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教学是为了什么目的呢?就今日来说,无非是为了金钱、权力等目的。或者是为了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成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好父亲、好儿子、好官员、好农民、好工人等。孔子教人是为了让人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成为有道德、有修养、有智慧的人。就是要让人成为君子,成为仁者,成为圣人。学习与教育都与人格的完善有关,其归本于人性的完善。在《论语》中,孔子提供了不同的人格层次,包括民、小人、君子、士、圣人等。君子和圣人有很多方面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是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君子儒”指的是什么呢?这要看《论语》中孔子对君子人格的限定。“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器”只是一种工具,君子不把自己降到工具性的器具的地位上。比如如果学习的全部目的是赚钱,那么自己就有可能成了赚钱的工具。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如果说还有什么目的的话,这个目的就是自我完善。“君子儒”就是不把自己的活动和技艺限定在世俗的功利性目的上的人。君子不把自己降到器具的意义上,而是要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生命领悟能力的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孔子有全面的才能,他也希望学生掌握一门技术,但是他不希望学生陷在里面,而忘记了自己的道德修养。虽然《论语·子罕》说孔子"多能鄙事",但当樊迟要学种地的时候,孔子认为应该学习如何让自己觉悟才对。“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衣。’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孔子的态度曾经引起了子路的质疑。《先进》记载子路说过“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样一句话。子路认为政治是很重要的,也要学习。易白沙在《孔子评议》中说: “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孔子不是一个一心从政的政治人物,当然也不反对种地、读书、从政。孔子反对忘记了人生的根本的是自我修养,是自我人格的完善,是人性的觉悟,是求道。《论语·灵公》记载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优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要谋道,要忧自己没有得道。这才是孔子所关注的。 (本文摘自周海春《儒学与滥觞孔子与早期儒学》,该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