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自元朝始正式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直到明清一直如此。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国家治理的专业性认识越来越清楚,逐渐明白仅靠内修达不到外王效果。这类学人的代表性人物是明朝的丘濬。 丘濬(jùn )(1421-1495年),明朝南海琼山县(今海南省琼山县)人。丘濬是明朝中期的著名官员和理学大家。他1454年中进士,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在京为官。弘治年间为官最高,出任户部尚书和武英殿大学士。丘濬聪明博学,勤于著述,有经世济民之志,一生著述破丰,主要有《世史正纲》、《朱子学的》、《家理仪节》、《大学衍义补》等,其中《大学衍义补》是丘濬的代表作。 《大学衍义补》一书的命名和内容与南宋后期理学家真德秀创作《大学衍义》,对《大学》中的八目(格物、知致、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六目,运用古代经史资料进行详细阐发。为何真德秀没有阐发八目中的治国、平天下呢?真德秀认为:只要做到格物、知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则治国、平天下在其中矣。”由此看来,真德秀觉得只要做好内圣修为,外王事功自然会实现。理学的内圣主要表现在个人心性修为和家庭家族治理上,更多的属于现在道德和伦理层次,真德秀认为只要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自然国治天下平,这明显是道德伦理万能万能主义,将道德伦理绝对化、神秘化为具有能够轻松处理包括治国平天下在内的一切问题的功能。 事实上,治国理政和修身齐家有本质的不同,需要更高的人生境界、更丰富的知识结构,更专业的技术能力等。治国理政所面对的问题远比修身齐家宏大复杂,比如治国理政需要减灾赈灾、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稳定安全、财政税收、各地区之间的平衡、各阶层之间的协调等。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治理者很难治理好国家。 丘濬是理学家,自然不会认识到程朱理学的道德万能主义之误。但丘濬认识到了治国平天下的专业性,认识到格物知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因,并不必然结出国治天下平的果。丘濬说:“大学之教,既举其纲领之大,复列其条目之详,而其条目之中,又各有条理节目者焉。其序不可乱,其功不可阙。阙其一功,则少其一事。欠其一节,而不足以成其用之大,而体之为体,亦有所不全矣。然用之所以为大者,非合众小又岂能以成之哉?是知大也者,小之积也。譬则网焉,网固不止乎一目。然一目或解,则网有不张。譬则室焉。室固不止乎一榱(cuī ,木椽),然一榱或亏,则室有不具。此臣所以不揆愚陋,窃仿真氏所衍之义,而于齐家之下又补以治国平天下之要也。” 丘濬认识到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和专业性,他以《大学衍义补》一书,弥补理学在治国平天下方面的不足,从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国用、明礼乐、崇教化、备规制、秩祭祀、慎刑宪、严武备、驭夷狄、成功化等十二个方面对治国平天下进行了推衍,这十二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古代,尤其是明朝国家治理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明朝是中央集权国家,皇帝承担治理国家的最高责任,同时国家治理的质量决定着皇族的命运。如果治理不善,国家灭亡,大臣尚可以投降,而皇帝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明朝最关心国家治理的人是皇帝。《大学衍义》一书是明朝建立以来经筵的必读书,是明朝每一任皇帝的必修教材,皇帝十分清楚真德秀《大学衍义》的不足,皇帝又是最关心国家治理、切身体验到国家治理专业性复杂性的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丘濬历经十余年完成《大学衍义补》的创作,他把书稿进献给明孝宗,明孝宗阅读之后,认为“考据精详,论述赅博,有补政治,朕甚嘉之”,令礼部“誊副本,发福建布政司著书坊刊行”。明孝宗极为认可丘濬的著作,下令礼部组织力量刊行此书,颁发全国教育机构。据嘉靖《获鹿县志》记载,获鹿县学的生员人数是40人,县学藏书中的《大学衍义补》有20本,[1]人均两名县学生员就有一本《大学衍义补》,而《大学衍义》数量只有8本。历皇帝在万历33年(1605年)内府再次刊印《大学衍义补》,万历皇帝亲自作序说:“此书(指《大学衍义补》)尤补《衍义》(指《大学衍义》)之阙。朕将䌷绎玩味,见诸施行,上遡祖宗圣学之渊源。且欲俾天下家喻户晓。用臻治平,昭示朕明徳新民图治之意。”[2] 可见明朝中央刊行《大学衍义补》颁发全国各级教育机构,目的在于培养未来的治国理政人才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而丘濬在理学框架内极力开掘《大学》的治国理政价值满足时代需要,因而为肩负国家治理重任的皇帝高度关注和认可。虽然有丘濬的努力和皇帝的大力推广,并没有改变程朱理学中《大学》以内修内圣为核心的主流趋势,而缺乏外王的内修内圣或者沦为空谈,或者沦为欺世盗名。但是从《大学》学术思想史变迁来看,丘濬和明朝皇帝对《大学》治国理政价值的开发认可和宣传是值得肯定的。
[1](明)赵惟勤:《嘉靖获鹿县志》卷六学校,嘉靖三十五年刻本,第64页。 [2]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