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提出道学文化心、物、能一元论的新科学观,并对什么是道,道学的宇宙演化图式作了逐层剖析。文中推导出信息、能量、物质相互转化的数学关系式,并揭示出宇宙“灵子场”的本质。同时,还对实有的“色界”和“虚无空灵”的“无色界”之特征与相互关系作了探讨。最后,作者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奥秘及其趋进于道的规律。道学的新科学观,为人类面对的科学难题给出全新的思路,并将引发21世纪的新科学革命。
中国的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传到西方,给西方社会提供了摧毁旧世界的有效武器。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145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1543),现代科学终于从僧侣阶级的垄断下解放出来,伽里略、开普勒、笛卡儿、牛顿、拉瓦锡、法拉第、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希尔伯特、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等科学巨星相继出现。近500年的时间,现代科学在全世界一枝独秀,几乎改变了整个地球的面貌,也走过了从诞生到辉煌再到面临变革的历程。当人类进入21世纪,靠工具理性征服自然界的科学霸权主义已给人类社会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灾难性的恶果,而忽略生命和心灵的现代科学思维模式也日益走入绝境。21世纪的科学已突破西方只研究“存在”,不研究“生成”和“演变”的根深蒂固的“构成论”旧观念,向现代“生成论”的新观念转变,在思维模式上也从以分析为主的还原论方法向有机整体论方法过渡。21世纪的新科学观不但要扬弃西方机械论哲学的主客二分、物理还原、静态分析、孤立实证等旧思维模式,而且还要调整西方文化中“科学的”要素和“人文的”要素相互分裂和对抗的倾向,进而延伸到科学、哲学、宗教三者相互交叉的学术领域,直至打通三者之间的界限。
这就是说,21世纪的人类正处在一场新科学革命的前夜,这场新的科学革命必然也会在哲学领域和宗教领域发生,即它同时也是一场哲学革命和宗教革命。有趣的是,这场新科学革命将再次回到曾经作出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四大发明的中国,向老子的道学文化汲取智慧。人们发现,宇宙本身是一个具有全息记忆能力的潜能量场,21世纪的新科学是整体的科学,是揭示宇宙、生命和心灵三者“大统一”规律的科学,这种新科学实际上即是新道学。
新道学文化是一个亟待开发和研究的学术领域,它的新科学观必将为21世纪的新科学革命指明方向。道学的定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和生命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和人的心灵世界。下面,我们对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逐层剖析。
一
什么是道?老子《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25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章)这两段话描述了三层意思,其一讲“道”是自本自根的宇宙最高的绝对本体;其二讲道不能用语言和数学来描述,不能用人的感官或仪器直接观察,但却可以从“有”和“无”两个方面体认它的玄妙;其三讲道化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又复归于道的“大循环”规律是道“周行而不殆”的根本规律。由此可知,老子的道论把道当作哲学上永恒的形而上的最高本体,又是科学上宇宙的起始点和终结点,是自然界、生命界、人类社会、心灵世界等万事万物的总根源,并贯穿和永存于万事万物之中,是一切“存在”的根据。道是宇宙的本原,它有体有用。所谓道体,即是宇宙万事万物之原始本体,它呈现“有”和“无”两种状态的统一。首先是“无”,即宇宙创生之前的“虚无空灵”状态,称为“天地之始”,具有质朴性和绝对性。然后是“有”,即宇宙创生之际具有生化功能的全息的混沌状态,称为“万物之母”,具有潜在性和无限性。所谓道用,是宇宙所有运动和变化的驱动力,是创生宇宙万事万物的“合目的性”的模本,是宇宙的根本节律和法则秩序,是宇宙中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称为“常道”。
常道(或曰“常”)是宇宙一切生化运动的总规律和总原因,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因、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世界各民族的先哲千百年来一直体悟和趋进某种无限本体,例如柏拉图的“最高理念”,普罗提诺的“上帝”,佛陀的“心”,直至18世纪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而老子的“道”是人类智慧不可超越的最高宇宙本体。道既是宇宙的本原,又是人类的本我(真我)。作为宇宙的本原,道是一种绝对的真知,因而是为符号指称所难以描述的最终存在。语言符号的指称和数字只能描述相对知识,而道是只能体悟难以言传的绝对知识(智慧)。老子《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48章)人们学习各门科学知识,须不断积累,增强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称之“为学日益”。人们要修道,则须不断排除世俗社会名利色权的干扰,逐渐放下自己内心的各种执著,开发自己“灵性思维”的智慧,谓之“为道日损”。前者为“知识”的积累,靠的是“理性思维”;后者是“智慧”的创发,靠的是“灵性思维”,得道就是求得大彻大悟圆满无碍的大智慧。作为人类心灵的本我(真我),道是“知觉者”,因而具有不可被知,不可当作测量和计算的对象,即“不可名”、“不可道”的性质。道是自本自根、自生自化的无分别相,因而具有不能被创造,不能被生化,不能被区分的性质,是宇宙创生之前的“无极”状态。
道是人类的知识之根、智慧之源、学术之本。它是宗教的终极信仰,哲学的最高本体,科学的原始公设,美学的最高境界,伦理学的根本价值取向,世界文明的坚实支点,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
二
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42章)这段话是新道学文化的宇宙创生和演化图式,是道学文化新科学观的核心内容。它的意思是说,宇宙间万事万物据其“全息原理”皆开端于一;而且万物都是阴阳互补的统一体,遵循阴极生阳,阳极反阴的“太极原理”。道以其“生化原理”化生万物;万物以“中和原理”皆具备道的特征。
“道生一”中的“一”,在道学中指元始先天一炁,是宇宙创生之始的一片混沌状态,即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先天状态。元始先天一炁也称先天混沌一炁、先天祖气,它是宇宙初始状态下隐藏着的秩序,是产生宇宙根本节律的信息源。“一”是最初的宇宙蛋,是种子,是原型,是基因,是宇宙中万事万物全息的“模本”。“一”是佛陀的“心”(灵明性体、佛性),是柏拉图的“最高理念”,是宇宙的“绝对精神”,是易学的“太极”,或称为“朴”、“独”、“纯”、“真”、“素”等,也称作“神明之德”,即“神”和“德”,《黄帝内经》和《易经》里的“神”即是道论里的“一”。道学称“执于一而万事毕”,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最初的全息“模本”,都是由“一”开端,掌握了开端的“模本”,由此展开,就掌握了事物整个过程的要害。
“一生二”中的“二”,指阴阳二性,即易学中的“两仪”。道学中的“阴阳”,即黑格尔所谓普遍存在的“矛盾”,即马克思描述的“对立统一”规律,也即恩格斯所谓引力和斥力、正物质和反物质的相互作用状态。“二”中隐含着宇宙创生和演化的涡旋式的内在驱动力,它类似于歌德猜测到的“创造力”,乃至柏格森的“绵延”或“生命冲动”。在科学上,“二”即量子场理论中的“零点场”(zero-point field)、“费米子真空”(fermion vacuum)或“狄拉克海”,也就是欧文?拉兹洛描述的那种“量子虚空全息场” ,或称“挠场”(又译“扭力场”)。道学的“二”是各向同性的“标量场”,而“三生万物”是“矢量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断言:“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 这个观点几乎是恩格斯自然哲学的纲领,他由此推论出“宇宙中一切吸引的总和等于一切排斥的总和”,并说这个观点也是黑格尔的。恩格斯盛赞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在辩证思维方面超过了他那个时代的科学家,然而他不知道,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老子早已作出真正科学的结论,并追溯到比相互作用更深的根源。道学的智慧是人类“原始反终”的大智慧,在任何时代都是超前的。
“二生三”中的“三”,是指有象、有气、有质的信息、能量、物质三大要素。物质是宇宙以粒子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部分和整体、个别和一般之间的区别。能量是宇宙以波动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运动和静止、间断和连续之间的区别。信息是宇宙以选择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有序和无序、方向性与合目的性。信息、物质、能量在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中是潜在的虚信息、虚能量、虚物质。这种标量场的传播速度不受光速C的限制,它以10亿倍的光速携带信息。这样信息还可以从本质上简化出一些无量纲的“数”(如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i,无穷大数∞,无穷小数α)。粒子性的存在形式为束缚信息(熵),表现为空间;波动性的存在形式为自由信息,表现为时间;因而信息本质上是空间与时间的耦合。必须指出,物质(包括各类基本粒子、无机界、生命界等)、能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生命能等)、信息(包括物理信息、生命信息、心灵信息等)都是可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形态的,人的心灵显然是信息的最高形态。
“三生万物”,就是说宇宙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物界到人,都是由信息、能量、物质三大基本要素组成的。当量子虚空全息场的基态受到“激发”,打破“虚无空灵”的虚时间和虚空间,标量场在涡旋中变为矢量场,能量和物质也脱离潜在的“虚”状态,信息则呈现为物质和能量的形式或结构。“三生万物”是宇宙大爆炸的起始点,宇宙由此从先天突变为后天,现实世界的万物由信息、能量、物质因缘和合而生。必须指出,信息、能量、物质这三大要素皆没有西方哲学中“实体”的机械论含义,而是说它们有如佛陀的缘起法所说的那种“关系”的实在,是这些实在的“关系”生成“万物”,物是缘起于这三大要素的“关系”的。因之道学所谓“生”,皆“依缘而生”、“因缘所生”,即是由因果关系而来的“缘生”。“万物”缘于“三”,“三”缘于“二”,“二”缘于“一”,“一”缘于“道”;反之“道”缘生“一”,“一”缘生“二”,“二”缘生“三”,“三”缘生“万物”。
当代中国哲学界一些学者对老子哲学中“三生万物”的“三”解释为阴气、阳气、中气,这是对老子的天才智慧食古不化的曲解。道家之学,贵与时偕新,古籍诠释的知识容易陈旧,但道家的智慧却是历久常新的。“三”为信息、能量、物质三要素,这是新道学的诠释,也是老子智慧的真义。“万物负阴而抱阳”是道的“太极原理”;“中气以为和”是德的“中和原理”。根据道的“生化原理”,宇宙中万物无阴阳不生,无阴阳不化,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平衡之谓德。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在不断震荡、螺旋式变化和发展的运动中最终靠向中和态的趋势,中和态即阴平阳秘的稳定态。
三
1980年,我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理常数H,其数值等于玻尔兹曼常数k和自然对数ln2之积,并推导出“可用能”与“信息”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关系式,同时得出孤立系统中内能、信息相互转化和守恒的关系式。当时此文没有使用国际单位制,全文如下:
信息论与热力学结合的思考
科学史上力学和热学曾经分家达一个世纪之久,这并不是力学家一点也看不到热现象往往伴随着力现象以俱生,而只不过认为这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罢了。我觉得在过去百余年中,热力学家不注意信息,似乎是这一现象的历史重复。既然过去把力学和热学结合起来曾经改变了整个力学的面貌,现在如果我们直接把信息引入热力学,也必将大大开阔人们的眼界,从而促使热力学和信息论在科学史上必然地统一。
我们不难理解,热只能从高温传向低温,是首先消除了热传导方向上的不确定性,产生了信息。物理系统的自发不可逆过程,也是因为不同过程留下了不同的痕迹,付出了依赖过程变化的信息量。世界上任何自发过程都是不能不留痕迹的,它不能自动复原正是因为它在外界残留下信息。其实,任何热力学过程都伴随着信息的变换和传递,只不过以前长期被人忽视而已。所谓第二类永动机,是想不付出能量的质在信息传递中发生退化的代价而白得到功,当然是不可能制造的。太阳的热辐射,是一种熵增过程,同时这种辐射又是地球上信息的来源;如果太阳熄灭,地球上的生命马上终止。当两个氢原子核聚合时,总质量的一部分转化为进入恒星外层空间的辐射能(根据爱因斯坦公式E=mc2),这些能量也携带了一定的信息量,使整个过程的熵也增加了,因为束缚在原子核内的能量向空间传播这一过程可以被认为是无序程度增大。由此可知,在宇宙中,不和信息相联系的纯粹能量变化是没有的。
我们知道,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的内能U只有一部分可以产生机械功,这一部分叫作可用能E。在孤立系统的等温变化中,可用能也就是自由能,这时系统内部有均匀的温度T,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系统的温度与四周温度趋于相等时,E=U-JTS。J为热功当量,JTS也叫束缚能。既然束缚能和熵的联系早已明确,那么可用能和信息的联系能否给出呢?
我们已知信息量I和热熵S的关系式为:
I=(Smax-S)/(kln2)
Smax为系统最大可能的熵,S为系统的实际熵。如果把Smax和S分别用物理系统的理想气体在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和在等温膨胀达到平衡时的实际热温商来表示,则
I=(kln2)-1(Qmax/T-Q/T)=(kln2)-1△Q/T
由于△Q在这里表示恒温条件下可逆过程吸收的热能和不可逆过程吸收的热能之差,我们知道,最大功只能在可逆过程中得到,不可逆过程等于浪费了功,△Q实为不可逆过程浪费的可以用来做功的可用能E。于是,我们推演出信息量I、可用能E和绝对温度T的关系式:
E=HIT
当信息量的单位取比特(bit),H=0.975×10-16尔格0K-1,为玻尔兹曼常数k和ln2之积。这样信息和熵不仅在统计学的概率表达形式上是一致的,而且在物理内容上和能量的联系形式也是对应的。上式的物理意义是:
热力学系统储存的信息量I和该系统的可用能E成正比,和其绝对温T成反比。
这样结合第一定律,我们还可得到下面孤立系统内能、信息转化和守恒的关系式:
U=HIT+JTS
这说明在系统的内能不变时,要增加能量的信息储存,就需要做功以减少系统的熵,使其可用能增加。反之,在系统的熵增加时,可用能就减少。在自然界天然变化中发射自由信息的熵增过程,都是可用能减少的过程。这时系统的内能在量上虽然守恒,但在质上要发生退化,可用能会转化为束缚能。热能的价值决定于它所能产生的功有多少,当系统的熵增加时,热能的价值便降低,变得愈来愈不中用。由此看来,熵不但是热分子混乱程度的标志,而且是能的不可用程度的量度。反之,信息则是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及其能量的有序性或可用程度的量度。这样,我们就可弥补原来能量只从量上量度的缺陷,给出能量从质上比较的标准。宇宙中万物的熵自发增加趋势,同时也决定了它们在相互作用中自动发射信息的属性。孤立系统的内能和信息是守恒的。
我的这篇论文完成了一项本来应该在19世纪由玻尔兹曼作出的科学结论,在现代物理学家早已视为经典的热力学定律中打开了缺口。实际上,19世纪至20世纪奠基的物理学大厦并非无懈可击,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关系式和物理常数的发现透露出自然界更深层的奥秘,这些包括:
普朗克常数h,玻尔兹曼常数k,光速C。 海森堡测不准关系式:
(1)能量和时间ΔE?Δt≥ , (2)位移和动量Δx?ΔΡx≥ 。
还有两个基本关系式:
(3)E=mc2,(4)E=hυ。将(3)、(4)式联系起来得到(5)m=hυ/c2(包括物质波公式λ=h/mυ)。
再结合我给出的信息和能量关系式(6)E=HIT,可以得出结论:宇宙中的信息、能量、物质是可以按一定数学关系相互转化的,它们在孤立系统中是守恒的。这就推导出新道学的宇宙中物质、能量、信息相互转化和守恒定律。
这样,我们再把虚数i代入到这些关系式中,采用求极限(n→±∞,n→0)等数学运算方法,将其扩展到无限大的宇观宇宙或无穷小的微观世界(包括虚世界),就可推导出一些有重大物理意义的新关系式,解决科学界很多悬而未决的物理难题。
我们由此指出,一些最小最轻的基本粒子(特别是玻色子)必然同时具有波动性、粒子性、选择性等三种基本特征。通过科学实验我们不仅可以证实这些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可以证实它们存在物质(粒子性)、能量(波动性)、信息(选择性)三象性。选择性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特征,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大至银河系,自创生起就有“合目的性”的选择趋势。基本粒子携带的信息就是一种“原初的心灵”,由基本粒子进化成原子、分子、有机物、细胞、生命体直至人的大脑,信息组合的层次越来越高,进化至最高层次则为人的心灵。人类和人的心灵的出现只不过是自然界“合目的性”的演变和进化的产物。这就是说,宇宙从基本粒子到星系团本身都是有生命的和有心灵的,宇宙的演化和生命的进化都是“合目的”的,因之,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出现和人类心灵的花朵盛开决不是偶然的!道学一直将宇宙视为一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体,宇宙本身是一个有“记忆”、会“学习”的全息的超巨系统,这个超巨系统遵守道的“全息原理”,道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美国系统科学家欧文?拉兹洛《微漪之塘》讨论的“量子真空零点全息场”,实际上是以“灵子”为中介的“灵子场”的衍生物。“灵子”为心灵信息的“载体”。新道学的宇宙图景,消除了西方哲学笛卡儿心和物二元论的对立,给出了心、物、能一元论的宇宙观,发现宇宙中早已隐藏着出现生命和心灵的潜在根据,这必将激起一场新科学革命并给未来的科学发展带来动力。
四
道学的历代宗师,如伏羲、神农、黄帝、老聃、关尹子、列御寇、文子、杨朱、庄周、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张三丰等,发现了宇宙和人体的一个大秘密。这种秘密,佛陀等东方哲人也曾用不同语言进行揭示,可概括为“两重世界,四个阴阳”。按这一道学理论,宇宙分为“先天世界”和“后天世界”,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先天的人体称作“法身”,后天的人体称作“色身”。 先天世界和后天世界,包括人体的法身和色身,都是由阴阳组成的,所以称先天阴阳和后天阴阳为“四个阴阳”。必须指出,阴阳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先后天的宇宙都是一种“太极”、“阴阳”、“三要素”(信息、能量、物质)的“关系实在”。宇宙中万物各有一“太极”,皆可分“阴阳”,都是信息、能量、物质的结缘体。“阴阳”并非指西方哲学中某种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在一定“关系实在”中被称为“阴阳”,因为在此一“关系实在”中被称为“阳”的东西,可能在彼一“关系实在”中被称为“阴”。根据新道学的“太极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无论先天或后天的生化作用,都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孤阴不生,寡阳不化,法身先天成丹,色身后天生人,凡是要生出个什么东西,凡是要变化成什么新状态,都要靠阴阳交和,离了阴阳道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永远处于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这才是道学《太极图》的具体含义。先天是形而上的道的世界,包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三个生化过程,先天阴阳在“一生二”这一步被展现出来,一直到“三生万物”,都是先天阴阳在起生化作用。后天是形而下的器的世界,“三生万物”则由先天转化为后天,万事万物出现,虽是后天阴阳用事,然仍是阴阳在万物中起生化作用。
根据道学的观点,宇宙中除了我们这个有形、有象、有质、可观察可测量的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无形、无象、无质、无法观察难以测量的“虚无空灵”的世界,这就是“两重世界”的道学宇宙观。“两重世界”都是关系的实在,但前一重世界为实体,后一重世界为虚体。前一重世界的时间、空间是实数,后一重世界的时间、空间是虚数(超时空的)。这就是说,前一重世界是“三生万物”而成的后天世界,后一重世界是万物未生之前的先天世界;前一重是形而下的“器”世界,后一重是形而上的“道”世界;前一重即佛学所谓“色界”,后一重即佛学所谓“无色界”。“色界”在佛经中简称“色”,在道经中简称“有”,是实数表示的世界;“无色界”在佛经中简称“空”,在道经中简称“无”,是以虚数表示的世界。色界里的万物运动以光速为极限,受三维时空的限制,受当代科学中物理定律的支配,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观察测量;无色界不受光速和三维时空的局限,现代物理学的定律和时空观尚不能解释无色界的现象,现代科学仪器也无法观察、测量无色界。实际上,人们用于观察测量的科学仪器,仅是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观察不到的东西并非不可能存在,只不过说明其没有人类感官的在场性。语言和数字无法描述的东西,更不能轻易否定,也只是说明其缺少可言说性。其实,宇宙中人类无法以感官观察和不能用数字、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人类感官及语言的有限性,世间能确切感知和确切描述之物只占少数,即这类可用语言及数字描述的事物仅属于特殊现象。现代自然科学目前的发展水平仅能研究色界的物质运动,尽管处在前沿的科学家已发现暗物质、反万有引力的存在;尽管“量子虚空全息场”和“真空零点能”的探索已引起当代科学家的注意,但是足以打破现有科学观和思维模式的新物理学革命毕竟还没有发生。事实证明,处在前沿领域的现代科学研究尚不圆满:例如,以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大爆炸学说难以解释宇宙中比150亿年前发生的大爆炸还古老的星体存在及诸多宇宙常数何以高度和谐;量子力学也解释不了超过光速相关极限的基本粒子何以存在量子态的“非局域相干性”;遗传基因随机突变的现代生物学也解释不了生物进化的间断平衡和地球上生命突然加速进化的事实;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也难以理解大量存在的人体生命潜能和心灵感应现象。道学的新科学观可以使现代科学的难题迎刃而解,揭示出自然界、生命界、心灵界最后的秘密。新道学可以打破“色界”和“无色界”的界线,揭示出“色界”和“无色界”的共同规律。
所谓“色界”和“无色界”,都是由“道”缘起而生的“关系实在”,而且二者之间也是互为缘起的。我们决不能以传统的三维时空观猜测它们,误以为在“色界”宇宙之外另有一个占据空间的“无色界”宇宙,就像两只并排摆放的箱子那样。实际上,我们生存的“色界”宇宙本身也是一个“无色界”宇宙,我们人体的“色身”本身也隐含着一个虚无空灵的“法身”,色界和无色界是相辅相成,互为因缘,亦此亦彼,即此即彼的,这才是新道学的宇宙观。佛陀《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老子《道德经》讲“有无相生”(2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无有入无间”(43章)。这些论断实际上都可看作是新道学的自然定律。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时间、空间、质量、能量都可以改变,惟有光速不变。设若人们跨入光子飞船,达到光速飞行,这时外部空间为零,静止质量为零。这样,从外部看,光子不占据任何静止空间,没有任何形式或结构,是“其小无内”的;从内部看,光子的外部空间为零,时间和空间失去意义,整个宇宙就是光子本身,它又是“其大无外”的。由此可知,光子和“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道”之本性相合,它同时具有粒子性、波动性、选择性(合目的性),光子也是有心灵的。“色界”的时空以光速为界限,物质运动最大不能超过光速,否则时空失去意义,因之光是由“色界”通往“无色界”的临界线。如果在“色界”中费米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胶子、光子、中间玻色子等媒介场传递,那么“无色界”中的相互作用则以承载心灵信息的“灵子”传递,“灵子”的概念有些类似于莱布尼兹的“单子”(monad),其媒介场称为 “灵子场”。质子、中子等费米子以呈“粒子性”为主(物质),胶子、光子等玻色子以呈“波动性”为主(能量),灵子则以呈“选择性”与“合目的性”为主(信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实际上是被“无色界”的“灵子场”支撑着,它们能被人类认识也是因为都有自发辐射自由信息的特征。原子核结构的稳定性即是其不断从“量子虚空全息场”获取能量和信息的结果。否则由于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恒定地辐射能量和信息,其轨道运动因能量减少会逐渐降落到原子核上,物质也会塌陷。人的心灵显然是“无色界”里靠“灵子场”传递的无形的超时空的“关系存在”,心灵的传递更是不受光速限制的,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需8分钟,而人的心灵一转念瞬间即可“想到”太阳或相距81光年的北极星。道学中将“色界”和“无色界”之间相通的隧洞称作“玄关一窍”,人体从“色身”通往“法身”的“玄关一窍”正是通过心灵修炼才能打通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是能量又可以是信息或心灵,心物能三者本质上是同一的,这就是新道学文化心物能一元论的宇宙观。
五
生命和心灵的出现无疑是宇宙演变和进化的产物,是信息、能量、物质三要素相互结合,从“先天世界”演化为“后天世界”,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到植物、微生物、动物再到人逐步进化而来。人的心灵形成之后,便有了思维的功能,这种思维能力略分三种,即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灵性思维。
感性思维也称为“象”思维,即以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的“表象”作为思维的元素,是来自亿万年生命遗传进化而成的原创性思维,它以直观、情感为特色,与弗洛伊德的“本我”和“潜意识”密切相关。
理性思维也称为“言”思维,即以“语言”为工具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一种抽象性思维,发自人的“常意识”,和弗洛伊德的“自我”、“超我”密切相关。
灵性思维也称为“意”思维,即以事物最本质的“意义”为思维的元素,是一种创发性思维,发自人的“元意识”,以直觉和灵感为特色。灵性思维实为人的“灵明性体”即“真我”的大机大用,它是人的心灵进化的最高形态,故道学有“得意忘象”、“得意忘言”之说。
“道生一”,“一”为信息的“灵子场”;“一生二”,“二”为信息和能量合一的“虚空能量全息场”;“二生三”,“三”为信息、能量、物质合一的“量子虚空零点全息场”,宇宙就是由它创生的。宇宙创生之后,“量子虚空零点全息场”乃至“灵子场”依然存在,即“有”和“无”、“色”和“空”的“两重世界”仍然相辅相成、亦此亦彼的存在着。大卫?鲍姆(David Bohm)所谓人的感官可以感受的“显在系”(explicate order)和其背后那个超时空的全一性的“暗在系”(implicate order)就是指“色”、“空”和“有”、“无”这两重世界。 “灵子场”是宇宙中最根本的“场”,其它“场”都是由“灵子场”衍生而来。“灵子场”和能量结合为“电磁场”,和物质、能量结合为“引力场”。信息和能量产生电磁波,信息和物质、能量产生机械波(物质波)。
在人体中,从物质、到能量、到信息、再到心灵,结构层次逐步升高,生命和心灵本质上是信息的组合,是灵子逐次组织化、结构化的产物。灵子被设定为信息乃至生命和心灵的载体,它本身具有自主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能力,可以自我组合成某种层次的涡旋型结构,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中心灵既是“信源”,又是“信宿”。灵子对信息、能量、物质都有极强的亲合性。灵子的涡旋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动的速率没有上限;在时空中可自由散播不会衰减;可以和能量、物质耦合由“标量场”衍生出其他“矢量场”。
在有机大分子中,当“灵子场”和物质、能量耦合达到某一“阀阈”,便会演化为“生命场”,生命就进化出来。信息(灵子)组合达到某一阈值就会“突现”(emergent)为“生命”,生命信息进化达到某一阈值就会“突现”为意识。当生命现象由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到猿逐步进化的过程中,灵子的涡旋波相互组合与结构化的程度不断升高,即“灵子场”的“灵性”不断提升,直到某一阀阈进化成人,心灵就产生了。信息演化为心灵的“阀阈”是“象”,当信息的“灵子场”在生命进化中组织化、结构化为“象”时,信息就演化为“心灵”。意识的形成源于视觉的进化,最初的“象”是由视觉开始感知的,并泛化到其它感官。眼睛本来是脑的一部分,是心灵的窗户,因之道学以二目神光内视修炼,称之为“机在目”。心灵产生后,随着灵性阈值的不断提升,则会开出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和灵性思维的花朵。
人既是一个信息传感器,又是一个信息发生器;既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场”,又有自己独特的“心灵场”。信息的灵子场直接介入物质的活性,使人的躯体中各类物质出现丰富多彩的生化机能,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是生命信息的通道和集结点。内丹学的修炼工程,实际上是不断提升人体“生命场”和“心灵场”的阈值的过程,当达到某一“阀阈”时,人就可以出“阴神”(心灵和能量的组合体)、出“阳神”(信息、能量、物质进化的最高形态),从而进化成“仙”。“仙”是信息、能量、物质从“后天世界”再回归到“先天世界”的最高生命形态。道是生命和心灵创生和演化的根本动力,生命和心灵的进化历程显然符合它们由道创生最后又复归于道的道学自然律。
其实生命和心灵的初始形态是“反映”,即对外部信息输入、存储、输出的功能,每个神经元、每个细胞、乃至某些复杂有机大分子皆可作为反映的单元。由于不同构的信息无法传递,信息在传递到“反映”单元时相互比较发生异构重新整合,从而产生出某种新东西。亿万个反映单元重新组合为一个新的整体结构时,这个整体结构的功能远不是组成它的那些部分之功能简单相加的代数和,而是大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这就是道学的信息增殖律。当亿万个蚂蚁或蜜蜂集合在一起造筑蚁丘或搭建蜂巢时,它们有计划、有创意地完成了其个体的功能无可比拟的工程,你不得不承认蚁群或蜂群是有意识的。同理可证,某些复杂有机大分子整合为一体达到某一阀阈就产生细胞或神经元,细胞或神经元整合为一体达到某一阀阈就突现前所未有的生命和意识。就像蚁群中的蚂蚁通过化学递质交换信息整合为一个有意识的群体一样,亿万个神经元也通过触突之间的化学递质交换信息形成脑的自主意识。道学的自然律可以兼容进化论和还原论的科学思想,但其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不是“弱肉强食”而是趋进“中和态”;其还原论也不是还原为部分的小零件而是返回事物简单的原初状态。现代科学在小面积上集中亿万个逻辑单元制造出高性能的电脑,就是对生命和心灵发生原理的模拟。然而“人工智能”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局限,即是它仅能模拟后天的器世界,不能模拟先天的道世界。人的生命和心灵是由道化生的兼具先天和后天要素的产物,现代还原论的科学最大可能仅可达到后天的界限,而道学的新科学观才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
六
根据新道学文化的“天人感应原理”,宇宙中的自然界、生命界、心灵界处在永恒的相互作用之中,人类的心灵可以在宇宙的“量子虚空全息场”中留下痕迹并影响到遥远的地方和久远的时代。 道学的“三生万物”说和佛教的“三身说”(法身、报身、化身)及基督教的“三身说”(圣父、圣灵、圣子)不谋而合,信息相当于佛陀的“法身”或基督教的“圣父”,能量相当于佛陀的“报身”或基督教的“圣灵”,物质相当于佛陀的“化身”或基督教的“圣子”,道学的宇宙观既是“阴阳互补”的,又是“一分为三,合三而一”的。老子的道学认为宇宙和人体都是信息、能量、物质三者因缘和合的关系实在,前者是大宇宙,后者是小宇宙,其本原都是道。人的心灵既是道的生化运动的结晶,又可以通过内丹学的修炼程序同道一体化,达到“即心即道”的境界,因之“道”并非是不可知的。
新道学认为人的心灵也是“一分为三”的,即人类的意识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一为表层的“常意识”,举凡感觉、知觉、记忆、判断、推理等日常认知活动,内丹学称之为“识神”,包括佛学的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第六识),属“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层次。其二为深层的“潜意识”,即弗洛伊德、容格等精神分析学家发现并研究过的人从胎儿、婴儿、少儿时期留下的心理印痕,心理未成熟时期受刺激遗留的童年记忆,人生的各种欲望、性欲和心灵创伤等印痕造成的非理性意识活动。佛学的“末那( anas)识”乃至“阿赖耶(Alaya)识”大致属于这一意识层次。这种由埋藏在心理深层的多种人生欲望和生理本能激发的潜意识在背后强烈地影响着表层常意识的心理程序,当其穿过“审检”投射到“前意识”,进而转化至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中,人们可以从梦境、幻觉、自由动作、癖习、精神病、偏执、妄想等多种心理状态中破译出潜意识的“原型”。内丹学将未被净化的潜意识称作“心魔”,将净化了的潜意识称作“真意”。其三是最底层的“元意识”,内丹学称之为“元神”,是一种先天遗传的本能意识,也是一种“灵性思维”能力。元意识是人类在亿万年漫长的生物进化中遗传在人的血肉之躯中尚未开发的信息库,它包藏着人在生物进化史上曾经有过的智慧和潜能。元意识相当于佛学里的“阿摩罗(Amla)识”,也称“无垢识”、“白净识”,是阿赖耶识所藏的“无漏种子”,是人体的“真我”,内丹学称作“主人公”。这样,内丹学的人体修炼工程,也是一项凝炼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套发现“真我”,开发“真我”的心灵修炼程序。
在内丹学修炼中,常意识可以凝炼为“意念力”,意念力也可以作用于外部的自然界和生命界。潜意识可以凝炼为“阴神”,阴神是人格化了的潜意识,又称“梦生身”,佛教密宗谓之“中阴身”,具有离体体验、遥感、遥视、预知等超常的心灵潜能。元意识可以透过潜意识参预常意识的心理活动,展现为直觉、灵感、前知等先天的“灵性思维”形式。内丹家通过“入静”等心理训练“排除常意识”(丹家称“识神退位”),元意识便可显现出来(丹家称“元神呈现”),元意识显现是一种头脑十分清醒的“无思维”状态,它在潜意识层次里的激发和应用称作“真意”。在内丹学修炼中,元意识经过开发和凝炼,可以凝聚为佛教所谓“意生身”并逐步人格化为“阳神”。阳神是元意识的凝聚体,有成熟的人格,是有形有相的真我,可以脱离肉体存在,具有突破时空障碍的巨大神通,这是内丹学研究和修持中须待验证的一项课题。更为现实的是,元意识通过凝炼转识成智,从而明心见性,使自己圆陀陀、光灼灼的“灵明性体”呈现出来。这一“灵明性体”,道学称作“金丹”,佛学称作“真如实相”,是一种无生无灭的无分别相,是在“气离出入”、“心离能所”时呈现的“无云晴空”般的心灵绝对本体,即所谓人的“本来面目”。藏传佛教噶举派“大手印”的修持,须经四次灌顶(瓶灌、密灌、慧灌、胜义灌)和四瑜伽(专一瑜伽、离戏瑜伽、一味瑜伽、无修瑜伽)的修持,则眼耳鼻舌身之“前五识”转为“意识”,意识再转为“末那识”,末那识继转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转为“阿摩罗识”,直到阿摩罗识破而转为“法界体性智”,便完成了“转识成智”的心灵修持程序,这个程序在内丹学中称作“炼神还虚”。“法界体性智”即是道教内丹学中所称万劫不坏的一点“灵明性体”,也是佛学的“真如佛性”。阿赖耶识和阿摩罗识(在佛典中多将阿摩罗识归入阿赖耶识之内,不作分别,但和丹经比较发现仅有阿摩罗识和丹经中之元神相当)在佛学中称作“去后来先作主公”的“轮回种子”,在尚未“转识成智”之前由它作主,但既转识成智之后,不受轮回,即由佛性(法界体性智)作主了。阿摩罗识转为法界体性智之后,其他各识亦随之而转,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意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皆为“法界体性智”之妙用。
道学和佛学都是心物能一元论的科学观,但道学是“道本论”,佛学是“心本论”,佛陀的“心”相当于道学的“一”,故内丹学在“转识成智”(即炼神还虚)之后,还有一个“虚空粉碎”、“炼虚合道”的步骤,才能“以心契道”,达到“即心即道”的境界,因之道学可以包摄佛学的科学成果。内丹学修炼的目的,就是通过色身寻觅法身,通过法身修补色身,就是向虚无世界要宝,通过交通虚无世界完成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办到的事!虚无生万有,虚无世界里存有人类取之不尽的宝藏,内丹学里神仙、真人就是通过修炼能够出入色界和空界的人,就是能掌握虚无空灵的世界这个伟大宝库钥匙的人,也即体道合真的人。
集古今中外文化精华而开创的新道学文化,不仅是一种解释世界的学说,也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学说。道是宇宙生化之原,人类社会中和之原,人体生命之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人体抗病求生的“保护神”,是人类消灾避难的“救世主”。新道学科学观的目标,就是将道开发出来,解决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为全人类服务。道学之士要为宇宙立基,为生灵立命,为人类图生存,为世界求和平,为科学开新篇,为社会奔大同,这就是新道学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