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副总裁黄树东先生
光明网:很多人认为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您书中提到的观点,是提高非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进而缩小收入差距。但非国有企业无论从资源、市场还是从政策扶持方面,都无法与国企相抗衡,他靠什么来提高自己的效益,进而提高职工收入呢?
黄树东:现在许多领域里面国有企业已经退出,在这些领域内,市场已经主要是非国有企业的天下。在中国,除了某些产业有市场进入的限制以外,大量的民用产业的市场还是基本开放的,并不为国有企业独占。而且,实事求是的讲,政府对非国有企业的政策支持是非常强大的。比如提供许多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帮助私有企业收购国有企业等等。这些都是事实。
其实现在对非国有企业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国有企业,而是外资企业。第一,外资垄断了中国28个行业中的21个,极大地占领了中国的市场,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第二,它们占领中国市场却不卖给中国技术,实行技术垄断,给民族企业带来了许多发展障碍。第三,外资往往资金优厚,给民族企业带来竞争上的弱势。
光明网:通过向富人增税,加大收入二次分配力度,能否从根本上扭转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局面?会不会让富人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导致财富的流失?
黄树东:解决贫富悬殊应当是多方面的,必须从调整存量财富和增量财富入手。
单是增加富人税收一项是不够的。因为,这毕竟只是二次调节。还必须提高劳动者的初次分配,而这主要是要让劳动者组织起来,通过集体谈判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又不希望,在企业里面人为制造劳资矛盾。因为这种劳资矛盾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所以,我们提倡劳动和资本的伙伴关系。总之,至少应当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方面入手,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的同时,增加富人的税收。当然,调整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可能会让一些富人觉得利益受损。其实,这不是损害了富人的利益,而是调整目前不公正的分配格局。而且,从长远看,这是有利于社会各个阶层的。
这些调节会不会导致,富人大规模的移居国外,导致财富外流?我在外面看了一个材料,它讲,许多富人移居海外,是担心社会稳定问题,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是为了较好的医疗条件等等。从这点来看,如果增加富人税收,同时将这些税收用于中下层,和社会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社会环境,让它更加和谐,彻底消除不稳定原因,并且大幅度提高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我想可能反而会减少外流。
而且我认为,单纯为了避税而移居国外的可能是少数,因为那是一种误区。许多人是受了某些不真实的宣传,以为到了西方就可以逃避高税。我们在上面建议的那些新税种,西方国家都普遍存在,而且都非常高。西方国家尽管这些年来给富人减税,其实还是比中国高的。比如高额的遗产税,财产赠予税,房产税等等。
光明网: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度输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大幅增加、留守儿童问题、粮食产量不足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那么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黄树东:我想最主要的就是要调整地区的不平衡和产业的不平衡。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看,都是经济政策倾斜导致的。
第一,是地区不平衡。就是要大力发展内地或中西部,创造出众多的就业岗位。让我们的年轻人能就地就业。
二是产业不平衡,主要是第一产业缺乏利益倾斜。现在粮食产量不足,关键是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不高。这又主要是生产粮食不能致富——农民卖出粮食的价格太低。现在市场上面粮价上涨厉害,但是涨价的好处基本都由中间环节拿走了,农民没有得到实惠。加上各种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所以没有积极性。这些都需要政府大力介入。要通过政策倾斜,即政策补贴,提高粮农的收入,刺激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尽快构建覆盖农民的社会和医疗保障网络,让农民无后顾之忧的种粮。要把粮食提高到战略高度。如果依赖国际市场,一旦出现情况,那就追悔莫及,任人摆布了。中国人口多,土地少。农业政策和战略,包括体制改革,要以养活自己为出发点和归属点。中国人多地少,中国农业需要走精耕高产之路,而不是规模和资本效益之路。比如,我们需要追求的是不断提高一亩地的粮食产量,而不应当是资本利润。因为资本利润的提高,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减少投入而实现,尤其是当边际投入带来的边际产出下降的时候,就停止投入了。所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粮食单产,不符合资本的利润冲动。农业资本利润的提高,很多时候不意味做粮食单产的提高。而且,为了追求资本利润,它还可能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别的。而中国需要提高土地的单产。国家对农民粮食的补贴需要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就是种粮同打工,或者比种其他作物,比养鱼养虾没有大的差别,甚至更好。发达国家都不惜重金补贴粮食产业,中国需要迎头赶上,大幅度的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减少中间环节。这也是解决贫富悬殊和收入分配不公,发展中西部的重要办法。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粮农的收入,拓展农村市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光明网: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的内部坏境和外部环境都是极其复杂的,不管是欧债危机或是美债危机,您认为中国应当如何在当前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持自身不受或尽量少受这些外围市场债务风险的冲击?
黄树东:对这个问题我有许多思考,也发了许多文章。难以简单说清。这是一个国家利益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国际市场问题。如果我们把它当成简单的市场问题,简单的遵循市场游戏规则,可能就会有点忽视国家利益。简单的讲,目前就是要扎紧资本控制的篱笆,防止和杜绝热钱冲击中国经济冲击人民币;同时坚持自主的汇率政策,主要是要稳定汇率。在目前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发达国家社会也动荡不安。西方进入了危机以来,不同阶级和国家为了自己利益相互博弈的时代。出现巨大经济社会问题都是有可能的。在那种情况下往往都是要向外部转嫁的。中国经济需要做好自我保护的准备,放慢金融开放的步伐,放慢金融自由化和深化的步伐。总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经济的高风险期,中国要多做风险管理,少做增加风险的事。尤其要做好内需,解决贫富悬殊,将中国经济实实在在的放在自己的手中。(光明网记者 靳铃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