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友人推荐了旅美学者、中国儒教网站长慕朵生先生的《复兴儒学,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一文(载作者新浪博客2014年1月17日),该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总结了当代儒家左、中、右三个面向与进路,分别以康晓光、蒋庆、陈明为代表人物,这些先生们长期以来坚持复兴儒学,其精神可嘉。但诸多儒家学者思想之狭隘,逻辑之错误以及践行之浅薄,令人触目惊心。笔者认为,这样的“新儒家”不仅难以复兴儒学,甚至还会毁灭儒学。
为什么说这些学者思想极其狭隘呢?他们不都是大学学者,学贯中西的饱学之士吗?有何狭隘之有?!
正是因为他们长期处在大学教育的环境中,受西方学术专业分科及儒术独尊历史惯性的影响,才目光如豆,不知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不是百家争鸣,而是百家和合共通。
比如礼义之学,其基础是名学。因为只有社会分层,建立名位(即夫、妇、父、子、君、臣),名实相副,才有其实职分;德以配位,才因此有了仁、义、忠、义、智、圣诸德目;若不懂名学,空谈诸德目,习惯于“穷理”的现代人更难以接受礼义之道了(参阅拙著《礼之道:中华礼义之学的重建》一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但在这些先生们看来,除了儒学那几本传世经典外,其他百家基本上可以略而不谈。他们不知道,若无诸子百家,作为百家之一的儒家必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中国文化是个有机整体,将儒家从诸子中分裂出来,其结果不是复兴儒学,而是毁灭儒学!诚如生生摘下一个活人的重要器官一样!
要知道,从《汉书·艺文志》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知识界的基本共识是儒家只是诸子之一——将儒家等同于中国文化本身,简直是以管窥天,何以见中国文化之大!
为什么说这些学者的理论多是建立在错误逻辑基础之上呢?他们的文章不是为众多学者关注吗?若逻辑都不清楚,哪能公开发表?!
从西方逻辑的角度来讲,这些先生们的逻辑基本上是没有错误的,但从中国古典逻辑学名学的角度,则其逻辑从根本上是错误的。因为他们的理论构架本质上是“中国儒家”、“西方学术”、“思想”三者共举,如《公孙龙子·坚白论》所述,坚、白、石三者共举是错误的,实际所感只有坚石、或白石,而没有坚白石。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吧,我们可以说“婚礼一事(物)”,“月球一事(物)”,但却不能随意就讲“月球婚礼一事(物)”,因为在月球上举行的婚礼是有诸多条件的,至少在短期看来,这是痴人说梦——可以有其名,而无其实。
需要进一步阐述的是蒋庆先生的观点,他表面上主张“中体中用”、“以中解中”,但他的制度设计不过是披着西方三权分立马甲的政治儒学而已,精神内核还是一种不伦不类的“中西学术”——且其中想象多于现实,甚至世袭制也被蒋先生抬了出来,除了王莽式的复古,真不知蒋先生的理由何在。
也难怪,当代儒家在学理上不能超越汉、宋,结果只有与西学结合一途。不幸的是,东、西学术思维方法、逻辑体系、学术概念完全不同,所以新儒家只能将“儒家思想”与“宪政思想”杂交,搞“儒家宪政”这类逻辑错误的文字游戏了。
为什么说当代新儒家缺乏实践呢?他们不是在搞祭孔大典、到处讲学吗?这难道不是实践?!
这里的实践是指儒家内圣外王的实践,而不是社会上的各种活动。
先说外王之学,不是因为科举制的消亡儒学才“游魂无归”。事实上从孔子的孙子子思以后,儒家的政治一路就逐步形成了法家,现在我们基本可以肯定,法家“定分止争”这类核心思想来自子思一派儒家,所以几千年来的中国政治一直是外儒内法。道术为天下裂久矣,长期以来儒家一味反对法家,却不知法家与儒家的学术亲缘关系,试看,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法家都有儒者师!
抛弃法家讲外王,政治儒学近乎成为空谈。宋以后一直到今天,儒家整体上呈空疏之弊,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再说内圣之学。宋以后儒家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退五经,尊四书”,复兴内圣之学,但他们资料先天不足,不得已拈出了四书,再参与佛道。问题是,宋明儒者连儒家从人道向天道修行的路线都弄不清楚,所以其内圣之学不是流于狂就是失之疏,如王阳明那样的大儒不多见。
北宋时多由儒入禅者,现在多儒家入宗教者,这有其势所必至之处——我们不能苛责宋以后的儒家,实在是“文献不足故也”。笔者也是通过出土文献,知道先秦儒家性命之学修行路线的。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笔者即将出版的《性与天道: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一书。
多年以来,笔者有幸见到佛家和道家修行很好的学人,但在儒家中却未曾见到一个真正的行者——或许是笔者孤陋寡闻之故吧!不管怎样,大家一定要好好用功,不能到处跑项目、跑资金、跑人脉,那样读经也不得力啊!最多只能多明白些事理,于人于己是很难受用的。
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慨叹:“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今天新儒家整体上还是忽略“为己之学”,真让人无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写作本文的目的不是想否定新儒家诸君的努力和贡献。由于历史的诸多机缘,当代“国学热”的兴起新儒家如康晓光、蒋庆、陈明诸君可谓功不可没。笔者想说的是,光有“国学热”是不够的,必须将中国文化大道一以贯之的特点搞清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谈得上“复兴儒学”——门户之见、名实混乱,言行不一的结果只有一个——毁灭儒学!
有志复兴儒学者——思之,思之,再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