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内业
华军:从道家视角看“修齐治平”的本义 
作者:[华军] 来源:[作者惠赐] 2017-02-1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一般认为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实这一思想最先是道家提出的——在《老子》和《管子》里面都讲过。

“修齐治平”语出《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于是,许多人认为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再治国,再平天下!

——真是这样吗?

一个人的品德、素质当然至关重要,家庭和睦也是人人向往,所谓家和万事兴。治国平天下就更是泽被人民的好事了。

但不能说非要先齐家再去治国。战国时代的吴起,是叱咤一时的改革家、军事家,在魏国、楚国都建立过功勋。不敢说平了天下,起码是治国安邦啊。但是他的人品却很差,竟然杀妻觅封侯!

汉霍去病,弱冠之年就横扫匈奴登临瀚海,建立不世之功,更留下“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千古绝唱!未及婚配即已身死,看来齐家与平天下没有必然关系。

事实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序,并不是说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大学》中只是从学理上讲修行的内外次第,现实世界因缘复杂,不存在四者之间线性的因果关系。更明确地说《大学》中强调的是平天下的大业要从小事做起,平天下的理想要从格物致知起步。而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平天下,格物致知若不以治国平天下为指引,那么格物致知就可能沦为学者的自我娱乐。

我们能从《老子》和《管子》的相关论述中看到这一点。

马王堆帛书《老子·五十四章》中有:“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老子》是说,以道修身,这样的德就会纯真。以道治家,他的德就会有余。以道治乡,他的德就会增长。以道治国,他的德就会使国富民强。以道治天下,他的就会广博。以自身观察他人之身,以自家观察他人之家,以自乡观察他人之乡,以自己之邦国观察他人之邦国,以自已之天下观天下人之天下。我凭什么知道天下之所以然呢?以这些知识和认识。

《管子·牧民》讲得更清楚:“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大意是: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乡,乡不能治好;按照治乡的要求治理国,国不能治好;按照治国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应该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乡的要求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治国,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

先贤明确告诉我们:“修齐治平”并不互为因果,不能用修身的方法齐家,也不能用齐家的方法治国、平天下(儒家有“门内之治”与“门外之治”的区分)。“修齐治平”四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其联系在道,其区别在法,这是学人特别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关文章:
·陆寿筠:道家太极视野中的儒法之争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翟玉忠:《管子》道家心法四篇浅说
·陆寿筠:道家视野中的儒法之争
·陆寿筠:道家“无为而治”的四层含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