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内业
张三丰《天口篇·忠恕篇》注释 
作者:[孔德] 来源:[] 2011-03-15

  [原文]
  
  “忠恕”①者,宣圣②“一贯”③之传也。“一以贯”者何?“忠”为体而“恕”为用也。“中心”有“忠”,由“中”立“心”。“如心”为“恕”,如人之心也。“己立立人”之义,其在斯乎?

  “忠”,所以贯乎“恕”也。以恕道为仁,则能不欲勿施④,天心无人欲之扰。以恕道处世,则能犯而不校⑤,人心无横逆之来。以恕道治世,则能所恶勿施⑥,臣心无残酷之政。圣贤道理,滴滴归源,真可以终身行之者也。使徒欲如己之心,而不欲如人之心,则其心必生是已非人心,厚已薄人心,重己轻人心,利己害人心,成己败人心。诸如此心,皆不如人心。既不如人心,安能如己心?虽欲如己心,贪多害己心。不能如己心,忍多坏己心。其心坏,其心失也:其心失,无中心也。中心亡而仁根死,无怪其心不恕也。然则不忠者,亦以贯乎不恕也。

  吾愿尔士人,寻“一贯”之旨,存“一贯”之真,庶非孔门之罪人也。
  
  [注释]
  
  ①忠恕:忠恕之道是孔子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论语·里仁》:“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忠”与“恕”是体现“仁”的具体行为和方法。“忠”就是正心诚意地待人处事,用心不二;“恕”就是将心换心的待人处事、推己及人。
  ②宣圣:即对孔子的尊称。汉代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宣圣”之称由此而来。
  ③一贯:即“一以贯之”。该词有二义,一指用一个基本道理贯穿学说和实践的全部;一指用“一”(即道,古有“得其一,万事毕”之教)贯穿性命修为的全过程。此处指前义。
  ④不欲勿施:即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教。意思是,自己都不想做的事、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让别人去做、别人去得。倡导的是将心比心。
  ⑤犯而不校:犯,指与人发生误会摩擦;校,通“绞”、“紧”,有近逼、较真之义。全句意思为:虽然可能在偶然情况下与人发生误会,别人会有寻衅之举,但事态最终不会扩大,而会得到化解。
  ⑥所恶勿施: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相同之处,即自己感到厌恶、痛恨的事,不要让别人去从事。
  
  [文译]
  
  “忠恕”——这一“仁”德的具体表现方法和行为,是圣人孔子儒家思想学说自始至终的教育传插主题,故称为“一贯之传”。那么,“忠恕”在整个儒家学说自始至终的教育传播中,是怎样将哲学的道理与社会的实践完美结合起来的呢?我们就来仔细领略一下吧。“忠”与“恕”这二者,“忠”是一个不动的本体,而“恕”则是建立在“忠”之本体之上的作用。何为“忠”?古人造“忠”字,指人心居中,此心不偏不倚、稳稳当当、和和平平放在中间,故名为“忠”。简言之,以中立心也。何为“恕”?古人造字,以“如”合“心”为“恕”。“如心”者,将自己之心与他人之心相契相合也。古人常有教曰:“把自己的思想言行规范好了,才能去规范别人”。这个意思用“忠恕”来解释,不是非常现实而切近么!

  “忠”不是虚无缥渺的东西,它是通过“恕”的行为表现而让人感知的。可见“恕”是一贯的、无微不至的思想行为。以“恕”之道表现仁德,你就能做到“自己不愿意的不强加给别人”,你的那颗先天纯洁之心就不会受到后天私欲杂念的扰乱。以“恕”之道去处世,就能在一时被别人误会、被别人粗暴对待之后,迅速地化解矛盾,使别人不跟你较真儿,反而产生友好。这样久而久之会感化世人不滋生招惹是非的不良心态。以“恕”之道去治理社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官员不愿意的事情不强加老百姓去做,自上而下各级执政者就不会有残酷的政治行为。

  由“忠恕”的教化使我们可以看到,圣贤们所宣扬的道德,就像大海与小溪,大海的水再多,滴滴都是从山间小溪流出来的,圣贤们讲的道理再多,字字句句都是从道德本质上阐发出来的。这些道理是可以让社会上每一个人去实践一生的。反过来看,我们的社会如果缺乏“恕”德的教育,让人的后天私欲向极端发展,人们只讲“如己”之心,不讲“如人”之心,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们在对待任何一件事物上,往往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宽容自己,菲薄别人;重视自己,轻视别人;便利自己,为难别人;成全自己,败坏别人。诸如这些状态的心,都表明缺乏体贴别人的心,不能把自己的心与别人的心放在同等程度上去衡量。既然不能平等去对待别人的人,难道就真能善待自己的心吗?回答是不可能的。虽然你想时时处处满足自己心的需要,但这种欲望会生贪心,贪之过多,反害己心。如果心贪而又不可得,心必处于忍的状态。而忍的过多,又会损坏自己的心被损坏,心将灭失;心若灭失,原本处于中正无偏的本心也就没有了。中正无偏的本心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仁”也就死了根。那么人们的心不再表现“恕”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忠”是体,“恕”是用。一个人缺失了忠心,也自然连贯性地反映为恕心的缺失。这因为有忠方有恕,无恕必无忠。

  我深切祝愿修道之士,既要探究“忠恕”二者体与用的相连关系,也要把这二者的体用真真切切贯彻到我们的思想言行上面去,这样才不会辜负孔子的教育,才不会成为儒家礼教的罪人。


相关文章:
·翟玉忠:忠恕之道——成就内圣外王的不二大道
·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注释版在德国出版引起争论
·张三丰:太极丹经养生篇
·张三丰:水石闲谈(下)
·张三丰:水石闲谈(上)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