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彝族《十月太阳历》:使中国跃居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首 
作者:[诺合] 来源:[今日彝族2016-11-13] 2016-11-23

    现代西方著名历法学者一直认为,如果早知道中国彝族的“十月太阳历”,那么,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不会是以耶稣诞辰时间为纪元年,而应该是彝族的“十月太阳历”。

    据西方著名历法学者共同研究得出最终结论,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还精确和科学。据悉,用现代高科技测算的太阳回归周期与“彝族十月太阳历”误差细微到小数点以后。

    历法是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古代历法则是文明的主要标志。现在世界所公认的“五大文明古国”(以前为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埃及、墨西哥、印度、中国都各以其历法著称于世。

    古巴比伦《太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中期;埃及《太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前;墨西哥《玛雅太阳历》起源于公元前3100多年;印度《太阴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500多年;中国《阴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100年。这样,中国文明史就居于末位。

    然而,经由民族学方法进行乡村实地调查考证所获得的活史料研究发现表明,残存于云、贵、川、桂等省区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则始于公元前8000年以前。为此,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五大文明古国中的首要地位。

    据美、英、日、俄、法和埃及、印度、墨西哥等古代人类历法学家以及国内外彝学专家研究称,古代彝族的《十月太阳历》优于古巴比伦的《太阳历》、优于古埃及的《太阳历》、墨西哥的《玛雅太阳历》、印度的《太阴历》和中国汉族的《阴阳历》。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从我国长江上游金沙江南北两侧,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发现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以及综合“十月太阳历”两种观测方法的彝族向天坟,并研究佐证此“十月太阳历”乃产生于远古伏羲母系氏族部落时代。

    与此同时,有关专家学者最近又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现了比《彝族十月太阳历》更早的《彝族十八月太阳历》。

    英、法、美等国以及拉美一些国家的古代历法研究学者和国际彝族文化学者认为,与彝族《十八月太阳历》相同的古代墨西哥印第安玛雅人使用的《十八月太阳历》可能源自于中国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

    这就彻底改变了中国文明史居于末座而跃居于世界五大文明古国的第一位;该历法且区分季节变化的准确性以及计算月、日的简明性,都优于现行公历。为此,彝族《十月太阳历》使中国跃居了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首。

    现行的凉山彝族的彝族年,就是按照彝族古代先民创造发明的《十月太阳历》而来的。在《彝族十月太阳历》中,一年以10个月计,一个月为36天,一年分5个季节,一个季节72天,一年总共为360天,剩余的5—6天,古代彝族先民用3天来过火把节,用3天来过彝族年。彝族人的这个过年传统文化从远古传承至今。据悉,现代高科技测算的太阳回归周期与“彝族十月太阳历”误差细微到小数点以后。

    另外,中国古代文化领域神秘的数,如《诗经》里出现的三、六、九、十、三十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七十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孙悟空七十二变)、一0八(《水浒传》里英雄“一百零八”、麻将108张)等等,都能够在《彝族十月太阳历》中得到解释。曾经尘封在大山里、尘封在毕摩经书里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它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在世界历法史上不亚于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彝族十月太阳历测量方法和使用功能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在“十杆测影法”的启示下,融合我国传统的圭表和地平日晷系统,直观、形象地表现出太阳的周日和周年视运动。利用其中地平日晷晷针日影的投向和影端位置即可得出当日所处节令和当地当天地方真太阳时。

测时间

    将晷针的日影与地面网格中的时间线组比对,即可得出当地当天的地方真太阳时,换算成北京时间需要两个改正,即时差改正和经度改正。
    经度改正:本地经度为东经118.7°,经度改正值为+5分钟。
    北京时间为:日晷时+时差改正值+经度改正值。

测季节和日期
  
    在当日本地“真正午”时,由广场南端“表”影在地面上标注着“气”名的“圭”尺上的位置,即可测知当日所处节令,从而可粗略估测出当天的公历日期。

定方向
  
    晷针平行于地球自转轴,其高端正指北天极,夜晚顺着晷针方向就可以看到北极星。

显示本地太阳出没方位
  
    从晷针上的小球看去,东方三根柱子从北向南分别代表夏至日、春分日和秋分日及冬至日的日出方位,西边三根柱子是日落方位。


相关文章:
·翟玉忠:彝族古籍中八卦、洛书、河图及相关经文
·环球时报社评:十月革命百年,人类进步的一个世纪
·彝族《十月太阳历》:使中国跃居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首
·神奇的彝族语言文字
·何新:上古五行十月历考论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