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张尔田:孔子没后,其学成百家之源 
作者:[张尔田] 来源:[史微] 2021-12-24

汉武帝抑黜百家,表章六艺,史统既定于孔子,而学者人人喜言儒家矣。然则儒家之源流放于此乎?曰:否否。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也。春秋之时,孔子传焉,孔子,契后也。昔者契为司徒,帝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太史克对鲁文公曰:“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是五常为儒家专业,儒家为孔氏世传,从来旧矣。

虽然,儒家者,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之术也;孔子之道,君人南面之术也。儒家虽传于孔子,而不足以尽孔子,盖孔子自端门受命,已由司徒世官上跻(jī,登,上升——编者注)史氏之统,而以儒家嗣绪传诸弟子矣,故人知孔子为儒家,而不知孔子实兼道家也。知孔子兼道家,而不知孔子弟子皆儒家也。何言乎孔子弟子皆儒家也?《论语》二十篇,孔子传授弟子之实书也,而其告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谶》亦曰:“孔子为素王,颜渊为司徒。”岂非孔子已承道家而以儒家寄之弟子之明证乎?故儒家莫不言学,《论语》则以好学美颜回;儒家莫不言政,《论语》则以从政告康子;儒家莫不先孝悌,《论语》则曰“入则孝,出则悌”;儒家莫不重礼义,《论语》则曰“信近义,恭近礼。”论为政则以德为首,而取譬于北辰;论行简则以敬为宗,而推本于南面。皇侃有言:“上以尊仰圣师,下则垂轨万代者,吾于《论语》一书见之矣。”是以当时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无不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韩非显学篇日: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案指孟轲。)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案指荀卿。)有乐正氏之儒,儒分为八,取合相反。”

《群辅录》曰:“夫子没后,散于天下,设于中国,成百氏之源,为纲纪之儒。居环堵之室,荜门圭窦(编竹为门,穿墙作窗——编者注),瓮牖绳枢(wèng yǒu shéng shū,用坛子口做窗户,用绳子做门轴——编者注),并日而食,以道自居者,有道之儒,子思氏之所行也。衣冠中,动作顺,大让如慢,小让如伪者,子张氏之所行也。颜氏传《诗》为道,为讽谏之儒。孟氏传《书》为道,为疏通致远之儒。漆雕氏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儒。仲梁氏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乐正氏传《春秋》为道,为属词比事之儒。公孙氏传《易》为道,为洁净精微之儒。”今诸家宗旨虽不尽传,然观小戴《儒行》之所纪,荀卿《儒效》之所言,一时传派之盛,盖可想见也。

至于遗书盛行于世者,则实以孟轲、荀卿为之魁。《中庸》赞孔子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三言者,合儒家、道家内圣外王之术一以贯之,非孔子不足当之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至七十始从心所欲不逾矩焉,而其训弟子也则不然,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雅言者诗书执礼,罕言者利、命与仁,论道则禁以怪、力、乱、神,立教则束之文、行、忠、信,性与天道盖有不可得闻者矣。孟子之学出于子思,荀子之学出于子弓。孟子之学主仁义,主仁义,故道性善而称先王,所谓祖述尧舜也;荀子之学宗礼,宗礼,故论性恶而法后王,所谓宪章文武也,而于性与天道之大原则皆未达一间(未达一间指未能通达,只差一点——编者注)也。何以言之?孔子之论命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其论道也曰:“道兴于仁,立于礼,理于义,定于信,成于智。”五者道德之分,天人之际也,非兼儒、道两家之统,安能为此言乎?而孟子则曰:“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荀子则曰:“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道也。”是与孔子之旨有浅深矣。孔子之论性也曰:“性相近,习相远。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以智愚定性而不以善恶定性,非兼儒、道两家之统,又安能为此言乎?

而孟子则曰“性无有不善”,荀子则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者,天所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也”,是与孔子之义有偏全矣。其有浅深、有偏全者,非二子之智劣于圣人,盖儒家之宗旨则然耳。虽然,荀子得圣人之一体,而孟子则具体而微者也,欲通孟子必自荀子始,荀子曰:“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不可以得之矣。”欲窥孔子必自孟子始,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学者而无意于性与天道之闻则已,学者而有意于性与天道之闻,若二子者,岂非由儒入圣之阶梯哉?昔赵岐述孟子著书之意曰:“周衰之末,战国纵横,先王大道陵迟隳废,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yōng dǐ ,意思是犹阻塞——编者注),仁义荒怠,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太史公述荀子著书之意曰:“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由是而观,天不生孔子,不知三王五帝之道大;天不生荀孟,亦不知孔子之道尊。使中国言六艺者折衷于孔子,使中国言孔子者折衷于荀孟,二子之功烈何其伟欤?自昌黎之评二子也,有大醇小疵之第,世儒嚣然(xiāo rán闲适貌,得意貌——编者注)传之,于是荀子绌而孟子孤行矣。

(节选自张尔田:《史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1912年该书第二版问世后,日本西京帝国大学即将它列为学生的必读之书;张尔田,原名采田,字孟劬,浙江杭州人。近代历史学家、词人。1914年始参与撰写《清史稿》,主撰乐志。)



相关文章:
·周海春:孔子要把人教成什么样?
·陈焕章: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结论
·陈焕章: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孔门弟子的著作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第三章 ——孔子的著作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第二章 ——孔子精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