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战略
释清仁:当今中国崛起需要着力克服三种心态  
作者:[释清仁] 来源:[ 国防参考微信公众号] 2017-01-13

大国的崛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心态。当今中国处于将起未起的关键阶段,心态如何影响着国家战略选择及和平发展进程。必须着眼目前发展阶段特点,积极培育成熟理性的大国心态,着力克服以下三种负面心态。

第一,超越受害者的历史心态。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遭受来自大小国家持续不断的入侵,百年耻辱给中国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并长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心态。

一方面,大大激发了民族自强心,成为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奋发抗争、走向崛起的强大动力源之一,新中国历代领导人都以实现民族自强、避免重蹈“落后就要挨打”覆辙为要务。

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中国人的“受害者”心态,在看待外部世界时易于失去理性,难以做到心平气和、自信包容。例如,20世纪60~70年代,新中国形成“外部世界都在封杀我”的认识,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恶化,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不断。

1989年3月,胡乔木在加州理工学院作了一次题为《中国为什么犯二十年的“左”倾错误》的演讲,他指出,由于1950~1970年的国际环境恶化和对于国际环境的过度反应,“中国感觉全世界似乎都在打算围困和扼杀剩下的仅有的革命圣地”。在下一步崛起发展过程中,中国将面临形形色色的外部挑战和干扰。

要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为重,跳出并超越“受害者”的历史性心态,坚持以善意眼光与平和心态看待和接纳外部世界,以高度战略定力和信心从容不迫地走自己的道路。要胸怀博大,拥有开放的全球视野,虚心倾听外部世界的声音,积极同外部世界对话和沟通,努力建设开放包容的国家行为体系,充分展现泱泱大国的气度和风范。

第二,克服非理性民族主义干扰。国家崛起阶段往往也是民族主义大行其道的阶段。布热津斯基曾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说过:“中国的民族主义现在已成为一种群众性现象,正在决定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思想方式。”这不免有些言过其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刺激了一些人的心理,网络论坛中出现的外交示强与报复论调,国际赛场上一些国人表现出的激愤情绪,说明民族主义确实在当今中国有一定市场。历史经验表明,在民族崛起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社会动员、凝聚力量,但实现崛起终究不能依靠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持续发展容易走向非理性,最终把国家引入歧途。

当今中国已经找到了实现崛起的道路和理念,这就是“和平发展”。必须善于引导民意、善用民意,始终把民族主义情绪控制在和平发展的轨道内,有效管控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避免国家政策为民族主义所裹挟。

第三,慎防自我中心论。世界是多元的,要尊重其他文明,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高自大。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调查显示,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许多美国人无法在地图上找到伊拉克,甚至30%的人不知道太平洋在地图上的位置。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群体心态,影响了美国在世界上的行事能力,使其一意孤行、主观用事,损害了自身实力和影响力。

中国历史也表明,每当国力雄起与外患接踵时,往往就是“中国中心论”与“文化优越论”不断升温乃至急剧膨胀的历史时期。明末来华的利玛窦曾评论:“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多次谈及防止大国主义,指出:“在国际上,我们反对大国主义。我们工业虽少,但总算是大国,所以就有些人把尾巴翘起来。我们就告诉这些人‘不要翘尾巴,要夹紧尾巴做人’”,“中国过几十年在工业化后,翘尾巴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当今中国发展壮大之势愈益明显,必须汲取中外历史教训,慎防自我中心论,坚决反对大国主义,致力于促进多元化,努力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合境界。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相关文章:
·李晓鹏: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与生产型世界秩序的建立 ——在国际财税协会(IFA)中国学术会议上的演讲
·翟玉忠: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类文明范式革命
·翟玉忠:法生德——中国传统道德需要法律的支撑 ​
·定向增发再融资新规需要平衡“效率”与“公平”
·程美东:当前中国需要警惕的几种社会心态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