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几年来,一直在批判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笔者总是以珠江三角洲和苏州为例说明,引进FDI的繁荣是以损害国家整体利益和其他省市地区的利益为严重代价的。所以这几年我总是说,对于地方政府官员来说,你要GDP高速增长并因此步步高升吗?那么,你就引进外资:如果你要毁掉中国经济吗?那么,你也要引进外资。为什么是这样呢?笔者在大约2012年1月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未发表的部分对此做了说明。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珠江三角洲模式为代表的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严重弊端得到了充分的暴露,笔者在多篇论文中曾对此进行过讨论,但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能简述笔者的部分观点。
首先,依靠外资、外贸和加工贸易加入到跨国公司主宰的全球价值链不仅使我国丧失了产品定价权,而且我国企业也长期被压制在价值链低端。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寄希望于我国为之配套的民营企业将来能够沿着跨国公司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但迄今为止,各国历史上在这方面还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许多地方政府变“引资”为“选资”,引进外资的价值链高端和研发中心,殊不知这就更为跨国公司控制中国产业价值链高端提供了有力机会,民营企业的升级更加无望,因此,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量民营企业纷纷倒闭,或者依靠对国内非外贸企业很不公平的出口退税在低利润、低工资的价值链低端勉强生存。
其次,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引进外资,不惜采取各种“竞次”措施(如压低工人工资、税收优惠、低的环保要求和零地价,等等)为外资提供超国民待遇,这不仅是对民营企业极大的不公正,而且沿海地区引进外资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也是以牺牲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的。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假如沿海地区某市引进外资和出口创汇各1000亿美元,它就必须兑换成人民币比方说1.4万亿元(按照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的汇率)才能在国内使用,如果我国货币发行总量不变,这就相当于从全国其他地区吸走了1.4万亿元人民币,这说明沿海地区某市增加了1.4万亿投资,别的地区无疑就将减少1.4万亿元的投资,这些地区没有资金,将如何发展?因此,为了发展,全国各地不得不竞相引进外资,因为这是获取投资优惠和信贷资金的基本途径,这是我国引进外资向内地大幅度蔓延的重要原因。因此,沿海地区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战略实际上是一种牺牲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沿海地区吸引的外资和出口创汇越多,从我国内地吸走的资金和资源就越多,内地的经济发展就越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停滞不前。[1]
最后,因为引进外资而繁荣的地区不仅是造成其他不能引进或很少能够引进外资的地区经济停滞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是以严重损害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为代价的,这就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成为美元霸权的最大牺牲品。自布雷頓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由于美国的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霸权的支配作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但美元霸权彻底颠覆了自英国重商主义以来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性质:美国印刷不被任何实物支撑、只由美国军事力量支持的美元纸币,而世界其他国家生产美元纸币可以购买的产品。按照美元霸权的逻辑,只有在其他国家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对美国贸易存在着持续出超的情况下,美国才能通过印刷美元纸币,不劳而获地坐享别国的劳动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越多,积累的美元储备也就越多,被剥削和被掠夺的程度就越严重。
自20世纪 9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元体系的主要支撑国: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1975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三分之一。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和购买美债牺牲了我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农业补贴等方面所急需的资金。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潜在的危机,中国社保基金2010年余额仅8566亿元人民币,养老金的空账规模目前高达1.3万亿元人民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我国出口退税就达7000亿元人民币,接近于中国社保基金2010年余额。到目前为止,我国借给美国社保和住房等福利资金高达约2万亿美元(按历史平均价格计算大约为14万亿人民币),换言之,美国这个富裕国家的国民每个人平均借中国人4.5万元人民币,这就产生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奇怪现象:我国有钱借给外国,但却无钱给国民发放养老金和增加教育经费。[2]
自200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和购买美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正在迅速扩散的癌细胞,它不仅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由于我国货币主权的部分丧失,导致外资企业在我国大肆扩张,而我国民营企业却陷入绝境,这是2011年高利贷在我国盛行和温州发生中国版“次贷”危机的重要根源。更为严重的是,美元霸权迫使我国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购买了大量美国从不打算偿还的美国国债,然后,美国再运用向我国等国家发行的美国国债等筹集到的资金,不仅支持美国人的过度消费,支持颠覆中国政府的活动,而且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大肆收购我国企业并进而控制我国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提供融资。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这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无疑是自杀性的。[3]
正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促使党中央近几年来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的战略。这几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曾多次提到我国抵御外部经济冲击风险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原因就在于这种过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外向型经济。200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38.5%,2006年达到64.9%,在扩大内需政策的大力推动下,2010年外贸依存度仍然高达51.0%,这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34%左右的外贸依存度。特别是随着2011年欧债危机的全面爆发,世界经济衰退长期化的前景已经明朗,21世纪10年代将坠入可能比21世纪30年代更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我国外需市场的萎缩将越来越严重,如果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被抛弃,中国经济将面临严重的危机。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11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在不久的将来,摈弃依赖外资的依附思想,牢牢依靠我国民营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国民共进”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共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贾根良:《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致命弊端》,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2]贾根良:《外储问题的根本在于外资和美债》,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38期。
[3]贾根良:《评佩蕾斯的技术革命、金融危机与制度大转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