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成智慧学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近十多年来关注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并未成系统的论述。经过研究,可以把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思想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集逻辑思维与象思维之大成;集人与机器思维之大成;集人与人思维之大成;大成智慧教育。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思想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很难说是在某一具体时间产生的。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11月13日与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等六个人谈话中第一次提出的。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是钱学森于1993年10月7日给钱学敏的一封信,谈到要培养18岁的硕士,即“大成智慧教育的硕士”。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大成智慧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了解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必须先了解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思想。
经过长期研究,我们对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思想作了一些初步的总结和概括。所谓大成智慧学简单说来就是“集大成,得智慧”,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大成
钱学森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后,借鉴北京大学老哲学家熊十力教授把智慧分为“性智”、“量智”的观点,并对其加以唯物主义的解释与发挥。他说:“人的智慧是两大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为‘大成智慧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1]他认为,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等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知识是性智、量智的结合,主要表现为“量智”;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以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也是性智与量智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性智”;“性智”、“量智”是相通的。
钱学森的“性智”主要指形象思维,“量智”主要指逻辑思维。关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可分离及其在科学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钱学森有如下精辟分析:“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2]368“人的创造需要把形象思维的结果再加逻辑论证,是两种思维的辩证统一,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应取名为创造思维,这是智慧之花。”[2]167钱学森又说:“逻辑思维,微观法;形象思维,宏观法;创造思维,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创造思维才是智慧的源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手段。”[2]339
二、集人与机器思维之大成
钱学森说:“信息革命的主要影响在于,它把人脑记忆大量观察到的事实这一繁重的工作解放了从前有个词,叫‘皓首穷经’,就是说要读一辈子的书,来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现在不必了,都在计算机中存着,只要你学会操作办法,去查就是了。怎么查?那就用我们过去说的科学技术体系,按这个体系去找。这一套东西有两个方面的启发:一是自古就有培养‘神童’的说法,但在怎么培养的问题上,各说各的,并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今天有了信息革命这套东西,在培养‘神童’问题上就有了一个可操作的路线,这就是我说的大成智慧教育。二是生产的社会变化问题。从前人类的社会生产,体力劳动是主要的,脑力劳动所占比重较少,就是到资本主义社会也如此。信息革命带来的一个变化是,体力劳动会逐渐减少,而脑力劳动会逐渐增加,所占比重会超过体力劳动。即使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要有脑力劳动。所以,人类的劳动将重点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也能够提供这样的社会条件。由此可见,我们今天搞的这种大成智慧,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场伟大的革命。”[3]
大型高速计算机对于巨大而复杂的工程设计、控制试验进程、数据计算与处理等方面的大量工作,其运作的速度与精确度是人脑难以企及的。因此它能把人们从记忆、计算等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钱学森说:“把智慧集中到整理全人类的知识。全面考察,融会贯通,从而能够创作更多更高的脑力劳动的成果,也就是人变得更聪明了,人类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快了。”[4]
按钱学森的观点,计算机把人脑从繁重的记忆负担和计算等机械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计算机所不能进行的创造性的劳动,在我看来主要是从事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思维活动。钱学森认为,能够讲清道理、能够形式化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由计算机来模拟,计算机所不能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不能够讲清道理”、“不能够形式化的思维活动”,也即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思维活动。钱学森还提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是形象思维,其主要目的也就是要在机器现在所不能代替的思维活动上有所突破:一是可以指导或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要尽量让机器具有这种思维,造出更聪明的计算机;二是要通过教育大力提高人的这种特有的思维的水平,充分发挥人脑的能力。
对复杂性事物及时正确认识与决策的智慧与素质,是人脑所特有的,而这是计算机的单独使用永远望尘莫及的。钱学森说:“智能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大事,关系到下一个世纪我们国家的地位。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将有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不是智能机,而是人与机器相结合的智能系统,不能把人排除在外,应该是一个人·机智能系统。”[1]
三、集人与人思维之大成
今天,整个世界通过世界经济市场和全球信息网络,把各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多格局、多极化,斗争十分复杂。我们在进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事物各种人物也是千头万绪、变化多端,形成各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了正确地认识它、解决它,钱学森提出了“社会思维”的概念,倡导开展“社会思维学”的研究。
社会思维是指思维以集体作为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社会关系基础上无数个人思维之间及其与集体思维之间交互作用、多元复合的思维体系。社会思维学作为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学,它是一门以人的集体思维及其规律、个人思维与集体思维相互作用以及人群中思维交流作为特定对象的思维科学。
解决十分复杂或复杂巨系统的有关问题,不仅要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发挥每个专家个人思维的作用,而且还要进一步发挥整个专家群体集体思维的作用,甚至把古今中外所有的知识、智慧都集中综合起来。这实际上就是以“人—机”结合的方法搞社会思维,按照社会思维学中的民主集中规律,把专家们和知识库信息系统、各种人工智能系统很好地组织起来发挥更大作用。钱学森从当今世界社会形态、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往工程实践和社会改革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即“大成智慧工程”作为认识和处理各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并把运用这个方法的集体称为“总体设计部”。
除了上述三个集大成之外,似乎还可以加一个集大成,那就是集各种知识、经验、信息之大成,包括集人机知识、信息之大成。“将来我们要从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发展到大成智慧工程,要集信息和知识之大成,以此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5]综上所述,所谓“大成智慧”就是“集大成,得智慧”。大成智慧就是要把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把人、机的思维和知识结合起来,把人与人的思维结合起来,再加上集各种知识、经验、信息之大成,以实现智慧的最佳状态。这几个方面都做得很好并同时做好这几方面的集成,那么人的智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挥。
上面,我把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思想概括为三个“集大成”,但钱学森并没有明确地这样说过。我的概括也许并不完全符合钱学森的原意,但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种概括和引申是合乎逻辑的,至少是钱学森大成智慧思想的进一步引申。
四、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
温家宝总理2005年7月29日在探望钱学森时说:“现在,我们也像上世纪50年代那样正在组织制定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还确定了十几项重大专项。”并介绍了其中的一些重大专项。
钱学森回答说:“您说的我都同意。但还缺一个。”“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病榻上的钱学森坦诚建言。
我们以前和现在的教育都还不是很科学,对于怎么培养人才这个问题我们搞得还不是很清楚,人们对人才培养等很多重大教育问题的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停留在经验层次上,这就使我们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效率不高。
钱学森曾多次深入大、中、小学校进行调研,发现现行教育制度中有许多弊病,如在大学课堂上出现的教学形式的“满堂灌”、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和教学手段的呆板枯燥;中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甚至导致部分学生退学;小学生教育方法的程式化、格式化,制约了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等等。对此,钱学森觉得我们现在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比他那时的教育还要落后。因此,他大声疾呼,要求改革现行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改进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用“大成智慧教育”把学生从沉重的填鸭式、满堂灌和格式化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为21世纪培养出大智大德、通晓全面知识与精于专业知识辩证统一的人才。
十年来,钱学森在探索“大成智慧学”的同时,曾反复设计21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所谓大成智慧教育就是为培养大成智慧的目标而进行的教育。钱学森本人认为大成智慧的意义不亚于当年“两弹一星”的研制、发射。由于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思想对教育极具启发性,非常重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在以上我们介绍的三个“集大成”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一个“集大成”,也即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即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上述三个“集成”中,哪一个“集成”都离不开个人思维能力的提高。人机思维的结合、人人思维的结合都离不开个人的思维能力。钱学森说:“教育科学中最难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即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智力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规律。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教育科学的其他学问和教育工作的其他部门都有了基础,有了依据。没有这个基础理论,其他也都难说准。”当然,在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智慧人才时,我们也要让学生做到人机思维和人人思维的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智慧,真正做到“集大成,得智慧”。
钱学森在《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这篇文章中说:“人的脑力劳动中最深奥的是创造,而现在因为我们不了解创造性的过程,不了解创造思维的规律,无法教学生,只能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也许摸会了,也许摸不会。如果我们发展思维科学,那就可能有朝一日我们懂得创造的规律,能教学生搞思想上的飞跃,那该有多好呵。”
从1993年10月7日钱学森给钱学敏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对未来教育方案的大致设想和希望办好大成智慧教育的殷切之情。他写道:“我在这几天又在想中国21世纪的教育,我1989年的那篇东西不够了;是要人人大学毕业成硕士,18岁的硕士,但什么样的硕士?现在我想是大成智慧学的硕士。具体讲:(1)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2)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3)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这样的人是全才。我们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伟人,走到19世纪中叶的理、工、文、艺分家的专家教育;再走到20世纪40年代的理工结合加文、艺的教育体制;再走到今天的理工文(理、工、社科)结合的萌芽。到21世纪我们又回到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了;但有一个不同:21世纪的全才并不否定专家,只是他,这位全才,大约只需一个星期的学习和锻炼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不同的专业。这是全与专的辩证统一。”“大致可以作为下面这几段教育:①8年一贯制的初级教育,4岁到12岁,是打基础。②接着的5年(高中加大学),12岁到17岁,是完成大成智慧的学习。③后1年是‘实习’,学成一个行业的专家,写出毕业论文。”“这样的大成智慧硕士,可以进入任何一项工作,如不在行,弄一个星期就可以成为行家。以后如工作需要,改行也毫无困难。当然,他也可以再深造为博士,那主要是搞科学技术研究,开拓知识领域。”“这个大胆设想,您看如何?新一次的‘文艺复兴’呵!”[3]现在看来,钱学森的这一大胆设想是有根据的,是有可能实现的。
一个人通过学习知识,从小学到大学,进一步到研究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过去由于缺乏工具所以不得不花很长的时间,通过学习增加知识,并记住所有的知识。在今后的信息社会中,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计算机的强大本领之一就是能存储信息并能以极快的速度处理信息,目前的一些信息系统,例如用人工神经网络构成的信息系统,具有根据已有的样本,或者已有的经验进行学习的功能。总之,通过智能系统,对人的成长来说,可以用机器来部分取代记忆和学习这两个重要的环节,使人类可以改变以前成才的途径。再加上计算机可以部分代替人脑进行计算和逻辑推理,我们的智育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这就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能使学生早成才、成大才。此外,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智慧人才,劳动者的素质将得到普遍提高。再让这些高素质的劳动者做到人机思维、人人思维的有效集合,必将真正做到“集大成,得智慧”。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思想和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我是完全赞同这两种前后密切关联的思想的。我认为大成智慧教育思想非常重要,是思维科学给现代教育学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大力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应用。
[参考文献]
[1] 钱学敏.钱学森谈科学与艺术[J].民主与科学,2002,(3).
[2] 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钱学森与现代科学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钱学敏.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与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设想[J].民主与科学,2001,(6).
[4] 戴汝为.人机结合的大成智慧[J].计算机世界报,1994,(42).
[5] 钱学森.以人为主发展大成智慧工程[N].文汇报,2001-03-20. |