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新作《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出版书讯 
作者:[新法家] 来源:[] 2014-04-05


基本信息:

 

    号:9787511720580

 

    名: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

 

    者:翟玉忠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3

 

    数:162千字

 

    数:228

 

    价:45.00

 

作者简介:

 

翟玉忠,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国学专家,财经评论家。原《中国产经新闻》国际部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法制新闻》杂志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主要著作:《道法中国:二十一世纪中华文明的复兴》(2008年);《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2010年,该书韩文版由韩国The SOUP Publishing Co.于同年出版);《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2010年);《正名:中国人的逻辑》(2013年);《国富新论》(2013年);《礼之道:中华礼义之学的重建》(2014);《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2014)。 

 

译著:《孔门理财学》(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原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1年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编著:《中国商道:中国商人的长生久富之道》(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

 

编辑推荐:

 

“性命”之学与“天道”之学回答了两个长期困惑人类的重大问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有何规律可循?并指出了人类所追求的终极之“道”。

 

儒家心法认为虽然“命运无常”,但“性有善恶”,可以通过“穷理、尽性、至于命”的三个步骤“修身养性”,“达及天道”。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方法, 以“仁、义、礼、智、圣”为标准,最后实现整个社会清静无为的太平盛世目标。

 

“性命”观和“天道”观作为一种哲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现代人修身养性,积极进取的为人处世之道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前科技高速发展时代所带来的信仰迷失具有引导慰藉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内容简介: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有何规律可循?性命之学回答了这两个长期困惑人类的重大问题。对于迷失于物欲的现代人来说,它是大宝贝——不仅对于没有宗教传统的中国人是这样,对于科学越发昌明、宗教约束日益淡薄的西方世界也是这样。因为性命之学超越了所有宗教神学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人作为人的本来面目。

 

    西方人以宗教安身立命,那么,中国人安身立命原本靠什么呢?

 

    答曰:性命之学。

 

    性命之学是研究生命的本质及人生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目录:

 

性命之学照亮人类未来(代序)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有何规律可循?性命之学回答了这两个长期困惑人类的重大问题。对于迷失于物欲的现代人来说,它是大宝贝——不仅对于没有宗教传统的中国人是这样,对于科学越发昌明、宗教约束日益淡薄的西方世界也是这样。因为性命之学超越了所有宗教神学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人作为人的本来面目。

 

一、命有三科

二、性有善恶

三、生死如一

 

第一章  导言

 

性命与天道之学,为中国文化的根本,亦是一个人修齐治平的基础。其学不彰久矣,吾辈生于斯世,得见孔门畅言性命与天道的核心文献,真三生之幸也。

 

一、孔子为何罕言性与天道

二、百家皆言大道

三、“新四书”是修证天道的大法

 

第二章 楚简《五行》篇

 

出土文献《五行》是儒门心法的精髓,它阐明了由人道达及天道的人间正道,告诉我们天人之际智慧、安乐、德行三位一体的根本大法。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功夫呢?一言以蔽之:君子慎其独也!这个“慎独”不仅是郑玄在《礼记?中庸》注中所说的“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更是一种时时处处反省自心,心斋、坐忘的儒家功夫,一种离形去知、与道合一的境界。离形者,舍体也;去知(通“智”)者,仁、义、礼、智、圣合而为一,同归大道。

 

一、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二、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三、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

四、不圣,思不能轻

五、聪则闻君子道

六、君子慎其独也

七、君子之为德也,无与终也

八、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

九、圣人知天道也

十、仁义,礼所由生也

十一、爱父,其攸爱人,仁也

十二、贵贵,其等尊贤,义也

十三、恭而博交,礼也

十四、刚,义之方;柔,仁之方也

十五、君子集大成

十六、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

十七、闻道而乐者,好德者也

 

第三章 楚简《性自命出》篇

 

《性自命出》是儒门言性与天道的核心文献。中国文化对人性、天人之道的探索在先秦已经达到今天西方文化仍无法企及的高度。今日西化的中国学者不知先贤所云,多以西方哲学或宗教观点视之——简直是买椟还珠式的愚蠢。

 

本篇大体按《易经?说卦传》所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逻辑行文。穷理者,穷人性之理也。尽性者,尽心也。上篇论性与物,性与命,性与情的关系,并强调礼乐在心性修养中的意义,重在穷理;下篇专论“求其心”之术,即心术,治心之道,重尽性。

 

一、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二、凡性为主,物取之也

三、凡心有志也,无与不可

四、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

五、凡性,或动之

六、长性者,道也

七、凡见者之谓物

八、凡道,心术为主

九、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拨人之心也厚

十、《赉》、《武》乐取,《韶》、《夏》乐情

十一、凡至乐必悲

十二、凡忧,思而后悲;凡乐,思而后忻

十三、凡学者求其心为难

十四、凡用心之躁者,思为甚

十五、凡人伪为可恶也

十六、凡人情为可悦也

十七、言及则明举之而毋伪

十八、凡交毋烈

十九、凡于路毋畏

二十、凡忧患之事欲任

 

第四章 《礼记·大学》篇

 

《大学》、《性自命出》、《中庸》、《五行》的内在理路是完全一致的,皆由人道而达及天道,重诚,即日用伦常中的真实无妄之功——妄心去矣,所余何物?诸君时时求之,刻刻参之!慎独之功,处处自省其心的功夫即落地矣!

 

所不同的是,《中庸》明言诚,《大学》暗言诚,《性自命出》以情言诚,《五行》则即心即诚!

 

一、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三、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四、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五、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六、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七、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八、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九、絜矩之道

十、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十一、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十二、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第五章 《礼记·中庸》篇

 

中庸之道,在中国流源极远,至少可以上溯到尧舜的时代。在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尚书类文献《保训》,它记述文王在弥留之际,对武王讲的治国之道,其中关于中庸的内容特别详尽,且以舜为榜样。另外,《易经》中亦屡言“中”,称赞“中道”、“中行”、“中正”。

 

可以说,中庸思想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品格,使中国历史很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西方文化中常见的那样——这对一个文明的持续发展是重要的。

 

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三、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四、中立而不倚

五、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六、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七、反求诸其身

八、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九、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十、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十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十二、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十三、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十四、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十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十六、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十七、至诚如神

十八、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

十九、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二十、大哉圣人之道

二十一、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二十二、君子之道,本诸身

二十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二十四、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二十五、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后记 中国有通天人之际的大学问

 

    中国本土学术体系之所以不为世人所认可,不是因为它太古老,而是因为它太先进;不是因为它太简单,而是因为它太复杂;不是因为它太朴素,而是因为它太辉煌。

 

    中国本土知识系统的主体分为两个互相关联的层次。一是由道至名而至于法,分别由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组成,即道家、名家、法家。这是由内圣向外王、由天道向人道的路线,这一路线的集大成是兴盛于战国至西汉的黄老之学;二是儒家最高“密法”,性命与天道之学。它由孔子所传,子思氏之儒发扬光大,但孟子之后已经鲜为人知。性命与天道之学是由理至性而至于命,也就是《易经说卦传》所言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前一个知识体系整体上是由天道至人道,后一个知识体系整体上是由人道至天道。二者相互贯通,就构成了能沟通“天人之际”的大学问。

 

一、道、名、法三者的本质及其间的辩证关系

 

二、穷理、尽性、至于命,修养做功夫的三个步骤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尚书》
·翟玉忠:跳出历史周期率,让人民监督政府制度化
·翟玉忠:真正理解 “中国”不能离开经学
·翟玉忠:政府的“中国式”与学界的西学化
·翟玉忠:从养生到反腐看我们为何不能离开经学经典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