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关山远:为何说商鞅隔空完胜“四君子”? 
作者:[关山远] 来源:[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 2017-04-16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黄易不久前因中风而病逝,年仅65岁。黄易著作等身,最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寻秦记》,被认为是历史穿越小说的鼻祖。

640.jpg

《寻秦记》写的是秦统一六国之前的战国末期故事,小说中,风云激荡、历史剧变之际,四个能力超凡的大人物,曾合力苦苦支撑危局、共抗强秦,他们便是著名的“战国四君子”。

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史称“战国四君子”,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堪称战国“四大天王”,翩翩浊世之佳公子,在政坛与民间,影响力都爆棚。他们都是贵族,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三位还是如假包换的王室成员。如果用“凡客体”,他们会这么自我介绍:

信陵君:爱交友,爱兵法,爱美酒,也爱美女。我不是一个想当国王的野心家,我狠揍秦国。我是魏无忌。

平原君:爱交友,爱守城,爱谈判,也爱毛遂。我不是一个一毛不拔的土财主,我从善如流。我是赵胜。

孟尝君:爱交友,爱官位,爱金钱,也爱打架。我不是一个从小就被爸爸疼的小王爷,我任性妄为。我是田文。

春申君:爱交友,爱阴谋,爱辩论,也爱太子。我不是一个爱美女超过爱江山的大情圣,我恨刺客。我是黄歇。

是的,他们四位,排在第一的,都是“爱交友”。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扮演的“黎叔”有句名言:“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四公子”就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了,他们都以“礼贤下士”著称,各自府第,乃战国时最著名的人才高地。可以说,人才,是他们最大的资源。

四君子每人都长期养着数以千计的门客,负责他们衣食住行与娱乐,可见这四人真是有钱啊。上千号人,好吃好喝供着,物质条件差一点就闹别扭,若是精神上感觉被怠慢了,那更是寻死觅活地折腾。他们平时也没啥大事,扯扯淡、吹吹牛、斗斗气,高谈阔论间,四君子的真金白银,就如流水般花出去。

数千门客,良莠不齐,不可能人人都是人才,四君子并不在意,一方面财大气粗,另一方面,他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在进行攀比和竞争,看谁招揽的门客人数多。谁多,谁的影响力号召力甚至人格魅力就更胜一筹。当然,他们追求多多益善,也是基于概率论,确保更大的成功可能和安全感——关键时刻,总有一个能帮我的人吧。

“毛遂自荐”“鸡鸣狗盗”“窃符救赵”“狡兔三窟”……流传至今的一些成语,说的都是各色人才帮助四君子成就大事或逃过劫难的故事。平时再不显眼的人,即使只是一个屠夫甚至小偷,关键时刻也能大放异彩、创造奇迹。

比如帮助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的侯嬴,一个卑微的看门人,类似今天守传达室的大爷,没地位,偏偏架子还大,当初一点不给信陵君面子,甚至还故意给他脸色看。信陵君不在意,堂堂政坛明星,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一个看门人亲自执辔驾车,终于赢得侯嬴信任。

危难时刻,侯嬴献计,让信陵君成功带领魏国军队拯救了赵国。而侯嬴也信守诺言,如期自刎,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知己已上战场,我不能随行,还活着干什么呢?

春秋战国,真是中华文明一个风骨卓越、个性独特的时期。时人仗义,重操守,知恩图报,敢于自我牺牲,士为知己者死——这也是“四君子”重金养士的时代基础吧。

当然,养数千门客,代价很大,远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付出。像信陵君起初拜访侯嬴,被无视,他损失的不过是面子,小事情了。平原君赵胜,则是很大的代价了。

赵胜家有座高楼,面对着下边的民宅,民宅中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赵胜有个小妾,非常漂亮,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赵胜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所以不怕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归附您的门下,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卑视姬妾啊。我遭到不幸得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耻笑我,我希望得到耻笑我的那个人的头。”赵胜笑着应答说:“好吧。”

当然,赵胜只是把对方的要求,当成一个笑话。等那人离开后,赵胜又笑着对大家说:“看这小子,竟因一笑的缘故要杀我的爱妾,不也太过分了吗?”

他没有杀自己的小妾。过了一年多,门客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一多半。赵胜大惑不解,问大家:“我赵胜对待各位先生的方方面面不敢有失礼的地方,可是离开我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个门客走上前去回答说:“因为您不杀耻笑跛子的那个妾,大家认为您喜好美色而轻视士人,所以士人就纷纷离去了。”

怎么办?赵胜很快做出了选择:砍下那个发出错误笑声的爱妾的脑袋,亲自登门献给跛子,并借机向他道歉。从此以后,原来门下的客人就又陆陆续续地回来。

明末文人钱谦益还为此写了首诗:“朝歌长夜馆娃春,总为妖姬戮谏臣。何事邯郸贵公子,能因牴者杀佳人。”钱谦益是个没骨气的文人,也不懂尊重女性,照样把女人当作私人财产。

今天看来,这是一件匪夷所思又耐人寻味的事,除了感叹那年头女人真没地位、长得再美也不过是男人的私家财物,还会思考这么一个问题:门客与权贵,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四君子,都是掌握了国家巨大资源的贵族,位高权重,甚至担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他们供养门客,平时也不让门客干活,白吃白喝,但门客依然傲骄,一言不合,闹情绪,提条件。例如冯谖,在孟尝君门下先为“食无鱼”,继为“出无车”,后为老母无人赡养三次弹剑而歌,就像今天的大V,连发三条微博打脸一般,完全不给金主面子。

他们有傲骄的底气,那是烽火连天的战国,每个国家都在为生存而战,人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有用”,这是门客与权贵博弈的资本,你出不起高价钱,你不尊重我,好,我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春秋战国时期,绝对是人才国际大流动格局。放走一个人才,而这人才又被对手所用,那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说不定他今天负气出走,明天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这方面的教训,在战国可以数出一堆来。

所以,对权贵而言,要伺候好门客们,不能让他们流失;对门客而言,因为金主的降贵纡尊,他们有了一种平等的感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与金主精神层面上的“知己”关系。

当然,这只是一种虚幻感觉。在门客与权贵之间,哪有真正的平等可言?毕竟,权贵平时付出的只是金钱和面子,而关键时刻,门客付出的是性命。

他们其实彼此在玩一种心照不宣的游戏,以“四君子”为代表的权贵们,无论是真性情还是刻意表演,只是告诉门客:今天我给你吃给你喝给你住给你豪车还给你面子,明天你只要给我一样东西:你的命。

这种“交友”方式,想想也是蛮吓人的。

一个有钱有势又有大量死心塌地追随者的贵族,在战国时期,能量是惊人的。这些门客,有的能文有的会武,有的能逗乐有的能玩命,有的能干大事有的能做脏活,所以供养数千门客的四君子,拥有的不仅仅是一支私人武装,更是一个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私人政府运作机构。

简而言之,他们在朝堂上已经掌握了巨大资源,又在私底下搞了一套人马,哪个好使使哪个,对内能与政敌明争暗斗,对外也可与他国进行政治、军事上的对抗,举足轻重,叱咤风云。

这惊人能量,有时是正的,比如信陵君率门客窃符救赵,又如平原君率门客坚守邯郸城。但这惊人能量,有时也是负的。

四君子招募的门客,以“有用”为第一标准甚至唯一标准,绝非人人都是贤能之士,反而有不少作奸犯科之徒。《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写道,“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他以好客著称,一些犯罪逃亡之人,也成了他的座上宾。

这些人自然只听孟尝君的,什么都敢干。“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他带一群门客过境赵国,就因为赵国人嘲笑他身材矮小,是个“眇小丈夫”,顿时怒火冲天,完全不顾赵国平原君的面子,带一群门客乱砍乱杀,把县城都给捣毁了。

想想那个因为嘲笑疾障人士结果掉了脑袋的美女,在战国年代嘲笑人,真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

孟尝君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从小得不到爸爸的疼爱,童年很不快乐,免不了自卑敏感,长大后占据高位,倾家荡产来供养门客,其实追求的是一种被人尊重的感觉,最好的是面子,最恨的是被人嘲笑,但他的怒火,破坏力也太强大了,是因为他手下有那么多唯其马首是瞻的门客。

他的好客名气实在太大,后世常出现“小孟尝”“当代孟尝”,以他为偶像。但是也有一些人,例如宋人司马光,就对孟尝君不感冒,他在《资治通鉴》中这么评价孟尝君:“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

即使是热爱任侠仗义精神的司马迁,也对孟尝君颇有微词,他在《史记•孟尝君列传》结尾中写了自己的亲身感受:他曾经经过薛地,那里民间的风气多有凶暴的子弟,与邹地、鲁地迥异。

于是向那里人询问这是什么缘故,人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仅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孟尝君封在薛地,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薛公”,就是他。这个人,因为过于好客,门客鱼龙混杂,居然把一个地方的文化都给改变了。

司马光不喜欢孟尝君,是基于这么一种价值判断:“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孟尝君养士,当然不是为了国家,而仅仅是为了自己,培植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小圈子。

他是齐国的贵族,却因为担任齐相时,受不了齐国国君齐湣王的气,跑路到魏国,担任魏相时,策动了一次秦、魏、韩、赵联军针对齐国的进攻,势如破竹,攻占齐国70余城,甚至长时间占领齐国都城临淄,倒霉的齐湣王出国逃亡,死于楚将淖齿之手。

也就是说,孟尝君为了给自己出口恶气,差一点点就把自己的祖国给灭了。

其实在刚刚出任齐相时,孟尝君跟齐湣王还是好基友,但是他个人非常高调,手下门客又擅长宣传,于是社会上“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齐王自然产生疑虑,于是把孟尝君的齐相给罢免了,也把他给彻底得罪了。

影响力超过君王,从而遭遇君王猜忌——这是战国“四君子”遭遇的共同困境。

四人中口碑最好、功绩最大的信陵君,下场很惨:魏王意识到信陵君名气太大、实力又强,很提防他,把他兵权给夺了,信陵君心情抑郁,为了自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他用醇酒妇人来麻醉自己也蒙蔽君王,但仍然不得信任,魏王临终前,为了让太子平稳交接王位,赐毒酒毒死了信陵君后,自己才放心归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国四君子是在强秦咄咄逼人的历史大势下崛起的贵族强人,一方面发挥治国与救亡才能,另外一方面又隐然威胁王权。对于君王来说,一方面要借助这些强人的能力与声望,另外一方面又随时提防他们可能萌生的勃勃野心,“他招那么多门客,想干什么?”

这就进入了一个无解的怪圈:四君子个人魅力越大,他遇到的掣肘就越多。所以,无论四君子能力有多强,无论他们能够做成多少大事,但终究改变不了历史大势。

这个历史大势就是:六国贵族政治面对秦国官僚政治的彻底失败。

看看六国,贵族把持了一切,偶有四君子的贤能之辈,但更多的昏庸无能,只是仅仅一个出身,就占据世袭高位,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让平民出身的人,一点机会都没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阶层固化、社会上升渠道被堵死。

四君子的门客,属于个人,无法系统性地进入国家管理队伍。但也没有彻底堵死,六国人才充分流动嘛,那些才华超卓却因为出身底层而在本国找不到机会的布衣人才,纷纷跑到了一个正在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秦国,实现他们的梦想。

他们不用投靠谁来当门客,不用人身依附任何人,也能在秦国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秦国,也因此后来居上,最终成为六国的终结者。

秦国要感谢一个人,商鞅,他的变法改革,内容很多,其中关键就是两条:一是加强中央集权,树立君王权威,剥夺贵族特权,“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成为往事,类似孟尝君因一句嘲笑而大砍大杀后扬长而去的事,在秦国不可能发生;二是打通平民布衣上升通道,建立了奖励军功制,普通百姓可以通过参加作战和努力生产而获得爵位,而贵族却会因为不能打仗而失去爵位,世袭被终结。

改革总是会遭遇种种阻碍,剥夺贵族特权,更会不断激起反弹。商鞅意志坚定,决定抓个反面典型,正巧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于是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严惩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孙贾的脸上被刻上了字,公子虔则因屡教不改而被割掉了鼻子——这两人并非冤枉,正是他俩教唆太子公开出来反对新法。这是很漂亮的一次杀鸡儆猴,从此,新法顺利推进,“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这样的秦国,谁能抵挡?

四君子人生结局,各不相同:信陵君被毒酒毒死。平原君与孟尝君得以寿终正寝,但家族后来都被灭族。死得最难看的是春申君,他居然死于自己曾经的门客李园之手。

他当初依了李园之计,娶了李园妹妹李嫣嫣(在《寻秦记》中,这是一位绝色美女),让她怀孕后,献给没有子嗣的楚王,打算效仿吕不韦,喜孜孜当太子的爹。

他没有当成,李园为了夺取他的官位,养了一批刺客,有人提醒春申君:李园准备干掉你,先下手为强。他倒是大大咧咧:他是我带出来的小弟,我对他这么好,怎么可能杀我?

结果是:春申君很快就被杀了——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他,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他死了,同时被满门抄斩。

门客,有时也是不靠谱的。

商鞅的结局也很惨,太子即位后,脸上刺字与没有鼻子的老师趁机报仇,那些恨他入骨的贵族们一涌而上。商鞅最终被车裂,灭族。

但是,他极力推广的新法,并未被废除。

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迄今为止,所有社会进步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可以说,商鞅留下的,是打破身份限制、建立契约共识的努力。

商鞅死后许多年,四君子才陆续走上政治舞台,他们在压力之下,显现卓越的个人能力,把贵族政治影响发挥到极致,但是,相比商鞅给秦国留下的政治遗产,四君子终究落后于那个时代了。

养再多再忠诚的门客,也无济于事。

(作者:关山远  新华每日电讯专栏作者  首发于2017年4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翟玉忠:从养生到反腐看我们为何不能离开经学经典
·翟玉忠:为何我们要“增续六经,再造中学”(答崔晟老师)
·叶自成:强调国内政治与国家间政治的一体化——商鞅治国思维的灵魂
·翟玉忠:为何中国人都要学一点儿经学
·翟玉忠:为何作《世界春秋》—超越西方中心论的全球史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