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黄树东:美国会向中国还债吗 
作者:[黄树东] 来源:[网友推荐] 2013-07-07

    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大量的外汇盈余通过各种方式循环到了美国。美国通过金融体系,通过政府间的默契,通过吸引发展中国家对美国虚拟投资,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带来的“高回报率”将赤字美元大量循环回美国。用资本项目的入超弥补经常项目的出超,美国既获得了货物又回笼了美元。回笼货币是一件难事,在世界范围内回笼货币是一件更难的事。然而,美国成功地实现了这一战略。
 
    中国成了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国欠中国数额庞大的美元的债务,其中有大约1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和接近5 00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两房的背后是美国政府,两房债券是间接美国政府债券。两者加在一起超过15万亿美元。贫穷的中国是富有的美国的最大债主。美国曾经盛极一时的繁荣后面,有中国贫困群体的影子。中国手上这笔巨大的国民储备,价值多少?债权本身没有价值。债权的价值取决于债务人还债的愿望和能力,还债的方式和实际偿还的数量。基于这些因素,一笔100美元的债券,可能值100美元,也可能只值50美分,也可能一文不值。

    中国把巨款借给了美国,自然关心自己财产的安全。美国会还债吗?

    答案很简单,美国没有打算还债。美国的战略是以世界之财力来维持其世界之霸权。那些认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自由经济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醒悟。美元与黄金脱钩的战略,就是因为不愿以黄金还债,就是为了借债不还。借债不还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借债要还,何必要与黄金脱钩!美国1971年以来的全球化战略、金融全球化战略,就是建立在借钱不还的美元基础上的。推行全球化,推行金融全球化,控制IMF、世界银行和WTO,就是为了捍卫这种货币霸权。在国家博弈中,欠债要还的市场原则有时候苍白无力。
 
    以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为例。几年以前,由于美国在台海的某些作为,中国有人提出以抛售美国国债来报复美国。当时已经卸任的格林斯潘先生对此曾对投资者喊话:你们不用担心,就算中国要卖,也没有买主。中国的许多人对这句话几乎没有加以注意,但是美国投资者却因此而感到安慰。格林斯潘先生作为卸任官员,也许有更多的讲话自由,他的话可能代表美国政府的立场,也可能讲出市场现实。这段话可能有几层含义:(1)美国政府没有从中国手中购回债券的愿望。(2)即使中国打算抛售美国政府债券,美国主要的投行和商业银行将会联合抵制。(3)美国将没有任何交易商会代理这种业务。没有交易商代理,就进不了市场。总之,中国找不到买主,这几千亿美元债券已经沉淀在了中国手中。中国想抛售,到时候是只有卖主,既无价又无市。而且,卖主只是在市场外叫卖。换句话说,美国政府在卖给中国这些债券时根本就是一次最终买卖,没有打算把它们从中国手中赎回。美国经济学家安德烈·冈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曾经指出:

    他(山姆大叔)用实际上一文不值的美元支付中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贫穷的中国,无偿向富有的山姆大叔提供价值成百上千亿美元的真实货物。然后,中国又转过来用这些美元纸钞购买美国国债。这些国债除了支付一定利息以外,更加一文不值。就我们注意到的,这些国债将永远不能换回现金,或者足值的或部分的赎回,而且不管怎样,它们已经对山姆大叔贬值很多(由于通胀)。

    不仅美国政府债券,中国拥有的其他美元储备都是美国欠下中国的债务。从历史上看,对这类债务美国从来就是欠债不还。1971年,为了逃避用黄金支付债务的责任,美国让美元和黄金脱钩,同时让美元大规模贬值;20世纪80年代,为了冲掉欠下日本的债务,美国不惜动用国际统一战线,迫使日元升值。美国这种欠债不还的历史记录历历在案。美元和黄金脱钩后,美国要是真心还债有许多方式。例如开放美国产业,让债权国大量购买美国企业。让拥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用美元收购产业,是一种用有内在价值的资产偿还债务的形式。从市场原则看,由于美国无力还债,以实物(企业)抵债再正常不过。自1973年以来,日本、欧佩克(OPEC)和欧洲都拥有大量的美元。这些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债权,试图收购美国主要企业的控制股,让美国以有经济价值的实物资产(企业)抵债。对此美国坚决反对。在美国实施以债务支撑霸权的战略中,美国欠下世界许多国家巨额债务。假如世界上的债权国家能够利用这些债权购买甚至控制美国经济,美国早就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产业被人肢解,经济受人控制。所谓霸权,早就是泥足巨人。正是基于这种战略考虑,作为赤字战略的配套措施,美国对外国收购美国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坚决拒绝外国投资插足。这种战略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市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凡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就要坚持,凡是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就要反对。在国家利益面前,市场原则不是“普世价值”。
 
    美国欠债不还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从纯经济角度看,以技术或技术产品抵债也是一种还债的方式。美国拒绝用高科技偿还债务。
 
    再以中国收购Union Oil为例。美国国会对此进行了激烈辩论,最后否决了这个并购案。这个案子是个标志性案件。它表明美国不承认对外欠下的债务,债权人不能用这些债权来购买美国的真实资产,而只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或其他证券。

    以中国主权基金为例。当中国成立中投公司时,美国担心还债的时候到了,担心中国会通过本来没有内在价值的美元控制美国的实体企业。美国政商学界,尤其是国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核心是不能让中国控制美国企业。美国这种激烈的反对,无疑给中投以极大的压力,最后中投的投资策略是进行长期的被动投资。在许多投资案中,对中国提出许多限制条件,甚至迫使中国放弃股东的管理权限、接受很长的非流通期限,等等。这种投资,实际上是用一张纸换另一张纸,一种债权换成另一种债权。这个案例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美国的债务战略:可以用多种方式滚动债务,但是不会还债。中国既不能用巨额的美元储备换回黄金,也不能大规模收购实物资产,只能投资虚拟资产。

作者简介:

    黄树东: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代,后赴美留学。90年代中期以来,就职于美国顶级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投资和资产管理,成绩斐然。著有《大国兴衰》等。


相关文章:
·胡春雨:中国文化精神的廉洁底色
·翟玉忠:儒家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翟玉忠:找回中国本土政治经济理论
·翟玉忠:中国科举制弥补了西方民主制之不足
·李启咏:学术殖民、知识霸权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