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陈焕章:工业——工匠的一般状况 
作者:[陈焕章] 来源:[作者惠赐] 2025-07-24

我们已经描述了工匠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现在我们考察工匠本身。在这一题目下,需要注意以下六点:第一,政府控制着所有工业部门。在古代,政府不仅是一个政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整个社会中没有比政府更大的工业企业了。它以税收的形式征收各种产品,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因此,它拥有生产资料。因为政府拥有一个庞大的人员队伍,是社会最富有的组织,所以具有最大的消费能力。因此,政府工场产生了。每一种重要的工业都有一个工场,而所有的工场都属于劳工部门。高级工匠是政府官员,普通工匠是政府雇员。从这方面看,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工厂体系。政府是雇主,提供全部材料和工具,占有产品,支付工资。但它不出售工场生产的产品,而是用于自身消费。雇员只是雇佣劳动者,依附于政府,不过他们可以得到很好的报酬。因为他们不是强制劳动,政府也不会将负担加给任何一个像工匠那样的特定群体。而且,他们的工作可能十分稳定,失业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们敢说政府工场中的工匠其境况要比私人工场中的好。

第二,各种技艺都是世袭的,即在家庭范围内世代相传的。《考工记》定义“工”如下:“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1】因为劳动分工不彻底,技术培训较复杂,秘传的技艺并不见诸文字,所以工匠们通常都从他们的父辈那里得到专门的训练。于是,技艺就成为世袭的了。这不是种姓制度,但随着工艺的专业化、家庭的教育、和秘技的小心传承,这是必然会发生的。所以,尽管工匠有择业自由,但他们通常都子承父业——不过我们必须明白,任何行业都并不排斥不属于同一家族的外人。基本现实是:由于政府控制着一切工业部门,民间家庭就没有可以垄断任何行业的余地。然而,因为技艺大多是世袭的,所以有时工匠会用他们行业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如裘姓和陶姓等。

第三,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师”管理全部事务,他是政府的官员。按照《考工记》,梓人有“梓师”。由此我们推测每一行业都有师。孟子曾提及“工师”。【2】工师的职责是选择和检查材料,监管工作进程,检验产品,培训工匠等等。培训可能是师的主要职责。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3】师与工之间的关系部分地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技术培训对所有希望专事某一特定行业的人开放,不过我们不知道学徒的年限有多长。

第四,工匠大多一生局限于一个行业。按照《礼记·王制》,以一技之长服务于官府的百工,是不被允许学习其他工种,或在别的行业谋职的。【4】其中的原因有二,一是让他们集中关注自己的专业,二是他们没有资格从事一般行业。

第五,工匠们共居于一个专门区域,不与其它行业混居。前面我们已经叙述过管子的四民分开居住理论,这里不再需要深入讨论。这样做,一方面,他们在自己的群体内很容易学到专门技能,另一方面,他们不会被其它行业分散注意力。这是为了技艺的专业化而设计的办法。

第六,我们肯定这种工匠群体是处在真正的手工业阶段。政府工场中的工匠都具有上面五个特点。不过除了第一和第四两点需稍作改动之外,这些特点也是独立工匠们所共有的:他们也由政府管理;他们的技艺是世袭的;每个行业中都有师;一生从事单一的行业;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但他们有自己的工场或作坊,自己购买材料和工具,自己出售产品,他们既是雇主又是雇员。这是他们与政府工匠的不同之处。后者是真正的工厂体制,他们完完全全是雇佣劳动者。而前者是小手工业体制。子夏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5】这样的店铺处于集市场所,以便展示并销售其产品。只要工匠居住在商店里,他们就不仅是工匠,也是商人。这是独立工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

这六个特点标志着古代中国工匠的生活,显示了当时手工工业的发展状况。今天,中国正从家庭(作坊)制度转向现代工厂体系,工业发展的状况与古代已经大不相同。

注释:

1】《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

2】参阅《孟子·梁惠王上》。

3】《孟子·告子上》。

4】参阅《礼记·王制第五》。

5】《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节选自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翟玉忠译,陆寿筠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



相关文章:
·陈焕章:工业——工匠的一般状况
·陈焕章:工业——工匠的地位
·陈焕章:工业——工业的四大要素
·陈焕章:工业——工业的门类
·陈焕章:农业———农业生活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