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市场调控的目标不是增长,而是均平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9-04-05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中国学术大道一贯。如同中医调治疾病,力求使阴阳平衡一样,中国古典经济学轻重术调控市场的目标也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动态平衡,即百姓均平。中国古代政治学元典《黄帝四经·道法》所谓:“应化之道,平衡而止。”

 

从孔子到管子,先贤对百姓均平的孜孜以求,反映出均平是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的核心。孔子有一句流传极广的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在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中,不是单向度的增长,平衡才是“好”的。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谈到中国哲学的阴阳概念时写道:“按照中国人的观点,道的所有表现都是由这些原始模型两极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这两极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许多对立的象征有关。对西方人来说,要理解这些对立面并非属于不同的范畴,而只是一个整体的极端,既重要又困难。没有任何事物只是阴或只是阳。一切自然现象都是这两极之间不断振荡的表现,所有的转变都是逐渐发生,持续不断发展。自然的秩序就是阴与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在中国文化中,阴阳从不涉及任何伦理价值。所谓‘好’,既非指阴也非指阳,而是指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所谓‘坏’或有害,则是指失去平衡。”(F·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 卫飒英、李四南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7~18页。)

 

在政治经济实践中,社会系统的均平是多维的。包括人与自然的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平衡、商品与货币的平衡、国内外物价的平衡等方方面面。轻重之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个“心”,就是损有余补不足的天之道!

 

    关于损有余补不足的哲学意义,《老子·第七十七章》阐述得最为清楚。上面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文中将损有余补不足称为天之道,天道就如同拉弓射箭,抬得太高的,就要让他低下些,抬得太低,就举高它,以便保持平衡。这也是中医的核心理念,通过对体内有余和不足的调节,损有余而补不足,来实现人体的阴阳动态平衡。

 

   中医原典《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记有一则黄帝与岐伯间的对话,讲“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黄帝道:诊察的方法怎样?岐伯说: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气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不论治疗什么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衡为准则。”(原文: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损有余补不足用于治道,与中国古典经济学注重社会系统的差序有关。先贤认为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总会存在“有余”和“不足”, 只有站在整体角度去调节才能实现社会系统的平衡;西方主流政治经济理论正好相反,它假定人与人之间的能力都是平等的,但这只是“假定而已”,这种缺乏现实基础、凭空假定的结果是社会必然出现阶层鸿沟,甚至导致整个社会体系的崩溃。《盐铁论·轻重第十四》雄辩地指出了在社会政治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家行损益之道的重要性,上面说,池塘里有猵獭,鱼类就不得安宁,国家有了豪强恶霸,百姓会吃尽苦头。所以,茂密的树林下没有繁盛的青草,大土块里长不出好禾苗。治理国家的方法,首先要肃清奸邪,铲除豪强,这样,百姓才能贫富均平,安居乐业。张廷尉修改法令,用严法来治理天下,制裁奸商恶霸,消灭兼并土地的歹徒,使力强的不敢欺负力弱的,人多的不敢欺凌人少的。大夫君桑弘羊想方设法,筹集国家费用,垄断天下盐铁等项利益,排挤富商大贾的势力,用买官、赎罪的办法,来削减有钱的人,补贴贫乏的人,从而使百姓贫富均平。所以用兵东征西讨,没有增加税收而费用仍然充足。

 

(节选自翟玉忠《国富策:读<管子>知天下财富》【修订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11月出版;该书可以通过京东等网站购买。)



相关文章:
·翟玉忠:民主发源地希腊给了民主持续的坏名声
·翟玉忠: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尚书》
·翟玉忠:跳出历史周期率,让人民监督政府制度化
·陈焕章:经济政策及经济学之分部——政府调控
·翟玉忠:真正理解 “中国”不能离开经学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