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战略
诸玄识:陆海有机论——淘汰海洋霸权 
作者:[诸玄识] 来源:[作者惠寄] 2014-11-01


    一、地缘优势的历史渊源

  这里所说的地缘政治的战略优势是指,在军事上,某些人类群体可以依靠其所处于的独特的地理形势(高原、草原、滨海等),去顺利进攻异域,而几乎不会遭受外来打击。换言之,一个具有某种“地利”的国家向外侵略,而不会受到报复,尽管暂时如此。俗话说,你站在某处,你能够打到别人,别人却打不到你。

  就拿历史中国两千年的胡患来说吧(欧亚内陆形成于游民部落的“草原暴力”,它在物器上得力于定居文明,而又劫掠之)。好战的游牧部落相对于华夏农耕社会具有战略优势,大致有如下八点:

  1.地缘:中原低平,胡人居高。
  2.生态:季风物丰,荒漠求生。
  3.后勤:漠北苦寒,难被征服。
  4.习俗:胡儿骑射,汉地安和。
  5.机动:胡骑驰骋,迅速穿插。
  6.组织:胡易动员,朝政无为。
  7.负担:胡乱农时,矛盾聚内。
  8.文治:重文轻武,防止军阀。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最大最久的文明中心和历史长河的主流,也是科技发明的主要原地。中华文明还派生出“子文明”与“对立物”,后者包括“草原暴力”(胡患)和“海洋暴力”(西洋)。应该说,欧美文明及日俄等近代国家,都是华夏的子文明与对立物的兼而有之。中国文化与科技的西传,把“西方”从被地理与神权的双重禁锢中“解放出来”;从此,欧洲的“地缘政治”也就被赋予了“海洋性”,其族群(日耳曼/浮士德)就把中国发明拿去“爆炸性开发”,而用于征服自然、征服世界。

  相对于大陆(如中国),海洋性较强的西方和日本长期具有绝对的战略优势,这里讲两点:1.军事上,海洋对“海国”来说,进攻则能够机动捷便,防守则依靠风浪险恶(大陆国家是相反的)。2.政治上,利用海洋意味着其民族寄生于超过本土、广大无垠的生态范围(掠夺或贸易),它反复制造祸患(对外侵略),而其自身也就没有“内忧外患”了;反倒是内部佳境,一致对外,上上下下普遍支持“公理即强权”。

  二、海权兴盛的战略依据

  地缘政治的战略优势决定于技术革命,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在相对较低的科技条件下,一些便于利用海洋的岛国或半岛,或者海洋霸权,对于大陆具有绝对的和长期的战略优势。我们从以下九个方面来看:

  第一、海洋对于这些靠近大陆的岛国或半岛来说,是机动捷便,易攻易受;对于大陆来说,则是风浪险阻,难于进攻,亦难防守。

  第二、大陆内部由于地形崎岖和交通缓慢,在军事上很难调动、集结、驰援;处处设防,也防不胜防。

  第三、一如游民部落对于农耕民族,“海洋民族”把大陆视为猎物,是其矛盾与人口压力的宣泄地;而大陆文明则维持与扩大它的比较和谐的生活方式,不尚武、不侵略。

  第四、“海洋民族”的内部矛盾易于向外宣泄,而且寄生于“超越”本土的、甚至是“全球性生态”之中;所以其内部问题很小,因而便于管理和一致对外。

  第五、大陆社会的内部紧张或压力不能向外疏解,而且它还有外患;一旦失序,则诸多矛盾(祸因乱源)向心聚爆(海洋国家没有内忧外患)。

  第六、虽然科技主要源于大陆文明,但它不得不控制它,稳健而缓慢地发展,以免发生社会与生态失衡或失序(天灾人祸);而“海洋民族”在其获得基本技术、因而具有“海洋性”之后,则疯狂开发和滥用之。

  第七、海洋国家的社会结构是斗争性的,便于组织与动员,适合战争;大陆文明是和谐性的,其组织、制度、权力和军事等都是受到文化的限制的,并且其民间社会与政府是隔阂的,因而缺少动员力,不适合打仗。

  第八、大陆社会与“海事”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官方航海的代价很大,而私人海事则依附近海,而非殖民扩张(除了欧洲,别的大陆距离彼岸太远),这很容易形成“里应外合”、祸害大陆的忧患。

  第九、时值近代,面临着“海洋暴力”的致命危险,大陆文明(即中国)不得不“转型”(形成极具组织力与动员力的战争机制);但在此过程中,由于“大一统”与“同心圆”的全面解体,而致社会陷于极度混乱,这也是最为脆弱的时期。

  三、海权衰落的基本原因

  海权仅是科技发展与传播的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使一些“海洋国家”在地缘政治方面获得了战略优势;这最初是对那些和谐性、不尚武的传统文明而言,后来是对那些“海洋性”较差(或在这方面的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现代民族国家而言的,诸如日本对中国与朝鲜半岛,欧洲对其余世界,英国对欧洲大陆和世界,美国对全球。

  海洋霸权两个原则:1.由于自身远离战场而立于不败之地;2.通过控制海洋来宰制大陆和世界。英国曾通过殖民化印度而把印度洋作为“内湖”,来宰制世界,长达百年;美国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雅尔塔体系”和冷战把太平洋作为“内湖”,来宰制世界已好几十年了。

  然而,当其余世界殖民化或者完成独立、从而被“组织起来”之后,海洋霸权就会遭遇严重挑战乃至失灵。英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陷身战火和远东失败)和印度等殖民地的独立,其海洋霸权与帝国均告瓦解。

  美国参与世界大战和主导冷战,本土则远离战场,吸纳全球人才、科技和财富等;又反过来以其雄厚实力从两大洋钳制世界、勒索世界。但自从冷战初以来,美国打过多次战争都基本失利:诸如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美国无论如何不能从太平洋方面向着亚欧大陆“越雷池一步”。苏联解体、美国“不战而胜”,主要是因为中苏分裂,中国加入西方阵营(使苏联多面受敌,东西两线被钳夹,而令其中央计划经济不堪负重,国计民生陷于破产);尽管如此,美国仍是被“边缘化”于海洋一面。美国发动几次穆斯林战争,以期控制世界枢纽与石油,但现在看来,基本上是失败的。

  目前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扼制中国的伸张海权;但其战线长,顾此失彼,而且中国乘机拓展丝路、整合洲陆。美国及其亚太盟国(日本)在军事上已处于劣势,都在中国的理想射程之内;尽管如此,中国并不针锋相对,争夺亚太海权,而是迂回于陆权,“架空”海洋霸权。

  四、海权陆权的变替趋势

  时过境迁,东海扬尘。就地缘政治学而论,现在与其说是海权的时代,不如说是“陆权反克海权”的时代——“以海制陆”变成相反:“以陆制海”;进而,现在与其说是“陆权反克海权”的时代,不如说是一个“基于陆权的海陆权力的有机结合”的时代。分四点阐述:

  第一、冷战至今,海洋霸权无法“制伏大陆”。如果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则要求:1.若是征伐小国,它需做到“关门打狗,绝其外援”;但韩战、越战和中东反恐的结果表明,美国根本做不到。这也说明“控制边缘即控制大陆”的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是行不通的。2.若是征伐大国,海洋霸权或西方阵营需做到“多面围堵,前后钳夹”。虽然它以此搞垮苏联,但这并非西方自己的能耐(北约与亚太合围),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苏分裂,中美结盟。

  第二、在亚太,美国是“望陆兴叹、高山仰止”,始终被“边缘化”于亚欧大陆之外;并且其多年经营的岛链与盟国,皆因在大陆的射程之内,而变得形同虚设。美国在亚太的海洋缺少战略支点,只好撤到远程基地(澳大利亚等);这意味着它不仅无法进攻大陆,而且亦难阻挡中国的伸张海权与完成统一。日本原先对中国具有绝对的海洋地缘优势,现在反倒被动挨打,动辄化为灰烬。

  第三、今天,由于科技与军工的提升,业已现代化的中国大陆因其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机动、捷便、投射、协调、补给和隐蔽等功能,故而它的军事战略价值超过了单纯的海洋势力。纵观世界历史,地缘政治的战略优势是随着文明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其古今趋势为:1.欧亚草原(胡骑,以文明为猎物)→2.近陆大岛(欧洲和日本)→3.海洋宰制(美国)→4.纵深洲洋(中国)。

  第四、中国从世界屋脊俯冲下来,以最大洲陆驾临最大海洋,势不可挡;她向后转便进入“世界岛”的枢纽地带,那恰好是丝绸之路的通衢。中国拓展“丝路宽带”不仅使美国在亚太的“再平衡”和“离岸封锁”,变成守株待兔、竹篮打水;而且使洲洋从内里被联通一体,这是令所有“旧大陆”的国族——也包括西欧——所欢欣鼓舞的。届时,美国真得被边缘化了!

  就这个而言,最愚蠢、因而最失败的做法是,与海洋霸权正面冲突;而明智之举则是避实就虚,顺势而为,正合奇胜——在军备竞赛、正面对峙的同时,以非暴力手段迂回于“陆权”(联通、整合洲陆),从而“架空”海洋霸权(以海制陆,宰割世界)。

  从今往后,随着中国新丝路(高铁、运河、管道、自贸、上合等)联通与整合“旧大陆”,再加上亚太军备竞赛所致的陆海倾压、岛链失效和炮舰失据(陆权反克海权,中国伸张海权;但总的来说是“正合奇胜”,即:迂回于“世界腹心”,而使霸权“自我失衡”于海洋战略);于是,新兴的“以洲制洋”的陆权“横空出世”,它必将决定性地终结海洋霸权。美国没有回天之力:唯靠核武则俱毁无赢(地球村乃连体,中俄依存共命,美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是打常规战争,美国毫无胜算,甚至自取灭亡;如果“和平竞赛”,美国就会坐以待毙或被中国“不战而屈人之兵”。

  总而言之,洲陆本身变得更加联通、捷便和机动之后,就能驾驭海洋而不受制于它——“陆权反克海权”(陆地大国就近驾临海洋);于是,彼岸霸主就真得被边缘化了,它的以控制几大洋来挟扼“旧大陆”的霸策就会落空,其成本也扶摇直上,不堪重负于“以搞乱各地再来平衡”的垂死挣扎!

  基辛格曾这样告诫白宫决策者,说:“就地缘政治而言,美国只是欧亚大陆海岸外的一个岛屿而已,欧亚大陆的资源和人口都远远超过美国;不论冷战存在与否,单一的一个大国主宰欧亚大陆之一(欧洲或亚洲),都会对美国构成战略意义上的危险。”

  五、地缘政治学家论“中国陆权”

  〔麦金德:〕欧亚大陆上那一片广大的、船舶不能到达、但在古代却任凭骑马牧民纵横驰骋;而今天又即将布满铁路的地区,不是世界政治的一个枢纽区域吗?那里从古到今,一直拥有适合一种具有深远影响而又局限性质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机动性的各种条件。枢纽国家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转过来对它有利,这将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那时这个世界帝国也就在望了!……他认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主要是陆上力量和海上力量的对比。虽然蒸汽机和苏伊士运河的出现增加了海上强国的机动性,但横贯欧亚心脏地带的大铁路更增加了陆上强国的机动性。(《历史的地理枢纽》)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柯恩:〕麦金德在1919年提出的心脏区,后来改为包括印度和中国几条大河上游的西藏和蒙古高原。中欧和东欧虽然不是心脏区,但却是心脏区的战略外围。“麦金德认为,陆地大国(不管是俄国、德国,还是中国)完全有可能控制枢纽地区,对海洋世界进行翼侧包围。十一年后,詹姆士·费格里夫甚至更雄辩地指出:中国处在控制欧亚内陆的很有利地位。”(《古代和近代的地缘政治观点》)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高柏:〕规划中的跨境高铁,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可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也使埃及、土耳其、伊朗等古代文明大国有机会再现当年繁荣。高柏认为,欧亚经济圈将为大陆提供新的出口市场、原料及能源来源,进而开启陆权时代,可与环太平洋经济整合所代表的海权时代相抗衡,特别是针对美国积极重返亚太、且极力催生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协议。这意味着大陆向东可投入环太平洋经济整合,打造海权强国;向西则是陆权大国,可形塑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高铁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

  六、引申语

  自从西方兴起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武器升级,人类社会到处是裂痕与对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愈益尖锐,以致地球村与生物圈皆变得越来越脆弱。西方是现代人祸的总源,也曾是其受害者(例如两次世界大战)。远在“新世界”的美国虽是“置身事外”,却并不“洁身自好”;它唯恐天下不乱,推波助澜,又来充当“世界警察”,到处“平衡”。如果“旧大陆”(亚欧非)能够发掘传统和谐,并且利用现代科技来自我整合,联通洲洋;那么,美国的这种“恶作剧”,就会失去舞台了(罗素说:把这世界舞台让给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道德经》曰:“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今喻:传统的淳朴离散之后,便产生物器(科技文明、武器升级);唯用圣贤的思想来掌用之,才能恢复和平秩序;所以社会及自然的固有和谐是不可被割裂的。根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国是唯一具有“和合世界”的潜力的国家。历史中国是联通与整合“天下”的首创者和奠基者(以“器”联通、以“道”整合越来越大的“天下”),西方在此基础上“反其道而行之”。从今往后,一个“充分崛起”的中国必将能够在这个方面承担“天命”。《中庸》云:“……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相关文章:
·翟玉忠 :​中国古典政治学概述——血与土地统一的人类有机体
·翟玉忠:中国不是排他性民族国家,是个文明有机体
·林鹏、诸玄识、董并生:西学在中国的起源——“百日维新”英日美兼并中国阴谋
·诸玄识:黑格尔抄袭老子
·诸玄识:文化自信,找回华夏本心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