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究生的时候曾经聆听过陈东有教授的讲座,那次不是讲《金瓶梅》。不过,我知道他是研究《金瓶梅》的专家。我在硕导的书橱中看到过他赠送的《金瓶梅》的相关研究著作。在我的印象中,江西的学者特别喜欢做官,陈东有也不例外。后来,他荣升了江西省宣传部副部长。最近,他因为倡导国人阅读《金瓶梅》,而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看了一下新闻,可能是媒体的有意炒作。本来就是一场普通的学术讲座,题目是《金瓶梅的社会文化现象》。当然,做讲座的时候,他的身份应当是专家学者,偏偏他又是官员。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是倡导全民阅读《金瓶梅》。也许,《金瓶梅》出现的那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非常之接近,用荒淫无度,极度堕落来描述我们时代的某些群体与个人,并不为过。《金瓶梅》可能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真实的写照!《金瓶梅》取名于其中的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与庞春梅,其背后却有另外一番所指。金,金钱;瓶,酒;梅,女色。说白了,就是酒色财气。当然,最主要的人物还是那个西门庆。陈东有认为,《金瓶梅》是一本值得当代中国人仔细、全面阅读的传统小说。因为它一有“经济味”,故事背景提供详实的明清社会商业描写;二有“道德味”,告诫人们要远离“酒色财气”;三有“哲学味”,整部小说都在阐释人类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欲望之间的关系。 这种看法的问题在于:首先,“经济味”的凸显容易把西门庆视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其次,“道德味”的凸显,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看黄色小说也可以的,甚至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它可以反面地了解道德,虽说金瓶梅不是黄色小说,但是其中的性描写比一般的黄色小说写得更为深入。再次,至于说“哲学味”,那就显得极其牵强。照他的说法,一切涉及人性问题的小说都是具有哲学味了。
《金瓶梅》作为四大奇书(其他三部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自然有其文学价值。作为研究者,进行细读和精读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阅读必须要考虑到受众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金瓶梅》在民间并非没有市场,我多次在地摊上看到这样的类似的书籍。而且,我感觉很多的购买者是属于文化程度不是太高的群体。他们肯定不会如陈先生那么高雅,研究出什么道德味、经济味、哲学味,或许更多的时候,《金瓶梅》的存在价值与普通黄色书籍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实现自慰或是意淫目的的手段而已。陈东有高估了我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因为我们不是陈东有。
暂且撇开陈氏的官方身份,从专家的层面来看。我觉得专家最大的问题就是片面的深刻。很多专家由于知识视野过于狭窄,研究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走火入魔的现象——总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或者所研究的领域是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根本,或是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比如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是万能的,伦理学家认为道德可以救国,理工科学者认为文科一无是处。同样,研究《金瓶梅》的专家理所当然地认为不去读读金瓶梅,实在是浪费了一次自我学习的好机会。
面对着众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专家,我们不管是将之视为“砖家”还是“专门欺骗大家”,我觉得都需要区分两种类型的专家:一种是丧失社会良知和责任担当感的专家,他们与官、商合谋,构成了一种新型的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代表谁,他们只代表自己的私人利益。所以,他们的误人,更多的是利欲熏心的产物,更多的是有意误人。另一种类型的专家就是“专”本身所带来的后果,他们知识视野过于狭窄。他们将自己所研究的对象及其影响过于泛化和夸大化。这种误人,更可能是无意为之。然而,不管怎么说,在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专家作为“意见领袖”影响着大众的价值观,所以更应当管好自己的嘴巴,慎重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