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内业
付金才:圣贤的同心——内圣外王之行愿 
作者:[付金才] 来源:[作者惠赐] 2016-09-25

     2016年9月10-12日,中华国学传统与当代书院建设暨第二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9月11日,《人民日报•人民观察》整版刊出“推动儒学融入现代社会”。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官方和民间前所未有的重视,好不热火。当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处于最好的时代,而这最好的时代反倒使热爱中国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的人们感到恐惧。古今中外的圣贤们,一方面创作经典,一方面参与社会,改造社会,他们的共同追求是什么?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同心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提,如果没有共同的追求,交流融合的前提便消失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南宋大儒陆九渊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273)古今圣贤的同心是什么?陆九渊认为那个同心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此言乍看仍然显得抽象,陆九渊还有更加通俗明白的表达,“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273)直白的讲,陆九渊所说中外古今圣贤的同心,是以一人之身担当起天下人的福祉。不论古今中外,不论其理论主张如何,如果其理论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普天之下众生的福祉,那么其理论便是空疏无用的小资之学,这种小资之学再完美再精致也是玩物丧志。
 
    《金刚经》中将古今圣贤之学的同心概括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宇宙内事,是己本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用明朝东林书院的对联来说,便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事关心,唯独不关心自己的事。一切贤圣的无为法是圣贤的人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利益众生。中国优秀文化典籍无不是圣贤为利益众生而创制的,无不是圣贤造福众生的思想和实践的实录和总结。中国历代圣贤向来秉承造福众生的宗旨指导自己社会实践,从不拘于一家、一族、一国的利益,从不拘于一师一派之见。
 
    还是庄子概括的更加精炼——中国圣贤的核心宗旨是内圣外王。中国圣贤以内圣外王的担当创制经典,参与社会,内无我,外利他的内圣外王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基因与核心,一直在中国传承不绝。因此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方针不仅没有冲突,并且是高度一致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不像西方只代表利益集团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从人类文化交流史来看,域外的一切优秀文化均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究其原因在于因此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其生发的土壤。源于天竺的大乘佛教消亡于本土,却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后,在共产党人的实践下,在不长的时间内,实现了中国化,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语汇和中国思想文化。其中佛教中的行愿一词和思想极为重要。行为是现实的实践行动,愿指发自内省的崇高理想。行愿的含义是说行者的实践行动要和自身的崇高理想高度一致,理想指引行动,行动践行理想。《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华严代表着佛教证悟的最高境界,这个最高境界也称为不思议解脱境界,而达到最高境界的方法是行愿。所以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是普贤菩萨行愿品。佛教极为重视行愿,禅宗大师六祖慧能在佛教教育中将培养信众的行愿作为重要内容,《坛经》强调若真修行,首先要忏悔,然后发愿。慧能将行愿精炼为四誓弘愿: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渡,法门无量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第三才是三皈依等。宋代大儒张载的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便是受六祖慧能的四誓弘愿的启发。内圣外王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核心,更是古今中外众多圣贤的行愿,他们在内圣外王之行愿的指导下,艰苦卓绝的思考和实践。
 
    陆九渊说:“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古今中外圣贤的同心是什么?采用哪个词汇来称谓圣贤的同心?我觉得用行愿一词最为地道。所以圣贤的同心是内圣外王之行愿。大乘佛教主张自净其意,行菩萨道是内圣外王之行愿,孔子说的仁者爱人是内圣外王之行愿,老子的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内圣外王之行愿,陆九渊的“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是内圣外王之行愿,马克思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是内圣外王之行愿,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是内圣外王之行愿,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是内圣外王之行愿。南怀瑾先生的“此身不上如来坐,收拾河山亦要人”是内圣外王之行愿。
 

    内圣外王之行愿既是圣贤的同心,也是圣贤的初心,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圣贤们的经典和事业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研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极有必要体认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者们“内圣外王”的同心,只有认识到他们的同心,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才有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前提,只有体认到他们的同心和初心,才能对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缺乏对圣贤内圣外王之行愿的理解,即使将优秀传统文化背诵得再熟练,解读得再天衣无缝,崇拜得再五体投地,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复兴也无济于事。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体认圣贤内圣外王之行愿是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要。俗语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此语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读、转化和传播同样适用。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体认和践行圣贤们内圣外王的行愿,才能对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符合时代与环境特征的转化与创新。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相关文章:
·付金财:赓续文脉 我们的责任
·付金财:回归经学初心,势在必行
·翟玉忠:经子贯通乃真孔——读付金财老师书跋
·付金才:社会主义激活中华大道
·翟玉忠:现代人更要敬畏圣贤之言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