迷不醒,爸爸在您床边坐了五十多分钟,您还没有醒过来。医生劝告爸爸先回住所休息,中午爸爸没有吃饭,也没有午睡。两小时后一听您醒过来,又立刻前去看您……
    刘亚楼去世后的那几天,叶群常到刘家走动,并说:“103”(刘亚楼)病重后,“101”(林彪)一直很痛苦,那天秘书报告,“101”就知道“103”走了,泪水就来了,我从中也体会到了这种阶级感情。

刘亚楼逝世

近乎“国葬”的哀荣
    尽管中央极为关心刘亚楼的病情,医生们也尽了最大努力,但仍然无法阻挡死神日趋逼近的脚步。
    1965年5月7日下午3时45分,一直在刘亚楼身边不时测量血压和脉搏的两名医生停止了工作,站起身来同守护在旁边的翟云英和空军领导握了握手。这个神色凝重的握手,表明死神的阴影罩上了年仅55岁的刘亚楼。
    一小时后,翟云英便收到了林彪发来的唁电。解放军三总部的唁电接踵而至,称刘亚楼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他的高贵的革命品质,是全军同志学习的榜样”。
    第二天,《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国防部讣告,并加黑框刊登了刘亚楼身穿佩有空军领花和上将军衔军装的大幅照片,下方是“刘亚楼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主任委员是林彪,委员有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彭真等。
    5月8日上午,上海龙华殡仪馆当年负责过鲁迅等知名人士殡殓和落葬的进口“克里斯”遗体专用接送车,把刘亚楼的遗体移到丁香花园小礼堂,上海各界在此举行公祭。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华东局和上海市委负责人陈丕显、空军领导等参加了追悼会。
    下午3时,刘亚楼的骨灰由专机运抵北京,同机人员有叶群、吴法宪、何廷一等。这是统领过几十万天兵天将的共和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最后一次乘坐心爱的战鹰。专机在北京机场降落,专门提前回北京的林彪,和彭真、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中央领导早早在机场等候迎灵了。前来迎接的还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国防部和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院校等方面的负责人。北京机场的停机坪上,是白纱和黑纱、鲜花与翠柏的海洋。共和国的元勋们簇拥着端捧着黑色雕花骨灰盒的刘亚楼的子女,缓缓地向首都的心脏地带——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中山堂走去,那里将安排一个连续三天的隆重仪式。骨灰放中山堂,算是特殊的待遇。按当时的规定,只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后才能使用中山堂。
    中山堂内,正中悬挂着刘亚楼的遗像,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四周布满了青松和鲜花,上方黑底横幅上写着“悼念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刘亚楼同志”。遗像两侧,排放着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宋庆龄等敬献的花圈。
    9日上午8时30分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三军代表、首都各界数万群众代表,佩戴黑纱素花,在庄严肃穆的哀乐声中,一拨接一拨前来吊唁。苏联、朝鲜、越南、波兰等国家的军队负责人和各国驻华使节、外国友人,也纷纷来信来电或亲来吊唁。
    11日,悼念活动达到高潮。上午,首都各界人士臂缠黑纱、胸佩素花,在中山堂内举行隆重的公祭大会,公祭活动由林彪主持。
    上午10时,公祭开始。乐队奏哀乐后,主祭人林彪捧着一个小花圈慢慢上前,献在刘亚楼的遗像前。全场人员脱帽、肃立、默哀。随后,罗瑞卿致悼词。罗瑞卿略含沙哑的四川口音念得缓慢而低沉,更给灵堂增添了一份悲伤气氛。聂荣臻掏出手帕不断擦拭眼泪,周恩来也流泪了,全场一片欷歔声。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追悼会专题片给历史提供了真实场面。
    致完悼词,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缓步走近翟云英,握手、安慰……公祭完起灵时,又是一阵长长的欷歔声,空军司令部和后勤部有四位同志当场哭晕倒地。
    追悼会后,灵车车队由刘少奇、林彪亲自护送,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沿途所有的军人全部立正敬礼,这种场面,当时也只用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灵车车队上。
    刘亚楼为国家为军队提前支付了生命,他的英年早逝,使人民军队顿失栋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及全国军民深切地感到巨大的损失和沉痛,按大将一档予以隆重悼念,而其规格之高,在将军里面可以说首屈一指。于是,有人说,刘亚楼的后事简直可以同国葬相媲美。
    书生投戎,陆战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堪称战神;白手起家建空军,“练成铁翼摧强敌”(陶铸诗),使新中国的翅膀日趋强硬,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空中强国。一个能在祖国蓝天白云间镂下鲜明个性和深深印迹的人,他的魂魄和气概也当存于蓝天白云间。白云绚烂,他亦绚烂;蓝天永恒,他亦永恒。军人至此,夫复何憾!(全文完)(来源:《党史博览》)


相关文章:
·迟浩田上将:妈啊!
·钟兆云:上将刘亚楼的最后岁月(三)
·钟兆云:上将刘亚楼的最后岁月(二)
·钟兆云:上将刘亚楼的最后岁月(一)
·美上将抛“南海军事化” 解放军少将当场连续发问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