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治人事(1)天,莫若啬(2)。夫惟啬,是以早备(3)。早备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恒(4)。莫知其恒,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译文:
治理人民,遵守天道行事,没有比农事更重要的了。只有农事搞好了,才能提早做好准备。提早做好准备,就是重视积累“德”。重视积累“德”,则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则没有人能知道国家有多么恒久。没有人能知道国家有多么恒久,这才可以保住家国。有治国之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称之为根系深厚巩固,是长久的生存下去的大道啊!
解说:
《汉书·郦食其传》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这句话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语·周语》上说:“宣王即位,废弃了天子亲耕籍田千亩之礼。虢文公进谏道:‘不可以啊。人民的大事在于务农。祭祀的谷物靠它出产;人民靠它繁衍生存;一切事业,只有它的供应充足,才能存在;同心和睦的局面靠它才能兴盛;国家财用的增长靠它做基础,强大的国势靠它巩固’。”
虢文公还更深入的讲了农业对军事及国家安全的关系:“ 现在,大王最要紧的是务农,不要求自己的官干别的,只从事农功,春夏秋务农,冬则讲武,所以出征打仗才有威势,保卫国家则物资充足。若是这样, 就能取悦于神而和乎民意了。那么祭祀的时候,也有足够的物品可供使用了。今天您想继承先王的余业,却废弃耕籍之功,这样供神和祭祀的物品就要缺乏,百姓也将穷困,还如何向神求福,管理民众呢?” 宣王不听劝谏,终于被西戎打得大败。(5)
虽然籍田千亩的井田制已不再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但虢文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还是值得推崇的。国家频频发动战争,而国内的粮食储备空虚,田地荒芜。致使“中兴”的宣王晚期,国家又走向衰落。正好象诗经——《甫田》中描写的情景:“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 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
不论是周书,还是战国时代的作品,乃至秦汉时代的作品,都有类似的话。《管子·牧民》曰:“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战国《尉缭子》上讲:“能够称王天下的国家,注意增加人民的收入;能够成为一方霸主的国家,注意增加武士的待遇;勉强可以活下去的国家,只图增加中上层贵族们的财富;濒于灭亡的国家,只图增加君王自己的库存财物。所以说,朝廷贵族的财货有余而下层人民贫困,其祸患是无法挽救的。”(6)正如《荀子·王制》所解释的:“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商君书》也讲道:“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意思是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粮仓虽然满了,也不放松农耕之事;国家的土地广大,人口众多,也不能让空洞无用的说教泛滥。”《淮南子·主术训》讲道:“故国无九年之畜,谓之不足;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国家若没有九年的储备,一旦发生战争和饥荒,靠什么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军队的补给?历来有道的君王都把农业当做国家安全,民族存亡的根本。《老子》是多少往圣智慧之结晶,也是多少后世明君效法之宝典!
注释:
(1)事,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在此应为从事于天道之意。
(2)啬,(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粮食收入谷仓形。小篆从来回,“来”是小麦,“回”(lǐng)是仓库。本义:收获谷物)。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礼记·郊特牲礼》。疏:“种曰稼,敛曰啬。”;“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史记·殷本纪》。古与穑通。
这里我们能看出,啬字首先应为农事之意,其次才是吝啬、节俭之意,因为老子后面章节有“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加之《韩非子·解老》也注为节俭之意。所以注家多将此“啬”注为节俭之意。
在古代农业社会,农事是国家的根本。就是现代社会,其实农业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而后文的“俭”字比此处的“啬”字内含更多,但此处当解为农事。
(3)备,本义:谨慎、警惕。完备;齐备;备,具也。——《广雅·释诂三》。通“惫”。疲乏;困顿 。准备;预备。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楚简本为“备”,并不通“服”字。很多注家修定为“服”实乃匡套今本和帛本。
(4)恒,本义:永久,永恒。恒,常也。——《说文》。恒者,久也。——《易·序卦传》。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帛书及今本为“极”字,意思相近,在此从楚简本。
(5)《国语·周语》原文: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
……,是时也,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
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6)《尉缭子·战威第四》原文:“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故患无所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