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人者,智也(1)。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寿也(2)。
译文:
能认识别人,是才智。能认识自己,才是明白。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能够战胜自己,才是强者。知道足够的人,能够富有。竭力去行动的人,有顽强的意志。不失去自己的根本,才能长久。身虽死,而精神不灭者,可以称为长寿。
解说:
人性自私,往往每个人最欣赏的人,就是自己这种类型的人。很少人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明白事情应该如何去做。不能认识自己的缺点也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如果真的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能量力而行,才能成为强者。
这里老子所说的知足,注家几乎都注为“满足”。人类文明,从来都是那些勇于探索的人创造的,如果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何来这繁华的现代文明?
人应该知足吗?应该,人如果欲望无止境,不但会忽视眼前的所有,而且会招至祸患。但知足不是满足,知足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怀着知足之心做事,心才能达到虚静的状态,才能荣辱不惊,临危不乱,才能胸怀四海,通达万物。
知足之心,是行万里路之基础。知足之心,乃富有四海之根本。所以老子又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百仞之高(流行本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所以《商君书》上说:“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3)”
君主持有知足之心,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失天道之根本,抱法处势,清静无为,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历史长河中,能够留下名字的人少之又少。能够留下精神、思想、文化的人,才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这种人,生与死已经不再有区别,可以称之为长寿。伏羲、黄帝、老子、商鞅、秦始皇大帝、毛泽东……,他们,就是这种人!
注释:
(1)甲本缺,乙本作“知也”。知,同“智”。通行本作“智”。
(2)通行本作“死而不亡者寿”。
(3)《商君书·画策》。所谓“自得”“自胜”,就是要“自知”“知足”才能达到“自得”“自胜”的境界。“自知”和“知足”不是死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心”境,内敛但不退缩,虚静而不苟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