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 付金才:《黄帝四经•经法第一篇•论约第八》会讲讲义 
作者:[翟玉忠 付金才] 来源:[作者惠赐] 2018-06-08

阐微:

 

中华内圣外王的大道源自三代王官学,基础是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文化,所以道源自治道,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都以治理国家为宗旨——在汉以前尤其是这样。

 

成书于东汉的《汉书·艺文志》总论道家,仍称其为“君人南面之术”。张舜徽先生指出:“大约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都有‘南面’之称,‘南面术”便是他们怎样驾驭臣下、压制人民的一套手法和权术。这种术,周秦古书中,名之为‘道’;古代有人把这种术的体和用,总结出了一套有系统的理论,便是‘道论’;宣扬这种理论的,便是‘道家’。”(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史学三书平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本篇称“立天子,置三公,而天下化之”为“有道”,正是这种观念的反映——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可谓一语中的!

 

对于文武之道的应用,本篇强调悖逆天道的事态刚出现,气势正盛时,不要急着诛讨矫正,要静待有利的时机——“逆节始生,慎毋戡正,彼且自抵其刑 ”。《黄帝四经》《十大经·行守》:“逆节萌生,谁肯当之。”《十大经·顺道》:“不擅作事,以待逆节所穷。”与本篇一样,都是讲无为而无不为,因物之所为而为的道理。

 

《管子·势第四十二》也说:“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缪受其刑。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慕和其众,以修天地之从。”作者是说,敌方的悖逆之事刚刚开始发生,其影响没有明显显示出来,提早对他征讨,事情不会成功,反而会受到惩罚。天根据人的善恶予以祸福,圣人根据诸多征象进行征伐。天时还没有到,不可轻易进攻,人事之祸没有发生,不可开始宣战。要召集自己的军队,以待天时地利的到来。

 

先秦 “客”意为“进攻”。《国语·越语下》有:“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三国著名史学家韦昭注:“攻者为客。”《老子·第六十九章》:“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也是讲用兵不能只被动防御,要进退谨慎有度,抓住战机主动进攻。而诸多学人将其解释为:“我不愿进攻而情愿防守,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离圣人本意远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文化重顺应天道,刚健有为——这点上,老子与孔子没有根本区别。

 

原文:

 

始于文而卒于武【1】,天地之道也。四时有度,天地之理也。日月星辰有数,天地之纪也。三时成功,一时刑杀,天地之道也。四时而定,不爽不忒【2】,常有法式,[天地之理也]。一立一废,一生一杀,四时代正,终而复始,[人]事之理也。

 

语译:

 

始于生养的文德而终于凋零的肃杀,这是天地自然规律。四时有规则地更替,这是天地自然的道理。日月星辰自有运行轨道周期,这是天地的纲纪。所谓天地之道,就是春、夏、秋三季生长收获而冬季枯萎凋谢。所谓天地之理,就是四时更替,永无差错,常有定则。有生长就有凋谢,有繁荣就有枯萎,四季交相行事,终而复始,人类社会的运行要取法天道。

心得:大道负阴报阳,生长为阳,文治为阳,内政为阳,收杀为阴,武功为阴,外交为阴。何以如此?没有原因,本来如此。故称之为天地之道。大道虚而不虚,可知可感。天道表现为天理,天理即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周而复始。若不明大道,可通过四时变化理解天道。何以有四时变化,是因为日月星辰的相互作用的运行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日月星辰的运行关系来体认天理,通过体认天理来体认天道。由个体的实来把握整体的虚,这样就避免了道论成为玄虚无实之学。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中国文化相比于西部的神道文化和南部的佛教文化具有高度的世俗性、人间性,中国文化重视生长而不忽略收杀、重视文治而不忽略武功、重视内政不忽略外交。生长是漫长的,收杀是暂时的,文治是武功之所依,内政是外交之所系。所以中国文化基因中霸权、扩张从来不是主要的。因为重视生长、文治和内政,不走片面扩张称霸的路子,所以中国不同西方政权被扩张称霸所拖垮。

 

注释:

 

【1】始于文而卒于武:这里的文、武是双关语,一方面指自然的现象,另一方面指社会的文德与刑杀。

 

【2】不爽不忒[tè]:爽和忒(音tè)都是差错的意思。

 

原文:

 

逆顺是守,功溢于天,故有死刑。功不及天,退而无名。功合于天,名乃大成。人事之理也。顺则生,理则成,逆则死,失[则无]名。倍天之道,国乃无主【1】。无主之国,逆顺相攻。伐本隳功,乱生国亡。为若得<失>天【2】,亡地更君。不循天常,不节民力,周迁【3】而无功。养死伐生,命曰逆成。不有人戮,必有天刑。逆节始生,慎毋戡正,彼且自抵其刑。

 

语译:

 

违逆天道人理还是顺应天道人理,有严格的区别界线。如果行事超过了天的度数,便有败亡之祸。行事达不到天的度数,也不会成功。只有当人们的行为恰与天道度数相吻合时,才能成就大功。这便是取法自然的人类法则。顺应天道之理得以生存,合乎天道之理成就功业,违逆天道之理便会灭亡,迷失天道之理则一事无成。如果背逆了天道,国家便失去了根本。失去根本的国家,会出现逆顺标准的混乱。根本没有了、事功就会失去,天下大乱、国家灭亡。一旦失去了天佑,就会丧失国土,更换君主。不遵守天道,不节约民力,结果将一无所获。错误地对待合理与不合理的事物,违反常规,必然会受到天灾人祸的惩罚。悖逆的事态正盛,不要急着诛讨矫正它,它将自然受到惩罚。

心得:战略上是非、敌我是分明的,战术上可以做适当变通。如果战略上混淆是非、敌我含混,就会犯战术上的错误。或贪天下之利而盲目扩张,国家被拖入战争的泥沼。或被当下的小利遮住双眼,实行鸵鸟战术,而造成国家的自行消弱。国家必须有明确的达成共识的战略发展方向,有为实现战略发展方向的具体步骤,有踏实肯干、努力工作的领导者和人民。没有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有方向而没具体步骤;二者都有,而没有称职的领导者和智慧的人民;就是“国无主”。国有主,举国上下有正气、讲正理、做正事则国兴民旺。

 

注释:

 

【1】倍天之道,国乃无主:倍通“背”;主,指根本。

 

【2】为若得<失>天:据上下文,得天当为“失天”;为若,意为如果。

 

【3】周迁:进退动静。

 

原文:

 

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必审观事之所始起,审其形名【1】。形名已定,逆顺有位,死生有分,存亡兴坏有处,然后参之于天地之恒道,乃定祸福、死生、存亡、兴坏之所在。是故万举不失理,论天下无遗策。故能立天子,置三公【2】,而天下化之,之谓有道。

 

语译:

 

因此掌握天道的圣人观察万事万物,首先详细考察事物的起因,审核他们的形和名。形名确定了,那么背理还是合理就有了区分,死亡与生长就有了分际,存亡兴衰就清楚了。然后再参照天地自然规律,确定祸福、死生、存亡、兴衰的时机。这样,一切举措都会合理,谋虑万事都不会失算。因此能够设立天子,置建三公,天下百姓受到教化,这就称为“有道”。

心得:通晓治国理政之道的人,即有理论,又了解社会现实。理论是基于现实改造现实的理论。改造现实的实践既有理论指导,又能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便是审其形名。掌握了大道,依靠着形名,养成了根据具体复杂情况谋划治国理政措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或者为哲学王、或者为治国者之师友,在他们的努力和支持下建立的国家是代表国家各个阶层、各个地区整体利益的国家,而不是利益集团的代表。这样的国家是有道的国家、是得民心的国家、是理想国。

注释:

 

【1】审其形名:此处形名指“逆”、“顺”的态势而言。

 

【2】故能立天子,置三公:这里的主语指前面的“执道者”。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东西方学术范式的不同
·翟玉忠:钱穆在台北素书楼上孤独的呐喊
·翟玉忠:东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
·翟玉忠:拒绝学术“软埋”,贯通经子
·翟玉忠:儒家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