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那秋生:刘宗周与《独箴》 
作者:[那秋生] 来源:[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网站2013-5-25] 2013-09-04


 
    刘宗周(1578—1645)初名宪章,字起东(一作启东),号念台,浙江山阴人。后因讲学于山阴县城北蕺山书院,学者尊称为蕺山先生,被称为“宋明理学的殿军”。他倡导的“慎独”、“诚意”学说,自成体系,而且强调实践与体验,被称为蕺山学派。

    “慎独”,原文出自《礼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意是说即使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遵守道德规范,不逾矩,不越轨。

    程朱理学以为:“《大学》之道,一言以蔽之,日慎独而已矣。《大学》言慎独,《中庸》亦言慎独。慎独之外,别无学也。”

    刘宗周的“慎独”是另辟蹊径的,已经提升到本体论高度:“独者,本心之谓,良知是也。”他将阳明心学进行了修正,从而把“慎独”说成是最重要的修养方法:“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独即天命之性所藏精处,而慎独即尽性之学。”

    “慎独”说是刘宗周的道德修养论,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士风,希望通过内省的功夫来收拾人心,使人人向善,跻于道德之域,以解救“世道之祸”。因此,他高度概括了“慎独”的重要性:“君子由慎独以致吾中和,而天地万物无所不本、无所不达矣。达于天地,天地有不位乎?达于万物,万物有不育乎?天地此中和,万物此中和,吾心此中和,致则俱致,一体无间。”

    蕺山先生的《独箴》博大精深240 字,一气呵成而融会贯通,其曰:

    圣学本心,维心本天。维玄维默,体乎太虚。因所不见,是名曰独。独本无知,因物有知。物体于知,好恶立焉。好恶一机,藏于至静。感物而动,七情著焉。自身而家,自家而国。国而天下,庆赏刑威。 惟所措焉,是为心量。其大无外,故名曰天。天命所命,即吾独知。一气流行,分阴分阳。运为四气, 性体乃朕(征兆,迹象——笔者注)。率为五常,殊为万事。反乎独知,独知常止。全体具之,本无明暗。常止则明,驱驰乃暗。故曰“暗然日章”,的然日亡。君子知之,凛乎渊水。于所不睹,于所不闻。日夕兢兢,道念乃凝。万法归一, 不盈此知。配天塞地,尽性至命。此知无始,是为原始。此知无终,是为反终。死生之说,昼夜之常。吾生与生,吾死与死。夷彼万形,非我得私。猥云不死,狂驰何异?


相关文章:
·【明】刘宗周:静坐说
·那秋生:刘宗周与《独箴》
·刘宗周:论体用一原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