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梁启超:春秋中国夷狄辨序 
作者:[梁启超] 来源:[] 2014-09-24

编者按:此文发表于1897年8月18日《时务报》第36册,是梁启超为友人徐勤(字君勉)所著《中国夷狄辨》所写的序言。

     自宋以后,儒者持攘夷之论日益盛,而夷患亦日益烈。情见势绌,极于今日。而彼嚣然自大者,且日哓哓而未有止也。叩其所自出,则曰:“是实《春秋》之义。”呜呼!吾三复《春秋》,而未尝见有此言也;吾遍读先秦、两汉先师之口说,而未尝见有此言也。

    孔子作《春秋》,治天下也,非治一国也;治万世也,非治一时也。故首张“三世”之义:所传闻世,治尚粗觕(拾遗按:觕,读“粗”,粗浅。),则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世,治进升平,则内诸夏而外夷狄;所见世,治致太平,则天下远近大小若一,夷狄进至于爵。故曰:“有教无类。”又曰:“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凡有血气,莫不尊亲。”(拾遗按:引文不全。《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其治之也,有先后之殊;其视之也,无爱憎之异。故闻有用夏以变夷者矣,未闻其攘绝而弃之也。今论者持升平世之义,而谓《春秋》为攘夷狄也,则亦何不持据乱世之义,而谓《春秋》为攘诸夏也?

    且《春秋》之号夷狄也,与后世特异。后世之号夷狄,谓其地与其种族;《春秋》之号夷狄,谓其政俗与其行事。不明此义,则江汉之南,文王旧治之地,汧雍之间,西京宅都之所,以云中国,孰中于是?而楚、秦之为夷、狄,何以称焉?不宁惟是,昭十二年,“晋伐鲜虞”,晋也而狄之。(原注:《春秋繁露·楚庄王篇》:“晋伐鲜虞,何恶乎晋而同夷狄也?”何注:“伐同姓欲以立威行霸,故狄之。”)成三年,“郑伐许”,郑也而狄之。(原注:《繁露·竹林篇》:“郑伐许。何恶乎郑而夷狄之也?伐丧无义,叛盟无信,故大恶之。”(拾遗按:引文不全。《春秋繁露》卷二:《春秋》曰:“郑伐许。”奚恶于郑,而夷狄之也?曰:“卫侯遫卒,郑师侵之,是伐丧也。郑与诸侯盟于蜀,以盟而归诸侯,于是伐许,是叛盟也。伐丧无义,叛盟无信,无信无义,故大恶之。”))桓十五年,“邾娄人、牟人、葛人来朝”,邾娄等也而狄之。(原注:何注:“桓公行恶,而三人朝事之,故夷狄之。”)隐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卫也而狄之。(原注:《谷梁传》:“戎者,卫也。伐天子之使,贬而戎之也。”)哀六年,“城邾娄葭”,鲁也而狄之。(何注:“城者,取之也。邾娄未尝加非于鲁,鲁数围取邾娄邑不知足,有夷狄之行。”)夫晋、郑、邾、卫,中原之名国也,鲁者尤《春秋》所托焉,以明王法者也,而其为夷狄,又何以称焉?董子云:“《春秋》之常辞也。不予夷狄而与中国为礼。至邲之战,偏然反之,何也?曰:《春秋》无通辞,从变而移。今晋变而为夷狄,楚变而为君子,故移其辞以从其事。”(原注:《竹林篇》。)大哉言乎!然则《春秋》之中国、夷狄,本无定名。其有夷狄之行者,虽中国也,腼然而夷狄矣(拾遗按:腼然,羞愧的样子。);其无夷狄之行者,虽夷狄也,彬然而君子矣(拾遗按:彬然,文雅的样子。)。然则,藉曰攘夷焉云尔,其必攘其有夷狄之行者,而不得以其号为中国而恕之,号为夷狄而弃之,昭昭然矣。

    何谓夷狄之行?《春秋》之治天下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禁攻寝兵,勤政爱民,劝商惠工,土地辟,田野治,学校昌,人伦明,道路修,游民少,废疾养,盗贼息。自乎此者,谓之中国;反乎此者,谓之夷狄。痛乎哉!《传》之言也,曰:“然则曷为不使中国主之?中国亦新夷狄也。”(原注:昭二十三年。)然则吾方日兢兢焉,求免于《春秋》所谓夷狄者之不暇,而安能夷人?而安能攘人哉?是故以治天下、治万世之义言之,则其不必攘也如彼;以治一国、治一时之义言之,则其不能攘也如此。吾卒不知攘夷之言,果何取也?

    徐君君勉既学于南海,治《春秋》经世之义,乃著《中国夷狄辨》三卷,一曰中国而夷狄之,二曰夷狄而中国之,三曰中国夷狄进退微旨。于以犁千年之谬论,抉大同之微言。后之读者,深知其言,则哓哓自大之空言,或可以稍息也;中国之夷患,或可以少衰也;天下远近大小若一之治,或可以旦暮遇之也。虽然,以孔子之圣,犹曰:“知我罪我,其唯《春秋》乎?”然则世之以是书罪徐君而因以罪余者,又不知凡几矣!


相关文章:
·胡春雨:中国文化精神的廉洁底色
·翟玉忠:儒家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翟玉忠:找回中国本土政治经济理论
·翟玉忠:中国科举制弥补了西方民主制之不足
·李启咏:学术殖民、知识霸权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