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陈焕章:商业——价值和价格 
作者:[陈焕章] 来源:[作者惠赐] 2025-08-21

物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的效用,也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孟子指出了这一原理,他说: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1

由此看来,水火有效用,因为人们不能离开它们而生活,但因为它们很是充裕、容易得到,所以没有价值。另一方面,豆粟既有效用又有价值,因为它们的供给是有限的。所以,圣人希望使它们如水火一样充裕。换言之,圣人想使经济货物充裕如免费物品。倘若有固定的需求,供给的增加是价值低落的基本原因。如果所有的经济货物都变成免费物品,它们会没有价值,只有效用,人们不必付钱就可以得到它们,于是人们将全都变得高尚。想通过解决经济问题来解决道德问题,这就是圣人的目标。这也是有关价值的原则。

宋朝大作家苏轼(15871652 A.K. 10361101 A.D.)在他一篇著名散文中清楚地指出了经济货品与免费物品的不同,他说: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尽。”【2

他的散文本不是经济学论文,但这一叙述是一个很好的经济学原则。依此,经济商品供给有限,各属于其所有者;而免费物品供给无限,只属于大自然。因此,前者有价值,后者没有价值。就供给而论,经济商品不同于免费物品,而在需求方面,二者则没有区别。

孔子很少谈价格,但有一段论述谈到价格,它与经济原则相一致。子贡问孔子:“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3】这段对话根本无关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比喻。子贡以玉石比喻孔子,然后问他为何不自荐为官。孔子的回答是自尊比求官更重要、更得体。因此,他不会为了当官而屈就。这就是整段对话的含意。然而按字面看,这是一个待价而沽的问题。既然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在出现需求以前,卖者就推销自己的商品,它的价格一定低;但如果他将其留在自己手里直至需求出现,价格定会较高。这确是一条实实在在的价格原理,虽然它是在无意中连带着说出来的。

虽然孔子很少谈及价格,不过他从政影响了市场价格。按照《荀子》记载,当他将要担任司寇时,鲁国卖牛马的人不再虚抬价格【4】,尽管那在以前很普遍,卖者总是想方设法欺骗买主以抬高价格,尤其是牲畜贩子。而当孔子将要成为司寇时,他的道德正气甚至慑服了整个市场,令其不再有虚高的价格出现。

关于物价,孟子在回答许行的门徒陈相时,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原则。在被孟子驳倒之后,陈相接着争辩说: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孟子回答说: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5

从他们的争论看来,许氏的说法是物价应以商品数量为标准达成一致,但孟子的原则是物价应随商品的质量不同而变化。我们不能将二者作比较,因为前者明显是错误的,后者明显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只是解释孟子的原则。按照孟子的观点,物价取决于它的质量,不是它的长度、重量、数量或大小。那么我们要问什么是物品质量的决定因素?事实上,物品的质量取决于制作它的成本。因此,如果粗糙的鞋和精美的鞋同一价格,那就没有人会做精美的鞋。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价格取决于产品的成本。当一件商品的成本是其他商品的两倍、五倍、十倍、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时,它的价格应当同比上升。人工制品是这样,即使天然物品,如珠宝玉石,也不能脱离成本因素,因为它们很难得到。这一理论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得出的,但在制定价格方面,生产者确是比消费者有更大的决定力量。因此,生产成本是决定价格的重大因素。而且,如果回到孟子的论证之初,我们必须说所有物品的价格取决于它们本身的性质。“物之情”,一方面意指能从物品中获得的效用,这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说的;另一方面,它意指投入其中的成本,这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说的。因此,孟子关于价格取决于物品本身特性的论述是十分正确的和结论性的,因为它综合了效用因素和成本因素。

消费者的需求和物价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礼记·王制》中解释说:“(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6】郑玄注说:“质则用物贵,淫则侈物贵。”因此,物价是消费者需求的指标。如果我们不知道他们需求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价格单上判断。事实上,通常消费者的需求是因,价格是果,虽然有时后者会影响前者。

注释:

1】《孟子·尽心上》,意为:民众没有水、火无法生存过活,昏夜敲他人家门求觅水、火,没有不给的,因为相当充足。圣人治理天下,要使拥有豆、粟如同水、火那样充足。

2】《前赤壁赋》,意为: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

3】《论语·子罕篇第九》,意为: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4】参阅《荀子·儒效第八》。

5】《孟子·滕文公上》,意为:陈相说:“要是听从了许子的学说,市场上的物价就没有差别,都市里没有欺骗行为,即使是五尺高的孩童到市场上去,也没有人会欺负他。布匹丝绸的长短相等,价钱就一样;麻线丝絮的份量相等,价钱就一样;粟米谷物的多少相等,价钱就一样;鞋履的大小相等,价钱就一样。”孟子说:“物品之间不相一致,是物品本身的特性,或者相差一倍五倍,或者相差十倍百倍,或者相差千倍万倍。你要把它们等量齐观,是淆乱天下。优质的鞋和粗劣的鞋卖同样的价钱,人们怎么会接受呢?要是听从了许子的学说,是引导着天下的人去进行欺骗,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6】《礼记·王制第五》,意为:命令管理市场的官员呈交物价统计表,从而了解百姓喜欢什么物品,讨厌什么物品。如果民心倾向奢侈,他们就喜欢玩好邪僻之物。

(节选自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翟玉忠译,陆寿筠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



相关文章:
·陈焕章:商业——价值和价格
·陈焕章:商业——度量衡
·陈焕章:商业——通讯和交通
·陈焕章:商业——商业的重要性
·陈焕章:工业——工匠的一般状况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