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技艺
《纽约时报》:中国搞“机器人革命”,美国能跟上吗? 
作者:[DeepTech深科技]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微信公众号2017-02-05 ] 2017-02-06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26日刊登《中国搞“机器人革命”,美国能跟上吗?》的报道称,虽然特朗普可以威逼制造商留在美国,但并不能强迫它们雇用很多的人。相反,企业很可能将投资大量机器人,而且还可能是中国制造。

报道称,以往,形状各异的工业机器人部件——从用来装配汽车的精确控制的巨大机械臂,到包装精美糕点的小巧玲珑机器——都是美国发明的,但近几年里,中国政府已经投资了数十亿美元,要把中国变成世界的“机器人仙境”。

根据行业贸易组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中国在2013年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如今,中国正朝着另一个大目标努力:成为用于工业、农业和一系列其他应用的机器人的最大生产商。

机器人行业的专家说,这个目标可能还需要十年的时间,但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中国的前进。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与环境相关的机器人技术研究所主任亨里克·克里斯坦森说,“如果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在这方面的投资,美国一定输。中国的投资是以数十亿计的,美国没有这种规模的投资,毫无疑问将失败。”

报道称,美国投资机器人有一定的政治危险。从事互联网和体育行业的企业家马克·库班是特朗普的主要敌人,他最近呼吁总统为机器人技术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行业杂志《机器人报告》的出版人兼主编弗兰克·托比表示,政府投资是当务之急。


本文详细内容由 DeepTech深科技编译和整理:


罗伯特·沃克(Robert O.Work)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官,刚刚被任命为特朗普政府的国防部副部长。他十分着迷于人工智能技术,一心想把AI带上战场。但当他被问到:“你们的AI专家是不是最顶尖的?”他回答:“当然不是,最顶尖的人才全都在Facebook和Google。”

但他可能没有想到,中国在AI研究领域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这也正在快速崛起。在下一个科技时代的“战争”中,美国正在失去技术上的垄断优势。

2.png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左)出席国防听证会


正当美国不断将人工智能技术转为军用时,中国的研究者却在坚守他们的研究方向,如今,中国各大科技公司在AI商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2016年微软声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一款软件,该软件的语义理解能力已达到了人类的水平。尽管微软吹嘘他们在全美没有对手,但很快就被打脸:来自百度硅谷实验室的AI专家表示,他们在两年前就完成了具有同样技术水平的中文软件。

 

总而言之,美国目前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政府所设计的军事战略的根基就在于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但目前看来,美国在这些前沿技术方面的优势已不再明显。此前,奥巴马政府的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Ashton B.Carter)所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Third Offset),就是在与中国和俄罗斯的竞争中保持军事优势。

3.png

            奥巴马与卡特共同出席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


技术无疆界,泛智能时代的去中心化

如果说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是依靠核武器保持军事上的领先优势,那么到了70年代,以硅谷芯片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武器就成了美军的独门秘籍。现如今,美军称霸的希望又寄托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身上了。

 但在全球势力平衡被打破的背景之下,似乎一切的游戏规则都和以往不太一样了。冷战时期那种严守军事机密、保证高新军事技术不外泄的做法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到了80年代后期,廉价的标准芯片的出现打破了五角大楼对技术的封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是来自消费级的科技公司,而不再是曾经无限荣光的军事企业和国防实验室。

 在电子制造业全球转移的浪潮中,亚洲国家显然是抓住了最好的一个时机。如今,中国的公司和国家实验室都投入重金到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之中。就在上个月,前微软资深高管、AI专家陆奇宣布正式加盟百度,而他的目标就是带领百度AI称雄全球,勃勃野心,可见一斑。当然,除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主流科技公司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甚至开始投资美国的AI公司。

4.png

           前微软资深高管、AI专家陆奇宣布加盟百度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迅速崛起和广泛布局,使得美军内部出现担忧,甚至战略专家和技术专家们之间还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的技术进步是否会超过美国的论战。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新兴技术与国家安全专员Adam Segal就说过:“中国领导层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如何在下一个时代的科技竞争中确保自身的优势。”

目前,美国国内讨论最激烈的一点就是,中国是否会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很快赶上美国。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就曾评价,美国人可能过于轻视其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事实上,有很多重要的发明都是诞生在中国,之后才发展到其他国家,”吴恩达表示,“但美国媒体对此却视而不见,他们的固执和偏见使民众误以为大量的原创技术都是美国人首先发明的。”


AI“军备竞赛”中的中国力量

 

有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代表了中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对于美国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那就是科大讯飞。这是一家主要从事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人工智能公司。该公司已经在各类语音合成及中英文互译国际大赛中拔得头筹。

5.png


据报道,科大讯飞目前正在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紧密合作,比如,与科技部合作开发的“仿真问答机器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我们的机器人去参加中国高考,并被国家重点大学录取。”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

所以,与美国和欧洲的同行相比,正是因为有了像科大讯飞这类潜心钻研技术的公司存在,才使得人工智能研发领域的“中国速度”不容小觑。

再比如,2016年4月,前Intel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正式离职,并组建了一支主要来自的Intel和Google的团队,成立了一家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就在上个月,这家名为驭势科技的公司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17 CES上正式展出了其开发制造的自动驾驶汽车,而这距公司成立仅仅9个月时间。

6.png

              吴甘沙携驭势科技自动驾驶原型车参加2017 CES


“AI技术包括机器视觉、传感器融合、规划与控制等,这些都是我们完全自主开发的,”吴甘沙表示,“每一行代码都由我们自己编写。”驭势科技的第一辆原型车主要针对可控环境,比如校园、企业园区等,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共享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队。

 

美国对中国的看法也开始悄然改变了。去年10月,白宫发布的 AI 报告中多处提及,中国在 AI 研究领域发表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过美国。当然,很多科学家认为,发表论文的数量与技术创新的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中国在AI技术领域的积累要远远落后于美国。有迹象表明,中国军方也只是在近期才将AI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但工作在AI行业第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们并不这样认为。“中国在AI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数量之多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在业内的地位在过去五年内有了极大的提升。”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评价道。李开复目前在中美两国从事科技投资,他的投资基金刚完成了6.75亿美元的融资,专门针对中美两国的AI产业进行投资。他也承认,美国在AI领域科研的全球领头羊地位,但中国与其差距正在快速拉近。

7.png


各国每年发表的“深度学习”及“深度神经网络”相关主题论文数量(红色曲线为中国,蓝色曲线为美国)


“用下棋来打比方,”李开复说道,“顶尖的大师级人物主要还是在北美,但中国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高手。”现在的趋势是,硅谷与中国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不论是从合作研发,还是从投融资角度。加上美国的AI研究领域大多信仰自由开放,可能会使很多先进技术很容易被中国的同行所掌握。

人工智能其实只是中国快速推进的技术前沿之一。去年,中国设计制造的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上线。该计算机有望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创新,逐步改变“美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现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搭载的中国自主设计的多核心处理器。近年来,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了中国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一代超级计算机“天河2号”不同,“神威·太湖之光”所使用的芯片全部由本土设计制造,而此前则采用了Intel的Xeon处理器。耐人寻味的是,当新一代的超级计算机上线后,美国政府随即禁止了某些芯片产品出口中国,试图以此拖慢中国迈向超算时代的步伐。

9.png

           美国政府禁止Intel、Nvidia、AMD向中国政府出口高端芯片


众所周知,超级计算机可以极大的推动深度学习相关研究。当然,最令美国紧张的还是其在模拟核试验、数据解密等方面的应用。其实,中国政府与技术产业界的关系一向良好,而在美国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美国政府或许更应该担心的是目前的局面可能阻碍技术发展。

 五角大楼已重新启动了“国防创新实验单元”(DIUx, Defense Innovation Unit Experimental),试图弥补官僚的美国政府与硅谷之间日益恶化的关系,同时提高最新科技成果向国防技术的转化效率。硅谷也还没有完全从“斯诺登事件”中解脱,而且越来越多的硅谷公司担心,如果跟五角大楼走得太近会失去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