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1)。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2)。 唯有环官(3),燕处则昭若(4)。若何万乘之王(5),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
“重”为“轻”的根本,“静”为“躁”的主宰。所以君子整日的行动,不离开他的辎重。只有环官,在家闲居的时候,也显示出这种特点。为什么万乘之国的君王,却按照自己的好恶行事,而轻视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丧失主导。
解说:
整部《老子》教导的对象是君主,内容是人道,但人道的根本来自于天道,所以在许多章节中,老子都先讲天道,再以天道推演人道。在上一章中,老子讲了道家的宇宙观,老子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大道深邃凝重,空虚沉静,万物都漂浮其中,所以老子说重(深邃凝重的大道)是轻(有形的万物)的根本。静(空虚沉静的大道)是躁(躁动的万物)的主宰。(请参阅第四章)
《孙子兵法》曰:“是故军无辎重则亡。”(6)“辎重”泛指后勤补给,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然“辎重”不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这与老子讲的“道”不干涉万物的运行,但万物却都尊循道的法则运行的道理相似。所以君子应当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种持重,沉静,深谋远虑的风格。在老子看来,只有环官有着这种风格,作为巡察內外、警戒保卫的工作人员,环官的职业特点使他们具有一种稳重,冷静,不张扬,高度警惕的做风。
这里老子讲的:道为万物的“主宰”,并不是直接的主宰干涉万物,而是对万物生成、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同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抱法处势不肆意妄为(第十六章:不知常,妄,妄作,凶)。
身为有着万乘兵车的大国之君王,应当沉着稳重,“贵为身于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第十三章)治理国家不能轻举妄动,朝廷政治朝令夕改完全凭君主各人意愿行事,就会失去天下百姓的信任(第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焉),也就失去了治理天下的根本,君主做事浮躁,轻率,不能准确把握事态的发展,就失去了执政治国的主导地位。
注释:
(1)君:主宰,主体,主要 。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2) 行军时有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勤以前在中国古代一直被称为辎重,后来在近代才逐渐改为后勤。
(3)环官:就是担任挑战、突击、巡察內外的“环人”军官。《周礼·夏官司马》:“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巡邦国,搏谍贼,讼敌国,扬军旅,降围邑。”《周礼·夏官·环人》:“环人,掌致师。” 郑玄 注:“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通行本改为“荣观”。
(4)燕处:燕居。指不在朝廷上班,在家闲居时。如:《史记·李斯列传》:“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昭:显明、显示。若:这样、这个。
(5)万乘之国: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战国时代,称中等大小的国家为千乘之国,称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国为万乘之国。
(6)《孙子兵法·军争篇》: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