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
李际均:我们是以先烈的血泪洗面才得以容光焕发的! 
作者:[李际均] 来源:[] 2007-02-18

2007年02月10日08:37 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民族的性格也往往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中国先秦时代既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苦斗精神,又有“奇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浩然气概,但后来被儒家文化的消极成分给磨掉了,而儒家文化的积极内容又被“文革”给打掉了。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是否有过度的中庸和退避呢?

  民族精神(进取、团结、创造、献身、信仰、纪律)是一个国家的最大财富,可用金钱衡量的一切活动形式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中国人民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文化和理论的武装,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战斗意志。要纠正那种金钱万能、私有万能的社会不良倾向。尤其是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不能否定自己光荣的过去。

  中国最大的历史和民族文化遗产是统一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中国战略文化的传统是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和而不同的交往观;克勤克俭的生活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以战止战和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观。中国提出的创造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是长远的目标,是不断前进的过程。它符合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哲学家汤因比在《展望21世纪》中说,“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可是现在我们有些地方在观念、文化上发生了颠倒,如有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弱化革命和战争,对毛泽东、红军长征、帝国主义侵略、南京大屠杀、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都大幅缩减或删除,增加和突出了摩根大通、纽约股票交易所、日本子弹头火车、领带的流行等内容。有的学者说,以前的历史课本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新的历史课本较少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当前的政治目标一致。这种荒唐的逻辑,匪夷所思。历史课本就是要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中央部署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号召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就是政治目标。现在不少严肃的东西被恶搞和“追求狂欢化的感受”,所谓告别崇高,颠覆经典,恶搞红色历史;一方面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一方面美化皇帝、农奴主。苏联解体前就有这种现象:否定苏联卫国战争英雄,否定卓娅、舒拉和青年近卫军,对苏联解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是以先烈的血泪洗面才得以容光焕发的。今天的社会,要的是人格道德化,而不是人格权谋化;要的是行为真实化,而不是行为表演化。要警惕腐败带来的文化粗鄙、学术浅薄、行为浮躁、道德失范、信念缺失。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需要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和国家精神,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并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提纯,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在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否则就会丧失自己的固有优势,任何机遇期都会失之交臂。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提出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应当不断弱化,甚至鼓吹民族国家的消亡趋势,认同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某些势力还在别国体制内培养自由化分子。戈尔巴乔夫接受了西方的理论,最终把苏联搞垮了。苏联著名哲学家兼作家季诺维也夫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覆灭,不是由于制度本身内部的原因,它是被相互勾结在一起的国内外敌对势力人为地破坏的。社会意识形态应当由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有道德的学者、作家、艺术家来主导,而不是由轻浮文人、庸俗的搞笑媒体和崇洋媚外分子来主导。我们不能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单方面“裁军”。我们的社会思潮导向,应主要反对国家主权和民族观念的虚无主义,而不应把爱国主义当作所谓的“狭隘民族主义”来批判。

  中国惟一的对策,就是坚持改革发展,增强自己的力量。不但要有经济上、技术上、军事上的力量,而且要有政治上、文化上、心理上的力量。弱军能够战胜强军,条件是弱军必须有强项,而且要大于强军的弱项。我们的主动地位,是建立在立足于应付严峻挑战情况下的抓住机遇;立足于能够预防各种形式的“颜色革命”,和打赢一定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的充分准备来遏制战争和动乱,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立足于具备武力统一能力条件下的和平统一;立足于尽早做好准备的耐心等待。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要百倍惕厉警醒,“枕戈待旦,闻鸡起舞”,而不能“文恬武嬉’,空谈误国。

  成人的心理世界里没有童话,军人的心理世界不能冀求罗马式的和平。我们应当有强烈的战备观念,明确的战略方向、目标、重点、部署和训练。祖国的领土主权和统一大业一旦受到威胁,他国是否介入,干涉到什么程度,既取决于他国的政策,更取决于我们军事斗争准备的程度和反击决心与手段的有效性。以往的战争经验和结论是:只有慎战才可言战;只有备战、能战、敢战,才能达到不战、止战或战而胜之的目的。

  (作者为原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


相关文章:
·付金财:赓续文脉 我们的责任
·翟玉忠:从养生到反腐看我们为何不能离开经学经典
·翟玉忠:为何我们要“增续六经,再造中学”(答崔晟老师)
·余云辉:我们的“对外开放”应该是外国承诺“对我开放”情况下的“对等开放”
·翟玉忠:我们是如何得入孔子门墙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