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我们将考察社会交往的花费,即“见面礼”。按照孔子的礼仪,当一个人第一次拜访另一个人时,他必须带上礼物以表达尊敬和同情。当诸侯拜访天子或诸侯互访时,当一个人第一次做官或第一次高升、因而首次拜访君主、上级或同事,当官员拜见刚来访的外国王侯时,当孩子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老师,当女子第一次拜见自己的公婆、或公主或王后时,实际上,任何人当他第一次见到地位比他高或地位相当的人时,都必须带上礼物。但上位者不必给下位者赠送礼物。 用于见面礼的物品是有规例的,因访客的社会地位之不同而不同,有着与其个人品性相关的象征性意义。天子的见面礼用鬯(一种香酒,以郁金香合黑黍酿成——译者注)。他的地位过高,不可能作为诸侯的客人,然而当天子去巡视他们的国家时,他在他们的宗庙里用此酒来表示他到来的礼节。 诸侯的礼用圭,卿用羊羔,大夫用雁,这两种都是活物。士的见面礼用死的雉,但在夏天,为避免气味雉要弄干。庶人的礼用一只鸭子。学生的礼是十条干肉。妇女的见面礼与男子的完全不同,所有阶层的妇女都用椇,榛,脯,修,枣,栗。如果军队在城外,没有通常的礼物可送,可以用马缨、射箭时用的皮护袖和箭代替。从这一特例可以推断:如果在一些地方找不到通常的礼物,则选择任何应时物品即可。【1】 这些礼物只是用来代表客人的敬意,主人不能自己享用。当诸侯拜访天子或诸侯互访时,赠送的各种玉器会立即退还。当下级拜访上级,赠送的各种动物会被推辞,或者在访问结束后退还。如果同级互访,一方送的礼物会在对方当日或改日回访时退还。只有诸侯能从他的下属官员那里接受礼物、不需退回,然而他会宴请他们。在所有的同级拜访中,一旦正式会见结束,主人都会邀请客人与之共餐。 只要见面礼是首次拜访之必需,无论退还与否,它都是一项必要的开支。它使社会和谐、使人们相互尊重,但少不了要花费钱财。至于社会交往方面的其它花费,为了在各种不同场合传递友情,礼物的花样就更多。我们没有必要对此展开讨论,因为它们不是非送不可的。 当今,第一次拜访带见面礼的风俗已经改变了形式,或有了其他名目,实际上已经废除了。这类风俗只在学生中还有迹可循:当学生入学,至少在第一年或每年初,他必须给老师(一位或多位)送见面礼,大多是送钱。近来,因为现代新式学校已经建立,这一风俗在一些学校也已废除了,而在另一些学校还保留着。区别在于:当他被认为是私塾老师的私人学生时,他要带见面礼;但当他的老师作为办学者的地位被学校这个机构所替代,他就没有义务这样做了。所以, 关于这一风俗中国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 注释: 【1】 参阅《礼记·曲礼下第二》
(节选自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翟玉忠译,陆寿筠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