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五色(1)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2)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性情放荡发狂。贵重难得的物品,令人行动受到阻碍。所以圣人治国,只求吃饱肚子,不求声色犬马,所以去除纵欲奢华,留下寡欲俭朴。
解说:
“五色”泛指色彩斑谰的服装服饰,君主如果沉迷于享受“五色”,就会对事情失去判断能力(目盲),《吕氏春秋》记载:寒冷的冬天,卫灵公(与孔子同时代卫国君主)要开凿花园水池,大臣宛春劝他说:“天寒兴役,恐怕伤民。”卫灵公说:“天很寒冷吗?”宛春回答说:“您穿着狐裘的衣服,坐着熊皮的垫子,屋角有火灶燃着,所以您感觉不到寒冷。可老百姓却很寒冷啊。”卫灵公看不到百姓的寒冷,可算是“目盲”了,但他听取了宛春的劝告,停止建池,还不算“耳聋”。(3)
君主沉醉于歌舞声平之中,就听不进臣下的直言和百姓的声音了(耳聋),达官贵人们每天山珍海味都吃腻了,却不会体会到百姓的饥苦,历史上这样的朝廷没有一个不走向灭亡的。
无休止的欲望会使人精神失常,朝廷显贵们横征暴敛疯狂剥削,不但搞得百姓没有活路,也使得腐败横行官场混乱,使朝廷政令不通,妨碍了对国家的统治(行妨)。
韩非子说:“圣人不受五色的引诱,不沉溺于声乐;明君轻视珍贵的玩物,抛弃过分华丽的东西。人没有毛羽,不穿衣就不能战胜寒冷;上不接天而下不着地,把肠胃作为根本,不吃饭就不能生存,因此不能免除贪利之心。贪利之心不除,是自身的忧患。所以圣人穿衣足够胜寒,吃饭足够充饥,就不忧虑了。”(4)这是对老子所说的“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最好的解释了。
注释:
(1)五色,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2)帛书甲乙本皆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流行本改为“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3)《吕氏春秋·分职》:“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隅有灶,是以不寒。民则寒矣。’”
(4)《韩非子·解老》: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