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翟玉忠 付金才:《黄帝四经•经法第一篇•君正第三》会讲讲义——第一至三段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来源:[作者惠赐] 2017-10-12

 

阐微:

“王者无外”,所以中国先哲论述内政、外政时,尽管严格遵循先内后外,先治国再平天下的原则,但内外并没有严格的界线,由内而外是个自然的过程。

 

西方地缘政治学中的均势理论,其目的在于牵制对手,乃至消灭对手。与此不同,中国古典政治学外政的核心不是征服敌人,或以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奴役敌人,而是通过养育天下人,使天下和平——天地之间人为贵,敌人同样是人,实质与本国人没有区别。中国人这种博大、慈悲、平等的天下观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本篇讲到治理一个地区封国的次第时,从社会文化、选举制度,到经济法律,再到对外政策,都看不到西方政治学中典型的二元对立思维。单是入乡随俗,“从其俗”这一点,就避免了多少无谓的宗派战争和文化冲突啊——这是身处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时代的我们特别需要汲取的政治智慧和文化精神。

 

对于西方政治中典型的二元对立思维,现代人必须保持特别的警惕。必须结束将敌人(及其族群)“非公民化”、“异教化”、“非人化”的种族主义思维。中国人很难相信,几个世纪以来,欧洲殖民者都将南非古老的布须曼人视为人类与猩猩之间的物种,可以如动物般被人猎杀。直到1936年,南非当局还在合法发放猎杀布须曼人的执照。(曲枫:《当你的目光越过篝火——布须曼人的故事》,载《今日辽宁》201004期)

 

中国政治家在处理外政时,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思考西方人的战略;同时,也要大胆阐述中国人的天下观,这种战略思维方式是全球化时代所急需的。

 

文中提到一个国家文治武功的重要性。这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讲的“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本篇最后提到“兼爱无私,则民亲上”,兼爱思想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并非仅为墨家为提倡。除了《黄帝四经》,《管子》、《庄子》,《文子》等书中都曾提到。比如《文子·道德》中就说:“兼爱无私,久而不衰,此之谓仁。”

 

——中国文化诸子百家本来就是同源异流,相须为用的。

原文:

 

     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1】,三年而民有得【2】,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3】,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正(征)。一年从其俗,则知民则。二年用[其德],则民力。三年无赋敛,则民有得。四年发号令,则民畏敬。五年以刑正,则民不幸。六年[民畏敬,则知刑罚]。七年而可以正(征),则朕(胜)强适(敌)。

 

语译:

 

为政治国的次第是:第一年顺从本地百姓的社会习俗,第二年选拔有德能的人授与官职,第三年要做到使民富足。这样第四年的时候就可以发号施令了,第五年可以以法治国,第六年人民就会产生敬畏心理,第七年便可以指挥百姓从戎出征了。第一年顺从本地百姓的社会习俗,可以掌握他们是非善恶、好恶取舍的标准。第二年任用当地有德能的人,百姓就都会努力争取向上。第三年免去赋税,百姓就会生活富足。第四年发号施令,百姓都会敬畏服从。第五年用法律来治理,百姓就不敢再有侥幸心理。第六年百姓有敬畏心理,便不敢触犯刑律。第七年率民出征敌国,便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心得: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版图广阔、历史悠久的巨型文明体,秉持不同文化、信仰的众多民族通过漫长的交流融合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也伴随着战争,伴随着新人口和新版图的融入,但这种战争不同于西方殖民扩张的战争,中华文明对原居住族群没有以种族灭绝、文化灭绝的方式去扩张领土、掠夺资源,而是保障原住族群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尊重他们的信仰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认同。

 

注释:

 

1】德:据下文,可知是指有德行的人。

2】得:富足。《礼记·王制》注有:“得,足也。”

3】以刑正:以法治国。《吕氏春秋·顺民》注:“正,治也。”

 

原文:

 

俗者,顺民心也。德者,爱勉之[][]得者,发禁【1】拕(弛)关市之正(征)【2】也。号令者,连为什伍【3,巽(选)练贤不肖有别也。以刑正者,罪杀不赦也。[畏敬者,民不犯刑罚]也。可以正(征)者,民死节也。

 

语译:

 

第一年顺从本地百姓的习俗,关键要顺应民心。第二年选拔有德能的人为官,要通过施爱于民以激励其努力。第三年要使民富足就要废除山泽之禁及关口市场的税收。第四年要想有效地发号令,就要以什伍连坐的方式将人们组织起来,并挑选人才去管理基层,使贤与不贤的人各有等差。第五年以法治国,要做到有罪必罚,绝不姑息。第六年百姓有了敬畏心理,当然不敢再去触犯刑罚。到了第七年便可以率民出征并战胜强敌,这是因为百姓会出死效力。

心得:

对新进入地区形成有效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心术端正,不将新融入的族群作为“异族者”、“异教者”,不将新融入地区作为资源掠夺对象,而是应当将当地族群作为同仁,提高他们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幸福,与他们共享文明进步和资源等成果。对新族群新地区的有效管理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行政控制。对基层的有效管理与社会动员是建立在维护和保障这些地区和族群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基础上的,愚民和殖民掠夺只能激化矛盾,引发新近地区和族群的反抗,这一点我们看一看欧美在中东北非的殖民政策便一目了然。

 

注释:

   

1】发禁:是开禁,解禁的意思。古代山林川泽等资源皆为国家所有,禁止私人开采利用,这实际上是储备自然资源,以备荒年急需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东汉会要》载和帝十二年诏:“郡国流民,听入陂池渔采,以助蔬食。”就是这种政策的具体应用。

 

2】拕(弛)关市之正(征):这里的弛,指的是废除,是对上文的“三年无赋敛”而言,为一时的惠民政策。

 

3】连为什伍:古代地方和军队都有什伍之制。前者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后者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分设伍长和什长。只有用什伍制将基层组织起来,政策才能贯彻到最基层——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所以文中说,要有效的施号发令,就要将人民组织起来,并挑选人才去管理这些基层组织。

 

原文:

 

    若号令发,必厩而上九【1】,壹道同心,[]下不2】,民无它志,然后可以守战矣。号令发必行,俗也。男女劝勉,爱也。动之静之,民无不听,时也。受赏无德,受罪无怨,当也。贵贱有别,贤不肖衰【3】也。衣备(服)不相緰(逾),贵贱等也。国无盗贼,诈伪不生。民无邪心,衣食足而刑伐(罚)必也。以有余守,不可拔也。以不足攻,反自伐【4】也。

 

语译:

 

号令一下,百姓必应声集结而上合于君,齐心一致,同心同德,这样就可以据国防守或出兵征战了。号令发出,百姓必定执行,这是因为服从命令已经成为习惯。百姓争相劝勉,这是因为君主施爱的缘故。召之应战,或令之务农,民皆听命,这是君主遵循天时的缘故。人民受赏不感恩戴德,受罚不抱怨,这是因为赏罚得当。贵贱有别,贤与不贤能就会分出等级来。衣服制度都有一定的规格不能僭越,这是因为它标志着人们的身份等级。国家没有盗贼,奸诈虚伪之心不生,民无邪念,这是由于百姓富足且刑罚律令被坚决执行。以充足的国力据国防守,国家就不会被攻取;国力不足却要先进攻他国,结果会自取灭亡。

心得:

只要做到“国无盗贼,诈伪不生。民无邪心,衣食足而刑罚必”,国家才会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游刃有余。如何处理好自身的国际关系,按照西方的传统,或弱肉强食,或相互牵制。中国先贤早就认识到处理好国际关系的原则不是弱肉强食和相互牵制,而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让人民享受文明进步的成果,将人民组织起来。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保证。1950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入朝抗美,并取得胜利。如果没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成立,如果新中国不进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如果新中国不进行镇压反革命运动……哪里还有抗美援朝的底气。

注释:

 

1】必厩而上九:厩,据《尔雅·释宫室》,为聚集之意;九,此处读为仇,意为合。《尔雅·释诂》:“仇,合也。”《管子·君臣上》:“法制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

 

2:音chè,意为分裂。

 

3】衰:音cuī,等差、等级。

 

4】伐:据《尔雅·释诂》,此处意为败亡。




相关文章: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翟玉忠:为中华续慧命——六经书院2023-2024年度工作报告
·翟玉忠:礼——二十一世纪人类精神革命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