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杨义:《黄帝经》译解 
作者:[杨义] 来源:[] 2009-12-30

前言

黄帝是距今五千年的华夏族的伟大祖先。他与炎帝战胜了入侵者蚩尤,统一了各部落联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始祖。

<四经>一书,也就是<黄帝经>,就集中体现了黄帝祖先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圣贤们的智慧. <四经>在东汉时亡佚,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该书共四篇:<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虽然<四经>的句式是黄帝时代之后的,但正如我们用现代语句翻译孔子时代的语言一样,其正确思想却是黄帝的.

下面介绍一下黄帝思想与诸子百家及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异同:
古书上有把黄帝写作 “皇帝” 的,是不对的。因为黄帝是 “因地以为资,因民以为师”(<称经 。 以民为师>)、把百姓称为 “上民” 、具有民主思想的文明始祖、人文始祖,他把帮助自己“法天则地”仁德爱民的大臣,以 “帝者臣帝之师” 的思想谦逊而待。而 “皇帝” 一词是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之所用,他自为始 “皇帝” 这一词,是 “专制、家天下” 的象征。

黄帝有25个子孙、其中12个很出色。黄帝族崇拜龙图腾,炎帝族崇拜凤图腾,炎黄子孙是龙凤子孙、龙凤传人。黄帝人文始祖有 “人为万物之灵” 的思想:“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黄帝内经>)。

由此可知,黄帝文明始祖、人文始祖在对人尊重的同时,也有对人类朋友爱护的“天人合一” 观。

黄帝还是哲学家、大医、军事家,<黄帝经>是黄帝思想的集中体现。该书以道(道:理之所在)为核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智慧,优于儒、道、墨、法、`兵、阴阳各家而精粹,是华夏文化之本源。

黄帝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的“仁义”思想。他在<黄帝经>中的 “孝、忠” 思想优于孔子对 “孝、忠” 思想的表述。如:孔子有 “孝” 的思想,但他说过 “唯小人与女人难养” , 虽然孔子在他的言论中有尊重女人的表达,更有导人孝忠的思想,但是,单从这一句话上看,这很容易使人认为孔子把女人(含其母)与小人相提并论了。不过,孔子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思想,这也说明了孔子对自己的和其它学说的态度,我们可以据此而遵从孔子:对看起来容易使人误解的上述表达进行纠正,以表现出儒家学说得完美性和圆融性。

黄帝在孝道的表达上是很显明的。黄帝是“以母为基,以父为墙” 之观点(《黄帝内经》),这说明黄帝对母亲的重视:以为根基;而且黄帝是 “天父地母”、“尊天重地”、 “天正地德”而“法天则地”的仁德爱民之思想,不但引导百姓把天地当作父母来尊重,还告诉了子孙“天人合一”的内涵。另外,据可靠记载,黄帝时代是以坤卦为首的,坤为母,这也可说明黄帝对尊重母亲的直观表达。

孔子有 “忠” 的思想,但有的儒家学者却延伸为 “君叫臣死, 臣不死是不忠”的观点,如果为君者做错了,难道他让臣死,臣也去死吗?这不但使为臣者被昏君杀害的机会增多,反而也加重了为君者之罪.

而黄帝是 “帝者臣帝之师” 之思想,他把辅助他的大臣当作老师,而且对大臣很谦逊,他没有 “让大臣死大臣就得去死,不死就是不忠”的专断,而是引导百姓向往正道的忠爱之心(所谓 “忠”, 一是指其正确的坚决支持;二是其不足处使之改正,使之有道)。

黄帝的 “忠、 孝” 之思想还有 :“国忧而存,主惠臣忠者,其国安”; “失亲必危,失亲不乱,子故佐也”;而 “上杀父兄,下走子弟,谓之乱首”的思想,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黄帝是反对不孝、不慈爱的.黄帝不但有 “孝、 忠” 思想,还有 “父母之行备,则天地之德也”的爱幼思想。这些也正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孔子有 “悌” 之思想:弟弟要敬爱哥哥。

黄帝有昆弟相居,血亲和睦 相亲相爱的思想: “伤国之神,神则不来,胡不来教顺弟兄”。黄帝不但让弟弟仁爱哥哥,还让哥哥仁爱弟弟,重血亲之亲情,更重情义而轻钱财,且反对使血亲不和顺相亲的不利国不利民之行为。

由此看出,黄帝把 “孝忠” 与血亲和睦相亲,不但当做仁德的根本,而且还当做利国家之安宁的根本.

孔子有 “仁政”的思想,这爱护百姓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而黄帝是把百姓称为“上民”、“以民为师”的民主思想和兼爱无私,更仁德爱民.“以民为师”的思想,不但能为人类进文明,而且吸收正确的合乎天道的东西以发展,能葆永久之生机.

儒家代表孟子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他认为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是可贵的.
但黄帝文明始祖、 人文始祖是不但把人民奉为 “上民” 而且有保国保民的思想,把人民、国家都放在重要的地位,而在道德修养方面是把自己放在与民一样重要的地位.黄帝始祖的 “兼爱无私” 之思想更好.

古代有儒者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也说明有这种说法的人对女人的不尊重.

而黄帝是“道生智”(《黄帝内经》)之观点,他引导其子孙“与天道合一”而有道德,就是在使子孙德才兼备以更“仁德爱民”,无论男女。

黄帝思想还优于老子的思想。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他有“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死不相往来”之说,黄帝有“均而平之”的共产主义思想,是未来“和焉” 的乐观:人民和睦,相互爱勉,非是“至死不相往来。”老子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观点,黄帝还有“阴中有阴阳,阳中有阴阳”的思想。当然老子是注重道德的,他的“唯道是从”之教就是真理!这与黄帝的“古之贤者,道是之行”的思想是一致的。

阴阳家用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相克,来解释夏(木德)被商(金德)灭亡是因为金克木,商被周(火德)灭亡是因为火克金。。。。。。商汤和周文王都是反对不德残暴之君者,都是爱民的,他们爱民之德怎么会相克呢?夏被商灭亡是因为夏桀坏夏朝之(木)德而残暴,商被周灭亡是因为商纣坏商之(金)德而残暴,周文王反对商纣之残暴,商汤这也反对残暴的“有功于民者”会不高兴吗?

《黄帝内经》中有“金火合德”之说。金火因“德合”则火不克金。

《孙子兵法》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的思想。

黄帝也有“若号令发,必究而上九,壹道同心,上下不赴,民无它志,然后可以守战矣。”的观点:更可贵的是他的“兵法天则地”的思想。

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治。“二柄者,刑德是也。”

而黄帝始祖是“夫并时以养民功,先德后刑,顺於天”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告诉给百姓,把道理给百姓讲清楚,让百姓知道为什么按对的做,有什么意义,不愚弄百姓。对给其讲清楚道理,还危害百姓的人,再以刑法治之,先德后刑,优于韩非的法治主张。例如:日本战犯通过中国人民的教育认罪伏法之事例可说明,首先进行教育是很重要的。

墨子有 “非攻”、“ 兼爱 ”的思想,反对侵略,反对不正义战争,主张兼爱,并有“尚同于天”的思想,是可贵的.

黄帝有 “阳窃者天夺其光,阴窃者土地荒, 毋阳窃,毋阴窃”、“ 兼爱无私,则民亲上” 的思想,反对侵略,反对不正义战争,反对欺强凌弱;并有 “以天为父,以地为母” 之“法天则地”而养活百姓之思想,更仁德博爱.

在<黄帝经>中,还有在天下实施五行的观点,这与上古的医书<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阐述医学道理而使百姓无疾、子孙无忧的思想一致,说明《黄帝经》是上古时代、集中体现黄帝(合民心)思想智慧的宝籍。而且,从<黄帝经>的内容来看,有儒、道、墨、兵、法、阴阳等各家之长处,又有优于儒、道、墨、兵、法、阴阳等各家而精粹,非是<黄帝经>剽窃诸子百家之长、也非杂家,而的确是华夏文化之本源。

黄帝思想中,温良恭俭之美德、之雌是谓“有道”,是正义的,合民心的. 黄帝用斩入侵者蚩尤说明:“有道,兴”,正义的胜利是客观规律.

佛教中有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说法。但佛祖曾在讲法中也说过正气最终可战胜魔鬼,而上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表达,却使得这一说法不利于社会和人类正气的弘扬。使人认为:在魔鬼面前,总是作为正义的道(道:道义道理理之所在)不会战胜邪恶的魔鬼,魔鬼总是因为道高一尺而高一丈,不利一个人正义感的培养。日本侵略者中曾有一个服刑的日本鬼子就承认他在日本侵略者投降前是魔鬼.而如果中国人民相信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说法,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吗?是中华民族“有道而兴” 的思想,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了抗美援朝的胜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对!佛教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纲领,我们可据佛教的这一宗旨,来否定那些错误的说教,体现佛教的完善与圆融。

另外,尤其是《黄帝经》中有“天地无私,四时不息。天地定位,圣人故载”、“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 、“无私者智”、“天下大平,正以明德,参之于天地而兼覆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的思想,更说明黄帝是“法天则地”以爱民的。这与佛教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思想更是本质上的区别(在有些人看来:天地也是以个人私利为原则的,人不以私利为原则,天地会诛灭之)。

有人一边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误导(用对天地的不实之词和对诛灭的恐惧),导人以个人私利为原则,否则,天地诛灭之,使人不有“法天则地”之无私博爱。若人人都为个人之私利,则社会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友爱,也没有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如:有的为己之私利而不顾他人之死活;重利轻义、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文明而砍伐、挥霍;为商业利益而失去了更宝贵的人类文明和由此宝贵的人类文明带给人类自己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因重经济利益而带给整个社会、世界之污染(比如:空气、海洋、大地的污染),使蓝天不蓝···各种横祸由此而不断出现,这不是良性循环。重利轻义的社会制度、商品社会与“人不为己,天地诛灭”的说法及做法,不利人之具“法天则地”爱民无私之道德,不利于人之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为奋斗目标。这重利轻义的环境不利人之心身,不利社会之安定,不利人类之生存。因为有违人之合乎自然规律而生存这一真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互相联系的,重经济之发展而把精神之高尚放在次要地位不予真正重视,只顾一时、眼前之利益而失去人类之文明带给人类自己的真正的精神财富和由此而致的社会财富是得不偿失的。重社会文明安定、重义轻利而非把重经济效益和只顾个人私利放在首位才是良性循环。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黄帝内经》),真正的人文主义者是轻物欲之享受,重精神之高尚的,是永把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的;天之气是清净光明的,天地是无私的、光明端正的,为个人之私利的做法不是光明的。炎黄文明始祖、人文始祖仁德爱民的“天人合一”之人文主义思想,泽被群生、将流传永世!

黄帝是文明始祖、人文始祖,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第一位,神放在第二位(神:指生前有德有功于民的人),且有“什么样的思想支配什么样的行动”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引导百姓有诚正之心、端正之行,要求百姓、子孙不要因有聪明的先天条件而不努力,强调人的主观努力,主张奋发有为,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

基督教引导人们仁慈.仁爱,这是非常正确的,但<圣经>是把神放在第一位,这容易使人不注重自己的主观努力。

再:路加福音第29节中写道:" 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 我认为这句话导人不正确,为什么呢?因为打人者已是不对了,若再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则是使打人者更加地不对了。孟子也说过:"教人以善谓之忠",只有阻止打人者的行为才是使之善而忠爱之,同时也是爱护自己的表现,因为人只有会保护.爱护自己才会爱护别人.何况古人有"从其过者加其罪"之说呢?我们怎么能使一个人更加地不对而加重其罪过呢?所以,圣经中的这句话是一种过于的仁慈,是一种溺爱行为.是不正确的引导. 至于该节"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也是不正确的导引,我们可以想办法使人人均贫富以制止强夺行为的发生,但不能使别人夺而不正的行为得到支持.

而黄帝是导人要心行诚正而中正不走两个极端的,同时要博爱的.

伊斯兰教是支持人们善良的,这很正确,不过,黄帝是”以民为师“的民主思想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这又优于伊斯兰教的求真主安拉一人保佑。

<黄帝经>中有 “蓄而正之” 、 “均而平之” 的共产主义思想;有轻财宝而重贤的 “亲亲而兴贤” 之观点; “见白则白,见黑则黑”实事求是之要求;“兼爱无私”之善良,比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理论要早。

黄帝还有 “地法天,天法地” 、“天正地德” 和“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的思想,是讲做人做事要合天理,有人道,有地之 “厚德载物”之德,这不但说明了人、天、地三者是和谐一致的关系,而且这本身就是对人、天、地的重视,是人之个体与天地人整体的和谐。因此,由 “天正地德” 而致 “赞天地之化育”,使人以“道”为核心而仁德爱民,“法天则地”而以道德为准则而让人心安理得,是使民有真正的精神自由,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是用深奥而简约的合乎人之生存规律的医学道理,引导百姓和子孙以合乎天道,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因为《黄帝内经》中有 “五藏六腑,心为之主”和“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以为天下则大昌“、“言者心(思想)之符”、“心之所欲则志归之”(《四经》),黄帝这“德全不危”、“心不惧而安”的思想,是把“德全”视为心“不危”而安的养身心之良方, 且祖国医学有 “意到气血到” 之理论,说明“意帅气血”合乎自然规律所生成之人的身体之气血的运行规律(意:心、思想);古代人文主义者则有“德为帅,才为气,德帅才”之观点,而反对以才帅德。因为邪臣皆出自以才而胜德之小人,顺序之被颠倒与气血逆其在人体中的运行规律而生,可能吗?若国家皆以才胜德、才帅德之邪恶者有违国家兴旺之规律能兴旺吗?历史上贤德之忠良与邪恶之小人各自在国家兴衰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已经说明:有道使国兴,无道使国亡。黄帝文明始祖、人文始祖,把德的重要性与心相提并论来引导百姓和子孙后代要重道德以有道而德才兼备而养生而仁德爱民,利民之身心、利国之安定、利人类生存,既顺自然规律又顺社会发展规律.作为真正的炎黄子孙孝忠黄帝文明始祖、人文始祖,是权力!义务!天职!正因真正的炎黄子孙继承了这一思想,使中华民族在任何困难面前从不屈服!这一思想使中华民族不但是维护真理的民族,而且是与天理同在的民族。这种思想使人感到:以热爱人民忠于人民之思想行动感情而有热爱人民之美德,则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友爱,变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为人与人之间的忠爱相待。

因此,在炎黄文明始祖、人文始祖阴阳和调的天地里,有:“唯道是从”之维护正义而 “与天道合一” 的人文主义的 “天人合一”观;有儒道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也有佛耶伊教之精华(这是因为黄帝的“古之贤者,道是之行”及儒家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思想具有对各教各派之长择之而从的谦逊与开放以永葆其生机,又有“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忠爱与勇敢以独立守志);有重视人民的优良教化而又“以民为师”、德才兼备以仁德爱民的永久之事业,且是以道德才干不断升化而益于民为人生最大、唯一之乐趣;为国为民而任人唯贤之兼爱无私之博爱、永无嫉妒之真诚,及由此而致百业之俱兴。没有倾覆之危险,而有“诚正、中正”之安全。这是因为吾们跳出了历史上出现的衰败之怪圈,民主监督变为自觉地以道德为准则,人人不但以人类良好的道德为精神食粮,而且做为生存之水,人人因是精神财富的拥有者,而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黄帝炎帝文明始祖、人文始祖,为民、为子孙找到了永兴不衰之规律、 “与道俱生”之道路,孝忠黄帝炎帝文明始祖、人文始祖的真正的炎黄子孙,则不在衰亡之怪圈。

黄帝炎帝文明始祖、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做为真正的炎黄子孙,孝忠黄帝炎帝文明始祖、人文始祖,使中华民族永兴,是权力!义务!天职!!!

黄炎文明始祖、人文始祖合天理、合民心之文明美德、“天人合一”之人文精神,振兴中华!!世界!!!


相关文章:
·翟玉忠:黄帝和《黄帝四经》
·孙庆伟:最早的中国:黄帝部落的文化初觉
·翟玉忠:“太极图说”六种之《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翟玉忠 付金才:《黄帝四经•经法第一篇•论约第八》会讲讲义
·翟玉忠 付金才:《黄帝四经•经法第一篇•亡论第七》会讲讲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