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堂下喜闻斫轮声——和仓央嘉措诗【1】并赠张君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21-02-25

作者按:中国文化与天主教、佛教修行的最大不同点:中国文化重人道中修行,基督教、佛教重出世修行。所以后者始终存在着入世与出世,神圣与世俗的巨大张力。诚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说:“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此意义上,中国文化是真正的两全兼顾之法——出世入世不二,内圣外王不二,世俗与神圣不二(人人皆可为尧舜),由小我而大我,直入至公大道。

 

中国文化以人间世俗为大道场。与西式现代教育重理性、偏思辨不同,我们的先贤认为学行本来不二,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是一个圆融的过程。学习知识,必至躬身入局方得真知。南宋陆放翁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荀子·儒效》云:“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先贤论知行,极为平实。《中庸》将其归纳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据《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第十七》和《荀子·宥坐第二十八》,可知这句话当来自孔子,《荀子·宥坐第二十八》孔子言人生大道:“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另外《荀子·劝学第一》专论学习之道,其中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参省意为检查省察)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意为附着)乎心 ,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至宋代,宋明理学家引佛入儒,不顾先秦儒家文献本义,用佛教道教思想解释性、道、理、气。将性、道、理和历史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混淆知行关系,造成中国文化的进一步玄学化、空疏化。理学代表士绅阶层,面对中央层面的治国理政,他们高喊自由主义;面对社会对改革的呼吁,他们又坚持保守主义。他们编造了一个脱离社会现实的思辨和修行方法,表面上诱导和鼓励幼稚的学人掉进这个玄学黑洞,皓首穷理,骨子里视理学为挡箭牌,大肆贪腐和剥削。宋明理学本质上就是当代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人们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认识十分清晰,却一直坚信理学就是儒学,理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直至今天,依然如此——悲夫!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毛泽东主席的《实践论》,其副标题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篇作于1937年7月的文章,一扫宋明理学脱离具体历史和实践的知行关系论调, 明确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6~297页。)

 

《实践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对中国先贤知行关系理论的回归和现代化,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张君好学深思,聪慧幽默。与我讨论学(知)与行的关系,对我很有启发。与其谈笔者“独立不倚作学问,潇潇洒洒过生活”的人生理想,若遇知己——作诗以示之。

 

不负如来不负卿不若红尘学且行。

 

寒云万里磨利剑,老眼抬望满天星2

 

古圣贤成枯骨,堂喜闻斫轮声3

 

不入九天4】意何如?把酒与君唱大风》【5

 


注释:

 
1】仓央嘉措(1683~1706年)诗原文: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人间修行力量极大,亦不容易。学人当发服务天下人、造福天下人的大愿,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如此,我们的未来即是星辰大海。宋代大慧宗杲(音gǎo)禅师(1089~1163年)说:“在家修行比出家得力且二十倍。” 
3】这两句化用《庄子·天地》的一则故事,用以说明“名者实之宾”(《庄子·逍遥游》),实践真知、超越言语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的重要性。故事说:齐桓公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他放下手头的工具走上朝堂问齐桓公:“请问,您所读的书说的是什么?”齐桓公说:“圣人的话。”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国君所读的书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寡人读书,轮人怎敢妄加评议!有什么道理说出来尚可原谅,没理可说就处死。”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悟到这个道理。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其间。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技巧,所以我老了还在砍削车轮。古人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了,那国君所读的书,不就是古人的糟粕嘛!”(原文: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4】这里“九天”兼指成仙成佛、出仕作官。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5】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刘邦亲征击败英布,得胜还军途中回到自己的故乡沛县,宴请故人。酒席间击筑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祖老当益壮,一平天下之志溢于言表。



相关文章:
·翟玉忠:民主发源地希腊给了民主持续的坏名声
·翟玉忠: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尚书》
·翟玉忠:跳出历史周期率,让人民监督政府制度化
·翟玉忠:真正理解 “中国”不能离开经学
·翟玉忠:政府的“中国式”与学界的西学化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