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二元观念与世界文化的分野》序言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7-12-07

我想借此机会述说本书的缘起。

 

一个人最好的时光应当包括三十多岁至四十多岁这段时间。2005年,我32岁那年和一些朋友创立了新法家网站,从此十年磨一剑。2005年至2015年,我已经出版了十本关于中华文化的书籍,内圣外王——道、名、法面面俱到。

 

修习中国文化,对她最深刻的感受可以总结为“博大精深”四个字——中国文化太博大,太精深。博大到许多人钻进故纸堆不能由博返约,精深到许多“国学专家”只能以西释中。

 

所以我们的研究曲高和寡、甚至被边缘化——大学里讲逻辑学,不会讲名学;大学里讲经济学,不会讲轻重术;大学里讲政治学,不会讲黄老(法家);大学里讲心理学,不会讲心法……尽管后者植根天道,是超越时空“经”,在人类文明中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

 

我想弄清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被动的局面,当然唯一的方法就是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特别是现代大学体制和现代知识体系产生的西方。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知同异,才能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和价值。

 

   2013年底完成《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和《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书稿后,我开始关注其他文明体系。但人类文明实在太庞杂,如何下手呢?当时想:或许只有在晚年悠悠岁月中,再静下来梳理世界文明了,因为准备工作可能要几十年;自己独善其身,不干断人慧根、以学杀人的勾当就行了!

 

后来我发现,研究世界文化不必如全球史专家一样紧盯着宏观,完全可以另辟蹊径,从微观研究宏观,以小见大,由微知著。

 

问题是:选择什么作为研究对象?

 

在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中我发现,东西方即使在人类思维最基础的二元观念上也有根本的区别,西方文化基础是二元对立思维,只重相克;而中国文化的二元观念,除了讲相克的一面,还讲阴阳相生和阴阳平衡的一面。当我看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欧洲国家乌克兰馆的太极图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太极图——这一人类阴阳观念的具象形态!

 

全球范围内二元观念和太极图的研究既备尝艰苦,又激动人心,达到了一个学者智力和体力的极限——在长达三年的探索过程中,特别是近一年的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怀疑自己是否正确选择了研究主题,是否能适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环境。我所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坚持!

 

我的发现超越了自己的想象力,也超过了许多学者的想象力,比如:

 

   12000年以前,人类存在共同的祖型文明——萨满文化,那是充满灵性和精灵的世界。阴阳观念和太极图的原型皆萌芽于此。

 

太极图的本来面目是盘绕的灵蛇,它在六千多年前形成于黑海西部,后来传播至整个欧亚大陆,再跨越太平洋,达到中美洲。阴差阳错,中国是阴阳观念最为高度发展的地区,却是表达一阴一阳之道的太极图出现最晚的地区之一。

 

西方二元对立观念及建基于其上的文明体系是人类阴阳观念的异化形态,具体发生在四、五千年前的两河流域,随着信仰《旧约》的一神教的发展而发展;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主根萨满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其阴阳观念的继承者。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先哲在阴阳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内圣外王一以贯之的道统,那是人类最为高度发展的文明成果。

 

在书稿完成,即将付梓之际,我的心中充满感恩之情。这么庞杂的题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岩画学、神话学等方方面面,涉及五大洲太多文化体系。感谢接受我采访咨询的各个领域和国家的专家,感谢那些给我提出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的朋友们。没有他们,这项研究不可能完成。

 

最后还要感谢福建古田蓝田书院,他们支持了我的研究费用。

 

感谢梵隆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张步晖先生资助本书的印制出版。

 

但愿本书对学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中西之分有所贡献。

 

翟玉忠

 

                                             2016927日。

 

(翟玉忠先生新著《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二元观念与世界文化的分野》(图文版),201710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网友可以通过当当等网站购买。)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中国科举制弥补了西方民主制之不足
·翟玉忠:民主发源地希腊给了民主持续的坏名声
·翟玉忠: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尚书》
·翟玉忠:跳出历史周期率,让人民监督政府制度化
·翟玉忠:真正理解 “中国”不能离开经学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