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华军:《老子新解·第四十二章》 
作者:[华军] 来源:[] 2009-12-05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1)气以为和。天下(2)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3)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夕(4)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5)父。
     
译文:  
     
    道生出元气,元气又产生阴阳,阴阳相和而生和气,和气生成而万物始创。万物背负阴气而保持着阳气,阴阳二气相冲达到和皆。天下人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这类事物,但王公以此为自己的称号。事物有时候受减损,反而得到增益,得到增益反而受到减损。所以前人所教的道理,夜晚我仔细审议,再用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不得寿终,这句话,我将作为讲述学问的开始。

解说: 

     在第二十五章及其它章节中,老子多次讲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在论述宇宙的产生与万物的组成的问题上,我们不妨从东方哲学与西方科学的角度来做一个比较和分析。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尤以道家及杂家对此问题所做的阐述最多,意思也大同小异。道家哲学认为宇宙本原由“元气”构成,比如《鹖冠子·泰录》上说:“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元气即为老子所说的“一”, 《淮南子·诠言训》上说:“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

     “元气”是一种混沌之“气”,这里的“气”并非我们现代人物理学中所讲的气体的“气”,它是一个概念而已。“元气”产生之后,再转化为阴、阳二“气”,老子说:“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三”是指阴阳结合的产物,或者说叫做阴阳之外的第三种事物。

     中国哲学早就认为,凡万事万物,皆由阴阳相合而成——阴阳结合,才生化万物。没有哪个事物是纯阴或者纯阳的。这就是天道原理,从此推演出来的人道原理,也就是《老子》五千言所谆谆教导我们的内容。

     那么西方科学所揭示的宇宙本原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也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我们的视线超越了以光年计算的遥远星系,同时又接近了比原子核还要小的“夸克”距离。

     在第二十五章,我们简单介绍了伟大的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的《时间简史》,根据霍金的宇宙论,宇宙起源于两百亿年前的大统一状态,而在这之前宇宙是什么东西无从知晓,我们可不可以称之为“道”呢?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正所谓“道可道,非恒道”。

     “大统一状态”是一个混沌的状态,我们可不可以称为“一”呢?大爆炸发生一秒钟以后,宇宙的温度降低到100亿度,是太阳中心温度的一千倍,宇宙中产生了光子、电子以及中微子等微小的粒子,我们通常将带负电的电子称为阴性粒子。

      大爆炸发生大约100秒以后,宇宙的温度降到10亿度以下,质子和中子开始产生并形成原子核。我们通常将带正电的原子核称为阳性粒子。

     在大爆炸发生几个钟头以后,原子核的产生就停止了,此后的一百万年仅仅只是继续膨胀,没有发生什么事,当宇宙的温度降低到几千度以下,原子核与电子不再有足够的能量抵抗它们之间的电磁吸引力,它们就开始结合,形成原子。

     直到后来,宇宙的温度持续下降,原子组成星云,并逐渐聚集。在巨大的引力、压力之下,星云内部的温度逐渐上升到千万度以上,氢原子开始聚变,太阳产生了。而地球及其它行星或是由超新星大爆炸产生的重原素的再聚集而成,或是由没有足够的引力不能产生核聚变的小块星云组成。

     总而言之,阴阳结合的“原子”构成了有形的万物。(请参阅斯蒂芬·威廉·霍金的《时间简史·宇宙的起源于命运》)

     令我感兴趣的是,霍金这个伟大的科学家在阐述他的宇宙科学时,多次引入上帝创世说。对于西方人来说,虽然马克思在19世纪就开始宣扬他的无神论,但实际上,要想改变一个文明的思维方式是很困难的,几千年乃至几万年形成的思维方式也绝不会几代人就能改变的。

     霍金认为如果宇宙有起点,那么就应当有一个神来启动它。而关于万物运行,我们再也看不出启动宇宙进程的“神”的痕迹,霍金的解释是,这个神在启动了宇宙进程后,就不再干涉宇宙的运行。这与老子所讲的无为的“道”有什么区别呢?

     而流行本《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有一句:“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地母。”似乎比霍金更肯定,宇宙是循环的,不须要谁来启动它。虽然这句“周行而不怠”在帛书和楚简《老子》中没有,但其意是与《老子》相符合的,老子所说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也即为此意。

     《老子》本是无章节的,况且流行本不但对《老子》原文改动甚大,还将原章节的顺序做了调整。我们为了适应人们对《老子》章节的习惯,所以仍以流行本的章节进行排序。

      天下之所恶……一句,显然与上一句的关联并不直接,我们也没有必要牵强附会的理解。这一句的意思是与下一句“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相呼应的。

      《孟子》当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抛开儒家的天命学说,这段话是很有道理的,人在逆境当中,身心得以锻炼,能力得以“增益”,超越常人,这也是成就事业的资本。也即是所谓的“损之而益”。

      反过来说,人如果在顺境中,或者说是人为的顺境中(父母为儿女创造的顺境),就会损害他们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韩非子说:“母亲对子女厚爱,子女多数变坏,这是滥用慈爱的后果啊!”(6)老子也讲道:“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第四十四章)”这就是“益之而损”的道理了。

      老子所讲的这些道理,并不是他一人之智慧,他也多处引用前人的话,比如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语哉?诚全归之。”第五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等等。所以在这里,老子说别人教给他的,他晚上再仔细审议斟酌,再用以教导别人。他把“强梁者不得其死”当成教导别人时最先要讲的,是因为他要教导的对象是君王。所以他教导君王要虚怀若谷,以贱为本(第三十九章)。以贱为本也是“损之而益”的开始,是对君王有好处的。

注释:

(1)冲,调和。《淮南子·诠言训》:“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 高诱 注:“冲,调也。” 晋 傅元 《傅子·检商贾》:“夫商贾者,所以冲盈虚而权天地之利,通有无而一四海之财。”《庄子·应帝王》:“吾乡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

(2)“天下”二字通行本與乙本均作“人”。从甲本。

(3)“自名也”通行本作“称”

(4)帛书甲本作“夕”,乙本辨为“亦”。通行本为“人之所教,我亦教之。”从帛书甲本。

(5)帛书甲乙本皆辨为“学”,通行本作“教”,此处应为“讲学”之意 ;学,教也。——《广雅》;叔仲皮学子柳。——《礼记》;此处之“学”通行本虽作“教”,但意思是相同的,而后面第六十四章中的“教不教”通行本改为“学不学”其意思就变得不通顺了。

(6)《韩非子·六反》: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 


相关文章: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梁涛:《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三)——“慎独”新解
·陆寿筠:“中体西用”新解
·华军:商鞅变法不是军国主义,而是“强国主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