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内业
翟玉忠:《管子•白心》译注及点睛(第十一至第十二段)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8-09-09

原文:

天之视而精【1】,四璧而知请【2】,壤土而与生。能若夫风与波乎?唯其所欲适。故子而代其父,曰义也,臣而代其君,曰篡也。篡何能歌?武王是也。故曰:孰能去辩与巧,而还与众人同道?故曰:思索精者明益衰,德行修者王道狭,卧名利者写生危【3】,知周于六合之内者,吾知生之有为阻也。持而满之,乃其殆也。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4】。

点睛:

立大功、成大名、济万民者,当有大行愿、大担当。这样的人识大体顾大局。他们不崇拜本本,不为逻辑教条所困,不为个人名利所拘,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理论本为指导实践,脱离现实追求理论的完美,结果理论反倒成为不结果实的玄学。孟子的话很有辩证智慧:“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释:

【1】天之视而精:尹知章注:“既可王天下,则于天道,故视天能精之也。”

【2】四璧而知请:尹知章注:“四璧,《周礼》所谓‘四珪有邸’者也,祭天所奠也,同邸于璧,故曰四璧。 既能知天,则祭以四璧,而祈请其福祥也。”

【3】德行修者王道狭,卧名利者写生危:尹知章注:“思索太精则矜名,故王道狭也;‘卧’犹息也,‘写’犹除也,能息名利则除身之危。”

【4】《管子•形势解》有:“天之道,满而不溢,盛而不衰。明主法象天道,故贵而不骄,富而不奢,行理而不惰。故能长守贵富。久有天下而不失也。故曰:持满者与天。”可与本节相参。

译文:

从天道的高度观察万物,认识会极通达精当,福份也会到来,土壤能惠及所有生命。人们能够像大自然的风与波浪一样么?随其所愿行事。儿子继承父亲坐天下称为义,可是臣子继承他的君主坐天下就叫篡了。篡怎么受欢迎呢?周武王就是这样。所以说,谁能不用诡辩与巧诈,而与众人共同心同德?所以说,思索愈精细的人明智愈加不足,修行过度,只重小节,王道就会越加狭窄,能息名利则除身之危。知识广博,无边无际,我相信他的生命就要出问题了。骄傲自满起来,那是非常危险的。名满天下的,不如早些罢手。因为名进而身退才合于天道。极盛的国度,不可去做官;极盛的家族,不可同他结亲;骄倔傲暴之人,是不可同他交朋友的,否则会伤及自身。



原文:

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其重如石,其轻如羽。民之所以,知者寡。故曰:何道之近而莫之与能服也,弃近而就远,何以费力也?故曰: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君亲六合,以考内身。以此知象,乃知行情【1】。既知行情,乃知养生。左右前后,周而复所。执仪服象,敬迎来者。今夫来者,必道其道,无迁无衍,命乃长久。和以反中,形性相葆【2】。一以无贰,是谓知道。将欲服之,必一其端而固其所守。责其往来,莫知其时,索之于天,与之为期,不失其期,乃能得之。故曰:吾语若,大明之极【3】,大明之明,非爱,人不予也。同则相从,反则相距也。吾察反相距,吾以故知古从之同也【4】。

点睛:

大道普在,广大天地是道的体现,至重者高山,至轻者尘埃,也是道的载体。人生天地之间,与万物相处,何以不明道?何以不能用道?明道用道有方法,第一,格物致知,分析自身存在状态,知道处身立世的原则。此即原文中“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君亲六合,以考内身。以此知象,乃知行情。既知行情,乃知养生”的大意。第二,正身诚意体悟大道。即原文中“左右前后,周而复所。执仪服象,敬迎来者。今夫来者,必道其道,无迁无衍,命乃长久。和以反中,形性相葆。一以无贰,是谓知道”之大意。第三,行道需专一,克服分别心、期待心,做到既安静精进有觉照清醒。寂照合一,得大清明,即“大明之明”,即“白心”,即大智慧。

注释:

【1】以此知象,乃知行情:尹知章注:“于身知象,乃知可行之情。”

【2】和以反中,形性相葆:尹知章注:“事既安和,反归中理,如此则形全性顺,故能相保也。”

【3】吾语若,大明之极:若,汝,你的意思;大明,谓天道。

【4】吾察反相距,吾以故知古从之同也:尹知章注:“察今反则有距,故知古之从者,以其同也。”

译文:

道大如天,其广如地,其重如石,其轻如羽。人们与它共处,却很少了解它。所以说,为什么道离人很近而人不能行道呢?弃近而就远,人们又何必浪费力气呢?所以要珍爱自身,先了解自身。普遍观察宇宙事物,反过来省察自身。懂得有所取法,就知道可行之事。既知可行之事,就懂得修养生命。考察左右前后,反复地寻找,终归还要回到自身。正身诚意地接受大道,不肆意离道,生命才能长久。事情安和,返于中正,使形体与精气相保,专一而无二意,这就叫了悟了道。人们将要行道,开始就必须专一,然后坚定地贯彻下去。考察道的往来,总是不知其时。求之于冥冥,则可与之相合,努力下去,自然会得道。我告诉你的话关乎最高的天道,天道是清楚的,并非有所爱惜不施予人。与天同道则天道顺随他,与天相逆则天道违背他。我们考察今天逆天道被离弃的情况,就知道古人得道是因为与天道相合。



相关文章:
·翟玉忠:民主发源地希腊给了民主持续的坏名声
·翟玉忠: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尚书》
·翟玉忠:跳出历史周期率,让人民监督政府制度化
·翟玉忠:真正理解 “中国”不能离开经学
·翟玉忠:政府的“中国式”与学界的西学化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