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察和之道,其精不见,其征不丑【1】。平正擅匈【2】,论治在心,此以长寿。忿怒之失度,乃为之图。节其五欲,去其二凶,不喜不怒,平正擅匈【3】。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 注释: 【1】丑:比拟。 【2】擅匈:擅,占据;匈同“胸”。 【3】不喜不怒,平正擅匈:晋嵇康《养生论》云:“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译文: 人的生命,天赋予其精神,地赋予其形体,两者相结合而成为人。两者合和则有生命,不合和就没有生命。考察和气,它的精微不可能看得见,它表征是不能类比的。但能使平和中正占据胸怀,感知在心里,这是长寿的根本。忿怒过度了,应该设法消除。节制声色等五种情欲,除去喜、怒两种凶事。不喜不怒,平和中正就可以占据胸怀了。人的生命,一定要依靠平和中正。生命有失,一定是因为喜怒忧患。可以说,制止忿怒什么都比不上诗歌,消除忧闷什么都比不上音乐,控制享乐什么都比不上守礼,遵守礼义什么都比不上保持敬慎,保持敬慎什么都比不上内心虚静。内心虚静,外在敬慎,就能恢复平正的本性,并安于本性。 点睛: 《老子·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三即和。万物无和不生。个人的耳、目、口、鼻、心之欲望和因个人名利而生的喜怒等情绪往往阻碍和气的养成。所以要控制五欲,调和情绪。中国古典内业修炼不主张无情,主张调和情绪——调和情绪的方法是礼乐文化。 原文: 凡食之道:大充,伤而形不臧【1】;大摄,骨枯而血沍【2】。充摄之间,此谓和成,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饥饱之失度,乃为之图。饱则疾动,饥则广思【3】,老则长虑。饱不疾动,气不通于四末;饥不广思,饱而不废;老不长虑,困乃速竭。大心而敢,宽气而广,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弃万苛,见利不诱,见害不俱,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云气,意行似天【4】。 注释: 【1】不臧:臧读为“藏”,善、好之意。不臧大意指身体受到伤害。 【2】沍:音hù,闭塞。 【3】广思:缓慢思虑,引申为减少思虑。 【4】是谓云气,意行似天:尹知章注:“能调其气,故比于云。意之行气,似天之布云也。” 译文: 饮食的规律:吃得太多,就伤胃而身体不好;吃得太少,就骨枯而血液停滞。吃得多少适中,才可以身心舒和,精气汇集,智慧生发。如果是饥饱失度,那就要设法解决。太饱了就要赶快活动,太饿了就要减少思考,老年人要考虑长远。吃饱而不赶快活动,血气就不能通达于四肢;饥饿而不减少思考,即使再饱食也不能正常消化吸收;老人而不考虑长远,身体就会加快衰亡。心胸宽广而敞亮,意气宽舒而开阔,形体安定而神不游移,身心合一就能百病尽除。见利不被引诱,见害不生畏惧,心情宽舒而仁慈,自身独得其乐,这就是“云气”的境界,意气精神好象升行于天地之间,无拘无束。 点睛: 内业修证,需要调和情绪,控制欲望,树立大愿,安于善行,达到静定境界,而体认大道。上述是调心,同时也要调身。合理饮食,营养五脏和血脉,保持身体康健,是调心的前提。沉溺口腹之欲,固然不对,而饮食摄入过少,营养摄入不足,也有碍于身体健康。身体不健康,精气不生,则智慧不就。在饥饿状态,应该减少思虑。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主消化,也和思虑有关,脾生意,思伤脾。在饥饿时要减少思虑。因为营养摄入少,脾脏功能减弱,此时若过度思虑,就会伤害脾运化水谷的功能。 原文: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1】。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推,福【2】将自归。彼道自来,可藉与谋,静则得之,躁则失之。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所以失之,以躁为害。心能执静,道将自定。得道之人,理丞而屯泄【3】,匈中无败。节欲之道,万物不害。 注释: 【1】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尹知章注:“欢则志气和,故生也。”欢快的心情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这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明。 【1】 福:《礼记·祭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 【3】理丞而屯泄:理指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丞同“蒸”,散发;屯为“毛”字之误,《淮南子·泰族》作“毛蒸理泄”,指体内恶气通过皮肤毛孔蒸泄于外。 译文: 大凡人之生命,以心情舒畅通达为最佳状态。忧愁会失去条理,恼怒会失去正常秩序。心里有忧悲喜怒,道就无地可容。对于自身贪爱等过分的欲望应当平息它,对于自身不正确的思想应当改正它。不用强取,也不需拒绝,福禄会自然降临。道是自然到来的,人可以借助道应物谋事。虚静就能得到道,急躁就会失去道。灵气在人的心里,有时来有时消逝,它的小可以说其小无内,它的大可以说其大无外。人所以失掉灵气是由于急躁为害。要是心能够平静,道自然会安定下来。得道的人,邪气能从肌理毛孔蒸发排泄出去,胸中没有郁积败坏之气。节制欲望的基本原则是不因过大的欲望而伤害万物。 点睛: 极端情绪和不正确的思维无益于人体认大道。产生二者的原因在于过分的欲望。欲望不需灭除,需要节制。节制的原则是不要使欲望膨胀而私占万物。万物是属于天地众生的,私占万物就是伤害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