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先秦秦汉时期字书,解读“明明德”。我们将第一个“明”理解为实现、完成、成就;将第二个“明”理解为强盛、繁荣;将“德”理解为恩德、福佑、贡献。这样“明明德”的就可以翻译成:创造一个福泽众生、普惠人民的伟大事业。 《大戴礼记》所讨论的圣王之“盛德”与《大学》“明明德”的含义基本相同。《大戴礼记·盛德》说: “圣王之盛德;人民不疾,六畜不疫,五谷不灾,诸侯无兵而正,小民无刑而治,蛮夷怀服。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以观治乱得失。凡德盛者治也,德不盛者乱也;德盛者得之也,德不盛者失之也。是故君子考德,而天下之治乱得失,可坐庙堂之上而知也。德盛则修法,德不盛则饰政,法政而德不衰,故曰王也。 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学》“明明德”。人民不疾、六畜不疫,五谷丰登,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是圣王治理国家的理想,也是考察治国理政的指标。每年冬季天子要用依此考察治理效果,只有达标,才是名副其实的圣王。“凡德盛者治也,德不盛者乱也;德盛者得之也,德不盛者失之也。是故君子考德,而天下之治乱得失,可坐庙堂之上而知也。” 德盛者治,德盛即是国治天下平,现实指标就是“人民不疾,六畜不疫,五谷不灾,诸侯无兵而正,小民无刑而治,蛮夷怀服”。在圣王的治理下,没有严重的天灾人祸,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就是国治天下平,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朱熹所说什么虚灵不昧、本体之明的影子。 (文章来源:节选自付金财著《道不可离:重新发现〈大学〉〈中庸〉本义》一书,此书由华龄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购买作者签名版请加微信:fcje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